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二次作业教学初探
2015-12-08姚海峰
姚海峰
摘要:很多学生在遇到曾经做过的题目时,仍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尤其是学困生,更是如此。那么于他们而言该如何面对呢?本文就此支招——“二次作业”教学。笔者以一线课堂为基础,就二次作业的必要性、原则及具体策略加以阐述,让“二次作业”尽显张力,给学困生带来曙光。
关键词:学困生;二次作业必要性;二次作业原则;二次作业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5-0245-02
一、二次作业的背景
“这道题都做过好几遍了,怎么还做成这样?”很多数学老师都有这样的感慨,对一部分学困生而言更是无奈。其实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犯错、不断改错的过程。学生犯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学困生更是如此,但有些不太理解的是:学困生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同一个地方犯着同样的错误,这就值得思考了。
我们都知道传统的数学作业教学,一般遵循这样一个程序:
这样的模式,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可以通过教师课堂讲评认识作业中的错误,从而纠正。但对于学困生来说,在课堂讲评中他们能掌握多少呢?事实告诉我们:微乎其微!他们仅按照教师黑板上的板书复制一遍而已,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当再做到同样的题目时,还会重蹈覆辙。
对此,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走出一条捷径——“二次作业”教学,所谓“二次作业”教学,就是学生在第一次作业的基础之上,经过学生自纠、学生互助、教师指导后,完成对第一次作业的重新认识,剖析其不足之处,然后有针对性地再度巩固练习,达到真正掌握的目的。
二、学困生错误原因
教师要有效地让学困生进行二次作业,就必须明确他们第一次作业中错误产生的原因,这样才能“对症下药”。笔者初步总结了他们错误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心理畏惧,不战而败
学困生因为学习基础或学习能力的原因长期受挫,所以遇到本来可以尝试的题目,他们仍不去下手,尤其是遇到应用性质的题型更是不战就败。这是因为他们在从心理上对数学题产生一种畏惧感,缺乏自信心。
(二)计算错误,前功尽弃
在数学解题中计算是一项很重要的基本能力,一部分学困生没有正确的运算方法与运算技巧,有时即使能把式子列出来,因为数学运算没过关,最后还是前功尽弃。如: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x= 、二次函数一般式的顶点坐标公式- , ,哪怕知道a、b、c的值,代入以后运算错误也层出不穷。
(三)基础薄弱,理解不透
学困生往往受困的功课不止一門,若在题目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即使当时数学“概念”记得滚瓜烂熟,做题时仍无从下手。造成这种现象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对数学概念、规律理解不透,或是因为语文功底的欠缺。这也是学困生之所以受困的一个最大的根源之一。如二次函数图像y=ax 2+bx+c与x轴有交点,意味着当y=0时,相应的一元二次ax 2+bx+c=0有实根,此时Δ≥0即可求解,而学困生只停留在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根的记忆,无法体味到题目的内涵。当然,在实际教学中,学困生的错误还有很多很多,教师应把他们的错误当作宝贵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反思一下错题在哪里?为什么错?让学困生把错误当成一面镜子,经常照一照,然后让学困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二次作业,让二次作业发挥最大的功效。
三、二次作业原则
二次作业的目的不是纯粹简单地改正错误,而是让学困生重新找回信心,对第一次作业再次认识,从而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并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所以教师给学困生二次作业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积极鼓励原则。大部分学困生缺乏学习自信心与积极性,所以作为教师首先要深入到学困生中去,给他们讲一些历届学困生努力后取得成功的事例,同时与学困生的家长取得联系,积极鼓励达成共识,唤醒学困生内心深处的自信心。学困生由于认知的不全面,一次作业中出错是难免的,教师在批改时,要给予鼓励的评价,如“你能行”、“继续加油”等,不要打消他们的积极性。只有做好了攻心战,才能达到预期的二次作业最佳效果。
2.循序渐进原则。二次作业要中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宜操之过急。具体来说,二次作业的设计应从基础题到能力题,由易到难,一步一步慢慢来,还要经常学会“吃回头草”,把之前学过的内容经常补进去。如在讲“一元一次不等式”时,需把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步骤与缘由细致地回顾一遍;学二次函数时,则把坐标系知识以及一次函数等内容系统地整理一下。尽最大可能地帮助他们,让他们不掉队。
3.因人而异原则。每个学困生的理解能力、学习习惯、知识基础等都不尽相同。在给学生二次作业时,教师要注意以上这几个方面。在充分了解每个学困生的底子后,针对他们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尽相同的二次作业。只有选择了相应的对口的二次作业后,才能达到目的。即让每一个学困生在自已原有的基础之上“跳一跳”,能够得到相应高度的“桃子”,这才是最佳的教学效果。比如一部分学困生底子实在太差且潜力不足,那只要求掌握简单运算即可。
四、二次作业的策略
学困生在第一次作业中出错,学困生、学优生、老师该如何做好二次作业才能让学困生从沼泽中爬出来呢?笔者采用以下的策略。
1.学困生自我进行二次作业。学困生拿到初次批改后的作业,教师不要急于讲评,先给予一定时间让他们自我纠错,看哪些题目是会做但因为粗心审题或简单计算错误而导致失误的,这些问题学困生通过自我二次作业可以自行解决。对于一些实在束手无策的题目,则要求学生在题号前注上特殊标记,以便老师在讲解时,他们会重点关注。
2.学生相互进行二次作业。学困生的二次作业可以在学困生与学困生之间进行,他们的书面作业基础知识的整理等可以相互交换,他们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受到启发,在错误中“淘金”,以警示自己不犯同样错误。
学困生的二次作业还可以在学困生与学优生中进行,他们自主结合,建立一对一的学习小组,让学优生充当学困生老师的角色,辅导、督促学困生做好二次作业工作,并时不时对做过的错题进行提问,找类似试题给学困生作为练习,加以巩固。这种方法不仅让学困生巩固所学知识,而且学生在指出错误时直言不讳,有利于学优生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利于学生间友情的提升。
3.教师引导进行二次作业。对于学生修改后的二次作业,我们强调“二次批改”。二次作业不是第一次作业的机械重复,同样,二次批改也不是第一次批改的简单累加。第一次批改要求圈画出学生做错题目的地方,教师加以统计整理。第二次批改,最好的方法是与学困生本人面对面交流,如改了哪些地方,为什么这样改,改得怎么样,还可以怎样做,等等。二次批改要给出等第,如对等第不满意,学生可以要求继续修改。如此,“二次作业”还可以是三次作业、四次作业……这样一来,学困生在短时间内基本不会出错,但不敢保证有长效,因此为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重复发生,最好的方法引导学困生是建立二次作业“病历本”,把平时犯的错误记下来。如平时的作业、小练习、期中、期末考试中出现的错误,以及课堂上一些“有价值”的错误都可随时记录在二次作业“病历本”上,让它应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每天放在课桌上。
二次作业“病历本”的页面可分为四列,第一列记题目,第二列记下错误是什么,第三列是根据错误原因的分析,提出纠正方法并正确解答题目,第四列位置由学优生出类似题以便巩固。如计算题:sin60°+ -2+- ,某学困生的过程如下:= + -2-4= -4。他在二次作业“病历本”的第二列写上:在去化简a时,当a<0时,a=-a;a = ,旁边附有去绝对值的方法与负指数次幂的运算法则,第三列写上了正确的解答过程。第四列写着一道同类型的题目sin30°- -1+- ,学困生做好后待学优生批改。
二次作业“病历本”在晚上做作業先看一下错误原因并提醒自己不要重复类似的错误。平时有时间或是利用周末可将二次作业“病历本”的第二、三、四列折叠起业,将错题重做一遍后核对,如果做对了就打钩,而再次做错的题目则需要第三次做,依次类推,尽可能地体现二次作业“病历本”的价值。笔者曾对施教的两个初二平行班做过试验,一个班从学习数学开始就建立二次作业“病历本”,一个班没有,结果建立二次作业“病历本”的班级学生普遍感到学习数学比较轻松,学习积极性也比较高,每次期中、期末考试成绩都比另一班高。
五、总结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我愿意在“二次作业”实验之路上踏踏实实地走下去,为学困生撑起一方美丽的晴空。
参考文献:
[1]薛法根.错误的价值[J].江苏教育,2009,(2B).
[2]黄晓燕.让“纠错”奇葩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绽放美丽[J].苏州教育研究与实践,2012,(7).
[3]陈可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纠错[J].考试周刊,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