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
2015-12-08莫明立
莫明立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高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现状,提出生产实训基地建设应考虑的几个因素,通过我院与神龙汽车有限公司的校企合作案例,阐述了校企共建生产实训基地的成效和面临的一些问题,同时也提出解决问题的构想。
关键词: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5-0224-02
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经费的大量投入,学校也高度重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高校汽车专业生产性实习基地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体现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训条件极大改善,实训指导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很大提高。文章结合我院在校企合作共建汽车生产实习基地建设中已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对汽车生产性实习基地建设与实践作进一步探讨,试图为生产性实习基地建设提供启示和借鉴。
一、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建设现状与分析
目前高校生产性实习基地建设的主要模式可以归结为学校自建、企业援建和校企共建型。但总体来说,还是以学校自建为主,由于资金、技术的缺乏,对市场反应不及时,导致后续发展能力不足,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训基地建设数量与质量无法适应职业教育的需求。随着我国工业发展和技术升级,企业需要大量适应技术产业升级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由于政府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和学校办学经费短缺,高校生产性实习条件还比较落后,教学设备台套数与学生人数严重不匹配,教学设备陈旧与汽车新技术的发展不协调,改造或新建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的数量有限,实训实习项目开出率低,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制约产业快速发展。
2.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建设功能与市场需求不适应。目前高校在汽车类生产实训基地建设往往只注重实训教学功能,忽略技术改造与推广、职业鉴定与社会培训等功能,功能单一,社会服务意识与能力较弱,无法满足汽车售后市场发展需要。究其原因,一是学校对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定位不准、目标不清,主动服务社会的意识不强;二是学校缺乏统筹协调解决学生综合技能实训和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机制,导致基地经济和社会效益不明显。
3.实习基地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水平较低。校内生产性实践基地管理组织水平与教学培养目标存在一定差距。实习项目设计主要源于自身考虑,没有按照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设置实训项目。实训设备管理不到位,经常出现教学仪器和实训设备损坏严重,不能及时更新和维护,无法满足正常生产实习实训。
4.实践基地规划与建设缺乏前瞻性。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规划缺乏前瞻性,基地建设缺乏系统考虑,与技术发展、市场需求、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不协调。教学场地规划和设备购置仅满足学生单一的实训环节,无法满足完整工作过程中的生产性实习要求,影响生产实习效果。
5.专业教师远不能适应生产性实习教学建设的需要。随着汽车新技术快速发展,校内专业教师,适应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的职业教育模式,远离生产一线,脱离生产实践,特别是一大批高等院校毕业后直接到高职院校任教的大学生,更是缺乏应该具备的实践经验与专业素质,极不适应以职业动手能力为主“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缺乏实效。同时,实习指导教师数量不能满足实习教学需要,既懂实做、又懂教学的双师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
二、校内生产实习基地建设思考的几个问题
高校校内生产实习基地建设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和生产教学真实性原则,统筹规划实习基地,拓展基地功能,满足生产、社会培训、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功能。
1.加强校企合作,共建互惠互利的生产性实训基地。随着技术快速发展,市场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但受制于办学经费短缺和政府经费投入不足,生产性实训基地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无法满足人才培养质量需求,这种供需矛盾严重影响了行业企业发展。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具有适应汽车技术快速发展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解决了严重制约人才培养质量的生产性实训条件。学校将更多人力、财力投入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同时生产性实训基地也可满足企业员工岗位技能培训,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和技术开发等功能。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既解决了学校办学经费不足的困境,也为企业解决了人才需求和节约员工培训、技术推广等经费。
2.构建校企合作长效运用机制。为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满足区域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需求,校企合作建立生产实习基地符合职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健全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成立校级校企合作委员会,负责校企合作事务,制定相关政策,在人力、物力、财力三个方面保障校企合作良好运行,解决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指导二级学院校企合作和生产实训基地建设,稳步推进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工作。
3.以教学功能为中心,发挥基地功能。校企合作建立生产实训基地应主要满足生产实训教学需要,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不是以生产和盈利为目标。通过校企合作,引进企业先进的设备、技术等主要是满足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实现学生毕业与就业无缝衔接。坚持教学功能的中心地位不动摇,拓展实训基地功能,集生产、实训、培训、技术开发、技术推广于一体,发挥实训功能最大化。
4.构建“工学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引进生产企业,按照企业生产特点和学校教学特点,构建工学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承接企业生产任务、参与企业生产,把学校教、学、研融入到生产过程中。按照“工间与教室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育人与创收合一”的“五个合一”建设思路,构建适合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满足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5.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应具有超前性。随着产业升级和技术快速发展,要求具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设备和技术支持。建设生产实训基地必须考虑汽车快速发展因素,否则很快会被淘汰,造成资源浪费。基地建设应考虑当前市场技术发展需求,生产实训基地场地、设备、技术等要基于当前专业最新领域,同时还要规划未来发展领域,主动适应市场不断发展的要求。
三、校企共建汽车生产实训性基地建设与实践
我院通过与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合作,本着“共建、共享、共管”原则,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用车、专用工具和诊断设备、技术资料、DIM操作系统等价值200多万元的教学设备,学校提供实训场地和通用工具合作建立“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重庆工商职业培训中心”。同时企业免费为学校培养汽车销售顾问、服务顾问、机电维修专业教师,其目的是满足当前西南地区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销售维修企业人才需求和员工能力提升,并取得一定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通过与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开展深度校企合作,企业技术专家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共同开发校企合作教材,开展订单班培养,这些举措明显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跟踪近两年学生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得出,毕业学生社会声誉明显提高,企业领导评价毕业学生在动手实践、专业理论、对企业忠实度等方面明显好于以前。在长春参加2012年、2013年全国高校技能大赛中汽车营销和检测维修都取得三等奖以上的好成绩,这些充分证明人才培养质量的显著提高。
2.实训基地功能明显提高,取得一定社会经济效益。企业按照企业生产要求和技术培训科学规划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并提供大量教学设备和仪器,增强实训基地功能和现代化。学生按照生产要求进行实践实训,同时还可以满足企业员工培训、职业资格鉴定和技术推广,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还为学校节约了大量的资金。
3.教学团队实力明显增强。当前高校教师是制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教师缺乏企业经历,对市场不了解,动手能力差。通过深度的校企合作,企业为学校教师设计培训项目,提供岗位让教师参加生产实习,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动手能力。同时企业选派技术专家到学校指导生产实训,保障生产实训质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时通过多年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实践探索,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学校和企业目标有时不一致,企业注重眼前利益,学校发展是按照教育规律长期规划,在实训基地建设的长期规划中还存在一些问题。(2)企业在专业建设和课程资源建设中,积极性不高。(3)企业投入与企业当年的利益相关,不能按照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教学功能科学投入设备和资金。
总之,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实践与探索,按照“基地共同建、责任共同担、人才共同育、成果共同享”的原则,实训基地无论在功能上还是师资队伍、人才培养质量上,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李文权,沈宏毅.校企合作建设实习基地的策略研究与实践[J].辽宁高校学报,2011,(6).
[2]李倡平.高校实训基地功能定位与建设原则探析合作[J].教育与职业,2010,(24).
[3]刘家枢,徐涵.高校校内生产性实训的内涵与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8,(17).
[4]李焕峰.高校高专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高教探索,2004,(2).
[5]汪志峰.苏家健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在高校教育中的功能[J].职教论坛,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