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驱动”下的高中化学教学

2015-12-08冯小明

中学化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速率任务驱动驱动

冯小明

随着课程标准的提出和实行,教师各尽其能,纷纷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对化学教学都有不同的理解,长期实践中都形成了不同的教学风格,导致现在教学理念呈现百家争鸣的状态,“任务驱动教学”就是探究式教学模式下的一种。“任务驱动教学”的主要特点就是围绕任务展开教学,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将学习方法和知识体系编写在任务中,使得教学目的明确又符合学生特点,整个教学活动生动有趣、易于接受。这种教学方法非常适用于化学这类操作性极强的学科,下面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任务驱动教学”的一些尝试和相关的心得体会。

一、任务设计目标明确,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对于一节课而言,教学目标十分重要,它决定了一节课主攻的方向。而“任务驱动教学”就是符合这一实际要求的教学方法,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着提前设定好的一个具体任务去进行的,整个教学过程条理清楚、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对于化学教学而言,本身具有实际操作性强的具体特点,所以教学中任务设计要注重以实验为主要形式,目标明确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例如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节课,为了使教学任务目标明确,笔者的教学设计为:

1.首先在备课时确定要了解的金属化学性质,包括跟氧气的反应、跟水的反应、跟酸性溶液的反应以及跟金属的碱性溶液的反应,然后根据教学目标来设定教学任务;

2.选取活泼的金属钠,比较活泼的铝、铁,不活泼的铜分别为代表,设计钠、镁、铝在石棉网上点燃、钠放入水中、铁、铜和盐酸溶液的反应等一系列实验;

3.用两个课时的时间学生动手完成实验内容,并根据反应所需的不同条件、反应的剧烈程度以及生成物的特点,得到金属活泼性的顺序为钠>铝>铁>铜,得出金属活泼性顺序表;

4.通过二氧化锰与浓盐酸的反应,学习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将性质学习与化学计算结合起来。

通过以上几个任务的设计,将教学内容都融合在任务中,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进行任务探索,研究了金属单质、金属的相关化合物及盐等之间的联系和性质递变规律,这样使知识的学习更系统且在操作中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任务设计符合认知,调动学生积极性

“兴趣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对于著名科学家爱迪生曾说过的这句话,笔者非常赞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正是来源于兴趣和内心对知识获取的需求,所以在教学实际中,对任务设计要注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只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能够根据学生真实诉求来设计来源于日常生活、兴趣爱好的任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激发其主动认知的自主学习热情。

例如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中关于离子平衡内容有《盐类的水解》一课,因为“盐类水解”是继化学平衡、电离平衡之后的又一个平衡体系,为了跟之前的学习结合起来以降低学习难度,笔者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为:

1.以生活情境引入,课前准备一份“84消毒液”的说明书,了解该产品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且“84消毒液”会使衣物褪色,这是生活中常用到的物品,对它的研究可以很好的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84消毒液”经pH试纸检测后显示为碱性,明明是一种盐溶液却显碱性的原因是什么;

3.探究原因的过程笔者设计三个任务,一是用之前学过的平衡理论解释盐溶液显碱性的原因,并设计实验以证明自己的猜想;二是进一步探究盐溶液显碱性的实质,引出盐类水解的概念;三是广泛归纳盐类水解的规律,学会表述盐类水解的过程;

4.练习解释次氯酸钠溶液显碱性是由哪些离子引起的,用水解知识解释其他盐溶液显现酸碱性的原因。

有道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吸引下,以任务设定为“导航仪”,使其真正起到“驱动”学生学习的作用,引领整个课堂学习活动,另一方面,设计与生活结合的任务还能培养学生化学知识的实用意识。

三、任务设计注重引导,提升学生创新精神

“任务驱动教学”其实是以具体任务为学习动机,那么完成任务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过程,只是教师提出问题然后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被动的接受进而在后续学习实践中进行模仿,然而,任务驱动把所有教学内容蕴含在任务中,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动手操作任务完成过程中开动脑筋、主动探究,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

例如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一课,考虑到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重要的一节内容,笔者在这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为:

1.复习初中学习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给出CO还原氧化铁反应的方程式,请学生判断该反应属于哪个反应类型,该反应有氧化反应的特点,同时又有还原反应的特点,经这样的引导帮助学生引入“氧化还原反应”这一名词;

2.提示学生关注反应中两种物质得氧和失氧的情况,以得失氧情况表述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存在化合价的变化,以化合价变化为特征表述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

3.因为化合价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所以引导学生探究化合价变化的原因是电子得失,让学生总结以电子得失为特征定义氧化还原反应;

4.掌握了氧化还原反应实质,引导学生根据电子得失情况配平氧化还原反应。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一改传统课堂“照本宣科”的现象,也就解决了学生“囫囵吞枣”的弊病,长久之后形成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一种模式,可以刺激他们进行积极思考,让思维充分活跃起来,增强课堂创新意识。

四、任务设计层次分明,解决学生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是中国几千年来对教育工作者亘古不变的道理,因为所有教师在教学中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就是学生由于智力和非智力等各方面原因,对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差别很大,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满足每个学生的求知要求。而“任务驱动教学”在任务设计上既包含基础任务,又有各任务的延伸和拓展项,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

例如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一课,化学反应速率会影响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实际意义,所以笔者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为:

1.设计问题:一个化学反应的速率可以通过怎样的反应现象表现出来?

2.设计实验将锌粒放入5mol/L的盐酸溶液中,反应10s后,发现盐酸浓度变为1mol/L,据此列出反应速率的计算式,以及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等;

3.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反应速率,会受到反应条件、反应物状态等的影响,得出升高温度、加入催化剂、增大反应溶液浓度、增大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等都可以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4.如何利用反应限度知识,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来提高反应物的利用率,以及指导学生完成高炉炼铁中如何提高煤的燃烧率等实用问题。

这样层次分明的任务设计,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给每个学生不同程度的成就感,从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把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都能体现出来,进而培养成独具特点的创造型人才。

总而言之,“任务驱动教学”可以通过合理的任务设计,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养的养成,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顺应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值得大力提倡。在后续教学中笔者将不断深入探究,争取将“任务驱动”打造成教学主要方法。

(收稿日期:2015-08-12)

猜你喜欢

速率任务驱动驱动
探讨问题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盘点高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三大考点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考点分析
AMD VS微软 SSD的AHCI驱动选哪家
通过提高心理速率改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