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特色小城镇建设路径研究
——以儋州白马井镇为例

2015-12-08曹威威张德生

上海国土资源 2015年3期
关键词:洋浦小城镇海南

曹威威,张德生

(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海南·儋州 571737)

海南特色小城镇建设路径研究
——以儋州白马井镇为例

曹威威,张德生

(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海南·儋州 571737)

海南特色小城镇建设是在海南国际旅游岛背景下,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白马井镇以其特色渔业风情位列海南省儋州市特色小镇之一,在对其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城镇性质定位、城镇空间利用规划、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统筹、城镇产业体系构建以及城镇环境承载能力强化等五个方面提出小城镇建设路径。

特色小城镇;建设路径;新型城镇化

1 研究背景

1.1 相关理论研究背景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推进,一些农村中工农结合、城乡结合的集镇成为我国小城镇研究的重要对象,这些小城镇往往是为了便于生产、生活而自发集中的社会和生产活动中心。目前我国小城镇研究主要集中在:基于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的小城镇发展评价、对策战略的研究[1~7],基于产业经济的小城镇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机制与发展模式研究[8],基于空间视角的小城镇内部空间结构和外部空间关系的研究[9~12],基于旅游视角的特色小城镇发展建设研究[13,14]。

1.2 海南特色小城镇的建设背景

2005年,海南城乡规划建设领导小组首次提出了“海南特色旅游小镇”建设,把小城镇建设与旅游产业相结合,以期探索一条城乡统筹发展新路子。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旅游风情小镇的概念也日趋清晰。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海南省将统筹城乡规划编制,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要求海南提高城乡规划和建设管理水平,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一批特色旅游小镇。为科学建设海南特色旅游风情小镇,海南省委省政府专门组织编制了《海南国际旅游岛风情小镇(村)发展规划》,提出至2020年打造50个风情小镇,100个风情村、10个旅游名镇、20个旅游名村。

2 白马井镇发展现状

白马井镇位于海南省儋州市西北部,东南临近海南环岛西线高速公路,西临北部湾,北靠天然的深水避风良港—洋浦和白马井港区,与洋浦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仅一湾之隔。是儋州市中北部经济文化中心,是海南省的西部重镇之一。辖区总面积73.5km2,下辖20个村居委会,64个自然村,全镇人口6.8万人,白马井镇区面积约4.8km2,辖6个居委会和马口井1个村委会,镇区常住人口约4万人,是儋州仅次于那大的第二大城镇。

2011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为14.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81662万元,第二产业45629万元,第三产业20616万元。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依次为55.2:30.8:13.9。地方财政收入7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08元。海洋渔业是白马井镇支柱产业,2011年全镇渔业总产量50466万元,渔业产量占儋州市的1/3,占全省的近14%,是海南省渔业强镇。目前已形成捕捞、养殖、运输、加工、交易等配套的海洋渔业生产链。现有工业企业大多以水产加工、冷冻制冰等与海洋渔业有关的配套企业为主。

儋州市“十二五”规划提出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其中就包括建设白马井渔业风情镇。按照儋州市委市政府“一市双城三大功能区”的区域发展战略,2009年1月,以白马井镇为中心,成立了儋州滨海新区,作为儋州市的新城区,已形成初步城市轮廓。2012年3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文公布第三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名单,决定将天津市东丽区等64个市(区)和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等369个镇列为第三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海南省有三个特色镇名列其中,分别是儋州市白马井镇、东方市八所镇、澄迈县永发镇。

3 白马井镇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分析

3.1 发展优势

(1)优越的区位条件

白马井镇处于洋浦半小时经济圈范围内,随着各种等级、各种性质的交通体系的建成,区域交通将大大改善,区域性的物流、人流将大量增加。洋浦港和白马井渔港为白马井镇的海上交通提供了便利。滨海大道的贯通、西线高速的扩建、洋浦—白马井跨海大桥、西环高铁、洋浦至万宁高速公路、西部机场的修建将为白马井镇提供更加便利通达的交通条件,更加提升西部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

(2)显著的辐射带动效应

白马井镇临近洋浦经济开发区,有西线高速、粤海铁路公路从镇境内穿过,交通便捷;洋浦港靠近本镇,海上运输便利。随着跨海大桥、西部机场、西环高铁的修建,受洋浦半小时经济圈和海口一小时交通圈的辐射影响将更加显著,经济带动明显。

(3)重大的战略机遇

儋州市“十二五”提出全面实施“一市双城三大功能区”的区域发展战略,重点发展那大城区和滨海新区“双城”,共同构建区域中心城市。2012年,海南全省迎来项目建设年,为助力全省建设,儋州推出69个重点项目。在众多城市重点项目中,最核心的“一桥两路”,即“白马井—洋浦跨海大桥”、“白马井—排浦滨海大道”、“中心大道西延段”,都以服务“滨海新区”为目的。

(4)优先的政策支持

儋州已经确定为省直管市县行政体制改革试点,行政规格和战略地位得到提升,随着省委省政府实施建设海南西部中心城市战略的推进,儋州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和大部制改革,建设琼西中心城市,先行先试的体制改革试点。同时,海南省加快海南西部地区开发建设优惠政策中,提出在财政政策、投融资政策和土地政策向西部地区倾斜。

(5)良好的生态环境

白马井镇自然条件较好,北临新英湾,西面大海,海岸线绵长,在白马井镇开发建设中,可充分利用新英湾和北部优美的自然环境,为洋浦开发区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服务基地。

3.2 发展制约因素

(1)管理机构重叠

在行政机构设置上,在以白马井为中心设立儋州滨海新区之后,作为经济区划的管理组织,成立了儋州市滨海新区管委会,而白马井镇政府作为地区行政管理机构仍然履行原有职能,二者所辖区域基本一致。这种双重设置在区划上缺乏将行政区和经济区一体化的协同性战略,造成在社会公共管理和经济发展上的机构重叠和管理冲突,增加了管理成本,降低了管理效率,制约了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2)产业基础薄弱

目前白马井镇主要以农业经济为主,其中以渔业所占比例最大;第二、三产业发展相对落后。根据滨海新区的战略定位,未来将建立以发展海洋经济、滨海旅游及房地产、边贸物流、商务会展、文化娱乐、教育科研等为主的综合性高端服务产业体系。宏伟的战略目标和薄弱的产业基础形成强烈的反差,第三产业发展缺乏有力的产业基础支撑。

(3)配套因素缺乏

目前白马井城镇化水平较低,城镇发展滞后,人才、科技资源缺乏,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空间转移范围和就业门路,使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被限制在农村的劳动力密集型工业领域。

(4)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白马井镇北部为儋州湾地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滨海地区,大量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排入海湾地区,且其现状主要作为水产养殖,导致部分地区海水污染严重,大量泥沙淤积,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4 白马井特色小镇建设路径

4.1 明确城镇职能,合理定位城镇性质

白马井特色小城镇功能定位要突出五大功能:

(1)改革开放创新示范功能

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金融创新、土地管理等方面大胆试验,形成具有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服务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为海南对外开放门户和招商引资平台。

(2)南海开发和服务功能

壮大优势海洋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形成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南海开发基地,促进环北部湾乃至南海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教育、贸易、民生功能

增加人力储备,为入新区、洋浦的企业、城市提供经专业培训的人才,同时为本地群众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机会及保障机制,形成“企业获利、社会发展、民众受益”的良好发展态势。

(4)海滨休闲度假旅游功能

发挥滨海资源和周边历史文化资源聚集优势,与全市和周边地区旅游市场相衔接,开发具有新区特点的旅游资源,形成特色鲜明、风景宜人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5)宜居生态功能

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营造良好的人居和创业环境,形成以人为本、要素集聚的适宜创业和人居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4.2 强化重点地区发展,提高空间利用效率

白马井镇的空间资源在儋州市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空间资源分布不均衡,利用程度也不同,在今后巨大的发展压力下必须以滨海新区为重点地区,依托洋浦,通过产业与空间整合,按照组团式发展思路,确定开发时序,实现资源优化,强化地区整体性,实现基础设施的区域配置,引导开发压力,综合协调发展的方向。

在实现空间开发重点集中过程中,树立以空间开发的效率为核心的策略,提高城镇化质量,与产业发展进程相配合,共同促进经济发展。充分挖掘内涵,拓展资源利用空间。开展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工作,全面查清闲置低效土地的基本情况。实施城镇建设节地、工业建设节地、住宅建设节、基础设施建设节地、农村建设节地等工程。

4.3 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将白马井镇和滨海新区作为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有机结合的整体,统筹建设区域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协调城镇职能分工与布局,加强白马井镇对农村发展、农业发展的服务功能,使城市与乡村在空间上达到整体协调,促进城乡繁荣共进。既要实行城镇龙头带动战略,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效益,充分发挥城镇集聚、辐射带动作用;又要按照统筹统乡发展的要求,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实现城乡双向互动发展。

(1)健全公共服务体系,集中发展教育卫生事业,完善教育、医疗卫生设施,引进相关人才,提高相关服务人员服务水平;完善文体科技设施。

(2)根据现状用地情况及发展需求,建设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会展中心等区级文化科技设施,及市级综合型体育场馆、区级及居住片区级体育设施,形成市级、区级和居住片区级的层级结构。

(3)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设敬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儿童福利院等社会保障和救助设施。

(4)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逐步缩小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加强城镇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与特色渔业风情镇相匹配的重点文化设施,丰富农村居民的文化、精神生活。

(5)破除户籍制度的约束,推行居住证制度,解决进城农民工子女入学难的问题;努力促进就业,加快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不断强化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建设,为城镇建设提供实用型、高技能型人才。

(6)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巩固落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探索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制度有效衔接;把对进城务工农民的管理和服务结合起来,将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范围,逐步缩小农民工与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建设面向农民工、面向失地农民的公租房、廉租房,多渠道改善居住条件。

4.4 增强产业集聚能力,创新城镇产业体系

充分利用优良的滨海旅游资源和靠近洋浦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区位优势,依托西线高速、白马井渔港和洋浦港的交通条件,抓住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机遇以及跨海大桥、西环高铁、西部机场和洋浦至万宁高速公路修建的契机,大力发展以旅游地产和洋浦配套服务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以新材料和高端装备研发制造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以南海渔业资源开发为主的现代渔业。

(1)做精旅游产业。依托白马井镇滨海新区的环境资源优势和紧邻洋浦的区位优势,抓住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和西部开发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以旅游地产为主的旅游业。打造海南西部枢纽,以休闲度假为重点,高起点、高档次开发滨海旅游资源,建设集休闲度假、文化娱乐、会议会展于一体的旅游产品。建设富有海南西部特色、多元化、多档次旅游度假、疗养等经营性房地产项目。积极发展度假酒店、度假公寓等经营性地产,加强产权式度假酒店的开发、建设。把白马井滨海新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宜居宜业、休闲度假、旅游海岸新城区。建设成为海南西部地区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和新兴旅游目的地。

(2)做优现代服务业。抓住白马井跨海大桥建设的机遇,以服务洋浦经济开发区为主要目标,着力建设完备的宜居、宜业、宜游的配套生产生活服务基地,打造洋浦经济开发区后勤服务、休养生息、文化娱乐的后花园,为其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技术研发服务,为其产业人口提供教育培训、医疗卫生、生活居住、休闲娱乐等公共配套服务。

(3)做强高新技术产业。利用紧邻洋浦、面对北部湾的技术和区位优势和优良的生态环境,以高新技术研发基地为指导思想,建设多个高新产业齐头并进的高新企业孵化基地、高新技术研发基地。大力推进滨海新区高新技术园区发展,培育和引进具有现代化技术水平的规模企业,对接洋浦石化产业下游,配套发展新型材料研发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形成集产品研发为主、设计、生产、服务一体的产业发展基地;打造依托于洋浦,面向东盟的高新技术孵化中心和产业集群。

(4)提升现代渔业。以渔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从现代渔业生产基地建设、海洋捕捞、调整水产养殖品种、良种苗基和养殖病害防治体系、休闲渔业、水产品精深加工、北部湾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营销网络及白马井中心渔港建设等等做科学规划,实现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结合白马井沿海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优势,合理规划休闲渔业,大力打造白马井特色渔业风情小镇,挖掘热带特色渔业文化,大力发展集垂钓、观光、餐饮、娱乐于一体的休闲渔业。

(5)促进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把做大做强甘蔗产业,冬季瓜菜、花卉产业、雪茄种植和农产品加工作为实现农业产业化的主攻方向。着力扶持农产品加工、贮藏、运销等龙头企业,推进白马井边贸城和西部农产品加工储藏集散基地建设,推动种植、加工、贸易产业化经营。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扶持农业企业发展,推进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甘蔗产业化示范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建设。坚持“龙头+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4.5 强化环境承载能力,建设绿色低碳城市

白马井滨海新区生态环境良好、海岸线绵长,空气质量优良。人居环境,景观生态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因此,要在区域范围内确立生态保护区及生态走廊,确立生态优先、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发展原则。

在城镇建设中,注意优化城乡人居环境,优化区域和城乡空间形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注重城乡经济、社会、环境的相互协调,保护和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使城乡建设、资源利用、生态建设相统一。突出地方特色,重视开发特色文化,打造城市文脉。

(1)注重保护湿地资源,建设生态城区,创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良生态环境。划定湿地保护范围,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杜绝湿地的盲目开垦、污染环境以及过度利用,防止湿地面积的减少和湿地功能的下降,避免出现区域生态失衡。

(2)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格按照环境质量控制标准,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大气环境、水环境等造成污染的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噪声污染,声环境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建立固体废弃物回收体系,并形成一定的产业化规模。

(3)提高无害化处理能力。完善收运体系,实现生活垃圾全部收集;加大存量治理力度,使其达到标准规范要求;推动餐厨垃圾分类处理,提高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水平;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建立一体化分类体系;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完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运营和排放监管体系。

(4)发展低碳绿色城镇。以建设低碳绿色城镇为理念,推进在能源更新、产业转型、推行循环经济、构建紧凑城镇、优化城镇生态网络、发展绿色交通、倡导垃圾回收利用、推广低碳技术和鼓励节能行为等领域先行先试。尝试引入碳汇交易制度,建立本地区碳排放权交易监管体系和登记注册系统,培育和建设碳汇排放权交易平台。

References)

[1] 张晓山. 城镇化建设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J]. 上海国土资源,2013,34(3):1-10.

Zhang X S. Urbanization and the institutional reform of rural land property rights[J]. Shanghai Land & Resources, 2013,34(3):1-10.

[2] 石忆邵. 辩证审视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之间的关系[J]. 上海国土资源,2015,36(2):9-13,23.

Shi Y S. Dialectical exam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urbanization and population urbanization[J]. Shanghai Land & Resources, 2015,36(2):9-13,23.

[3] 党国英. 中国土地规划管理及其改革[J]. 上海国土资源,2014, 35(3):1-5.

Dang G Y. The land planning management system in China and its pathway of reform[J]. Shanghai Land & Resources, 2014,35(3):1-5.

[4] 刘守英. 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与途径[J]. 上海国土资源, 2014,35(1):1-8.

Liu S Y. The direction and path of land system reform in China[J]. Shanghai Land & Resources, 2014,35(1):1-8.

[5] 林文. 中国小城镇发展评价与对策研究[D].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Lin W. Study on the evaluation and counter measures of development of the town in China[D].Doctoral dissertation. Beijing: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03.

[6] 袁中金. 中国小城镇发展战略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Yuan Z J. A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a's small towns[D]. Doctoral dissertation. Shanghai: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2006.

[7] 党兴华,邹华. 陕西省小城镇发展模式研究[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1):22-28.

Dang X H, Zou H. The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small towns in Shaanxi province[J]. Journal of Xi'an Petroleum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12,21(1):22-28.

[8] 黄小虎. 对我国房地产业的再思考[J]. 上海国土资源,2011,32 (4):13-19.

Huang X H. Rethinking for real estate industry in China[J]. Shanghai Land & Resources, 2011,32(4):13-19.

[9] 杜宁,赵民. 发达地区乡镇产业集群与小城镇互动发展研究[J].国际城市规划,2011,26(1):28-36.

Du N, Zhao M. On the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between rural industrial clusters and townships in coastal provinces of China[J]. Urban Planning International, 2011,26(1):28-36.

[10] 郭淑红. 三亚市农村居民点整理与农村城镇化研究[J]. 上海国土资源,2011,32(1):63-69.

Guo S H. Study of rural residential consolidation and rural urbanization of the Sanya city[J]. Shanghai Land & Resources, 2011,32(1):63-69.

[11] 贾百俊,李建伟,王旭红. 丝绸之路沿线城镇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 人文地理,2012,27(2):103-106.

Jia B J, Li J W, Wang X H. A study on the spec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owns along the silk road[J]. Human Geography, 2012,27(2):103-106.

[12] 许玲. 大城市周边地区小城镇发展研究[D]. 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Xu L. A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and towns of peripheral areas of metropolitan regions[D]. Doctoral dissertation. Xi′an: Northwest Agriculture & Forestry University, 2004.

[13] 李柏文,田里. 中国小城镇旅游研究综述[J]. 旅游论坛,2009, 2(5):678-684.

Li B W, Tian L. A research summary of China town tourism[J]. Tourism Forum, 2009,2(5):678-684.

[14] 韦仕川,杨杨,林肇宏,等. 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海南省新型城镇化模式研究[J]. 上海国土资源,2014,35(1):14-18,26.

Wei S C, Yang Y, Lin Z H, et al. A model of the new style of urbanization for Hainan province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ational tourism-island construction[J]. Shanghai Land & Resources, 2014,35(1):14-18,26.

The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towns in Hainan province: A case study of Danzhou Baimajing

CAO Wei-Wei, ZHANG De-Sheng
(College of Appl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inan University, Hainan Danzhou 571737, 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a characteristic town is based on the specific practice of following the new pattern of urbanization used on Hainan tourism island. Baimajing town is one such special tourism town, given its exotic fishery and location in Hainan Danzhou city. This paper proposes a five-part town construction path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advantages and restrictions to this approach. The five elements are: the location of designated functions within the town, planning for urban space utilization, overall planning of the urban and rural public service system, constructing the urban industrial system, and strengthening the urban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characteristic town; path of construction; new urbanization

F299.21

A

2095-1329(2015)03-0027-04

10.3969/j.issn.2095-1329.2015.03.006

2015-04-11

2015-06-28

曹威威(1985-),男,硕士,助教,主要从事旅游开发与管理研究.

电子邮箱: cwwjy5032@163.com

联系电话: 0898-66276763

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城乡统筹模式研究”(hjsk2012-09)

猜你喜欢

洋浦小城镇海南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为海南停留
中职教育认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加快小城镇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小城镇远
我国小城镇体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承载着党中央、国务院和全省人民的期望——加快洋浦发展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