高职语文教学改革之我见
2015-12-09李迎春
李迎春
摘 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文化课,有助于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质,在一定程度上语文教学制约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因此,探讨改革高职语文教学迫在眉睫。本文着重从现有高职语文教学的现状与问题,提出改革的对策和设想。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学改革
一、现状与问题
(一)教材缺乏针对性。当今,全国上下共有高职院校1000多所,这些高职院校使用的语文教材没有统一的国家行业统编教材,种类繁多,五花八门。具体如下:一是文学作品的比例过重。编纂者为了平衡不同风格、不同题材、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一味突出语文教材的所谓的“广度”、“宽度”,往往忽略了高职语文教材的总体容量和办学特色,与实际脱节,高职应用性语文教材内容比例失调。二是古文比例过重。当前使用的高职语文教材,古文教学内容成为教材的重点,而编纂者却忽视高职学生的语文素质、专业差异等特点,只是一味照搬本科院校古代文学课程中的一些内容编入高职教材。三是适合高职专业的应用性的语文教学材料过少,即使有也是在编排上也是缺少科学性和针对性。四是对高职学生这一生源的语文素质认识不足。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招,全国各地高职院校规模日益扩大,高职院校的生源成为了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各高职院校为了生源,一降再降入学门槛,这样造成高职学生生源低到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
(二)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高职语文是高职院校的一门基础公共课,具有提高高职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质的作用,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高职语文课堂死气沉沉,就像一潭吹不起任何涟漪的死水,缺乏生机与活力。究其原因,应归咎于教学方法的单调陈旧,缺乏针对性。大多高职语文教师仍沿袭照本宣科、一味灌输,理论脱离实际生活的教学方法,自然造成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单调乏味,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
(三)语文教学与专业课教学脱节。高职院校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的技能才,就必须重视语文基础课教学和专业课教学,并且把二者紧密联系起来,有机统一。可大多高职院校只注重专业,轻视语文基础,语文课成为高职院校的弹簧课程,随意压缩或减少语文教学课时计划,让语文为专业让路,语文日趋边缘化。
二、对策与设想
(一)改革教材内容,增强教材针对性。为了更好地增强高职语文的针对性,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应遵循如下原则:一是目的性原则。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人才,这就要求高职语文教材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增强语文对学生学习技能,专业课教学的理解、分析能力。二是应用性原则。高职语文是一种基础文化素质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但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基础性的公共课,理应担负起工具性的作用,高职语文教学应把应用性放在第一位,并把工具性、应用性和人文性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三是人性化原则。高职语文教材的编纂和选用应以人为本,基于高职学生本身的思想观念、认知能力、知识结构、语文素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高职学生喜欢语文,爱上学习。
(二)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教是为了不教。高职语文教学应改变以往照本宣科、满堂灌的单调枯燥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充分借鉴多媒体的现代教学手段,创新教学平台,创设教学环境,移情入境,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设置特定的情景和故事激趣的情趣导学法导入课文,让学生身临其境,以情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涵咏诵读和语感训练法来研讨课文,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想像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对于叙事性较强的课文可采用课本剧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走进作品,走近作者,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口语交际的能力。当然,高职语文教学一定要理论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增强师生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让语文课堂活起来,从而到达高职语文教学的目的。
(三)改革创新教学思路。高职语文教学是为专业教学服务的,为永葆高职语文教学的生命与活力,就应将高职语文教学与专业课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到达共同提升的目的。具体来讲,语文教师要结合不同专业的实际内容设计语文教学。例如,针对计算机程序设计专业的高职学生,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为学生设计能力培养方案,通过PPT或视频,要求学生细致观察实验过程,感受体验实验的收获,分析讨论实验结果、探究实验成功的原因,从而获得学习的快乐。同时,语文教师可要学生复述实验的过程,讲解自我的心得体会,撰写实验报告。这样,将高职语文教学延伸至专业课程教学,既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处理能力,促进专业课的学习掌握,可谓一石三鸟。当然,应用性语文教学要符合高职语文教学的总体安排,切忌临时性和随意性,否则,将走向另一个极端,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天骥.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浅析[J].当代教育之窗,2010,(4).
[2] 陈和.关于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构想[J].职业教育研究,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