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教育教学模式初探
2015-12-09曹东波
曹东波
摘 要:面对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时代背景与现代大学向职业教育发展的改革趋势,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从自身特点出发,积极探索应用型本科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培养创新人才,服务地方发展,推动社会发展,迅速开展并高度重视创业教育对提高该类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缓解就业压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教育模式;创新人才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现实意义
2012年教育部下达的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中强调:“通过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1]。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在大众化教育阶段保证高等教育质量,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服务已成为高等教育界关心的主要问题之一。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力发展创业教育是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过开展创业教育,不仅突出大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更强调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专业技能的训练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创业教育体现了教育的创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精神的培养,丰富了素质教育的内涵。
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学校层次、办学水平和学科优势方面都不能与重点学校相比较的情况下,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下去,必须突出其“应用型”的特点。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创业能力正是体现了其应用型的特点[2]。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教育教学现状
(一)创业教育教学内容陈旧。创业教育教学同传统的专业教学差别很大,地方本科院校受限于教学资源的短缺,理论素养不足,导致创业教育仍然停留在传统教育教学的思维框架。创业教育教学内容照搬国内大学的课程内容,大多数缺乏地方特色。
(二)创业教育教学的理念落后。大多数创业教育的教师都缺乏创业的经验和知识。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师只重视知识的积累而忽视知识的实际运用,从而忽视学生在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在这种理念下,学生往往过于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培养创业过程中所必须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业教育教学的方式僵化。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意教育教学规律,存在满堂灌的情况,留给学生的思考与消化的时间太少,教学效果差。在实际教学环节缺少学生实践活动,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教育教学模式构建的思考与对策
(一)建立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通过整合校内相关学科教学资源,开设创业通识类、创业技能类、创业实训类课程,在专业教育平台和专业方向模块中融入创业教育。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建设,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编写适用和有特色的高质量教材,建立起与专业教育相配套的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议将创业课程由当前的选修课改为必修课,考核方式由考查改为考试,以引起学生的普遍重视。开展各式各样的以学生自主性为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建设创业教育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拥有一支具备扎实、全面的管理学知识和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是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的前提。引导各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在科研经费的分配上给予一定的倾斜支持,与企业合作开发新产品、新技术,解决企业的生产或管理中存在的疑难问题,锻炼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建立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深化产学研创业教育模式的开展。学校与地方政府、企业要紧密合作,共同筹措大学生创业基金,建立创业实践基地。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和科研优势,推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如与企业合作创办技术研发机构或中心;通过技术指导、技术转让和技术入股等方式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通过高科技园区、产学研联合体、合作办学等方式提供科技服务。通过这种实实在在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服务,获取地方政府和企业对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和创业实践基地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沈荔丹,刘爱荣.应用型本科创业教育模式初探[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