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让善意关心变成无意伤害

2015-12-08薄伟英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23期
关键词:关心

薄伟英

〔关键词〕善意;无意的伤害;关心

杨老师是一位一年级的新老师,当她仔细看过班内孩子的家庭信息表后,发现一个名叫馨的女孩的家庭信息表中,“父亲”一栏空缺。在一次偶然的开会中,碰到了认识小女孩的一个熟人。于是杨老师得知了有关小女孩父母的一些事情:在母亲尚在孕中的时候,她的父亲抛弃了母女,只身去了海外。身怀六甲的母亲不想再待在伤心之地,于是辞掉原来的工作,来到了园区。母亲一直觉得,孩子的父亲对不起她们母女两人,因此,很少在孩子面前提及父亲、爸爸这样的字眼。有关父亲的印记,在女孩子的心里一直就是一片空白……听完熟人的介绍,身为人母的杨老师的心里,漾起了无尽的母爱,对像这样缺失父爱的孩子,应该多一些关心、多一些呵护。在平时的课堂上,杨老师总是竭尽所能给孩子举手发言的机会,还推荐女孩为小组长,负责每天收发语文本子。馨每天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游戏,稚嫩的脸上始终荡漾着幸福的笑容。

有一天,馨抱着一叠作业本来到杨老师的办公室。杨老师轻轻地揽过馨,微笑着说:“馨,你爸爸打过电话给你吗?”杨老师想,难得的单独相处机会,她要好好地关心一下馨,安慰一下馨,让她知道,虽然爸爸不能每天陪伴,但每一位父亲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谁也没有想到,原本阳光灿烂的馨脸色大变,歇斯底里地喊:“我没有爸爸,我不要爸爸!……”馨的反应,让杨老师大惊失色。杨老师连忙说:“老师是关心你呀,馨。每一个孩子都有爸爸,爸爸都是爱孩子的……”杨老师的话还没有说完,馨已经头也不回地冲出了办公室。杨老师愣在哪里:怎么啦,我错了吗?我是真的爱这个孩子,关心这个孩子呀!

杨老师错了吗?她的出发点是好的,她想表达自己对这个孩子的关爱,只是,这一次看似善意的关心,却带来了负面的感受,给馨的心理造成了二度伤害。

被誉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的阿拉伯现代小说、艺术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纪伯仑曾经说过:“真正善良的人,不会问赤裸的人‘你的衣裳在哪里?也不会问无家可归的人‘你的房子怎么了?”关心,它不是礼物。就算是礼物,也别想当然地认为,你愿意慷慨大方地送,对方就一定得如你所愿地接纳。即使是善意的关心,在特殊境遇下的人听来,也会带来窘迫,甚至声声刺耳。

有些“伤口”,需要时间来慢慢自愈。不适当的关心,就像是在伤口上撒盐。善意的出发点常始料未及地带来恶意的结果,大家都不愿意见到。

那么,面对这样一些特殊的孩子,作为教师的我们,该用怎样的方式去关心呢?

我班里曾经转学过来这样一个孩子:婴儿时期因为一次意外,手臂严重烫伤。之后,虽经多方治疗,他的皮肤上还是留有些许疤痕。因此,小东刚转学来的九月,虽然烈日炎炎,可他还是穿着长袖衬衣,从不裸露自己的手臂。一些孩子感到很好奇。当时做班主任的我,为了不给小东造成再次的心理伤害,巧妙地借让孩子去办公室帮教师取物品的间歇,和班里的其他学生说:“小东皮肤烫伤已经很伤心了,或许他已经忘了在很久以前烫伤的事,伤心也成为了过去。如果同学们关心他的伤疤,等于在提醒他记起烫伤的事,他会很伤心的。”从此,孩子们再也不去问及他夏天为何穿长袖衬衫。下课了,学生们和小东一起玩游戏、捉迷藏,上课时,我也经常给他发言表达的机会……如今,小东已经成家立业,幸福地生活着。

在这个世界上,善意的关心有很多种的表达方式。不是所有的疼痛,都需要别人安慰;不是所有的贫穷都需要施舍;不是所有不慎摔跤的人,都需要及时搀扶;亦不是所有肢体残缺的人,都需要同情怜悯。因为身处不同境遇的人,自尊是脆弱的,某些不合时宜的“善意”关心,往往会无心伤害到他们尚且“茁壮”的自尊。此时,我们保持默默地关注,暗暗地关心,便是一种最体贴的关心,最适合的关爱。

关心,要用对方法,要适可而止,要应时而变,应境而选。用正确的方法,在适当的时间,给予对方适度的关心,这才是真正的关心。

别让善意关心变成无意伤害。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苏州,215021)

编辑/曹朦升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关心
它们在我的诗里
你的关心会不会成为别人的负担
爱过
多看了一眼
一句话
关心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
唯一的关心者
关心,你会吗?
二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