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叶莲总三萜的提取工艺及其含量测定

2015-12-08何定峰洪佳妮徐先祥

中成药 2015年12期
关键词:冰醋酸高氯酸三萜

何定峰, 洪佳妮, 徐先祥, 秦 思

(1.福建省泉州市中医院,福建泉州362000;2.华侨大学生物医学院,福建泉州362021)

七叶莲总三萜的提取工艺及其含量测定

何定峰1, 洪佳妮1, 徐先祥2*, 秦 思2

(1.福建省泉州市中医院,福建泉州362000;2.华侨大学生物医学院,福建泉州362021)

目的 考察比色法测定七叶莲中总三萜含有量的显色条件,并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 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品,对显色条件进行考察,包括5%香草醛-冰醋酸用量、高氯酸用量、水浴温度、反应时间,建立测定条件。再以总三萜含有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 5%香草醛-冰醋酸溶液用量以0.3 mL为宜,高氯酸用量以1.2 mL为宜,水浴温度以70℃为宜,反应时间以20 min为宜,并于显色后30 min内进行测定。优选的提取工艺为以95%乙醇为溶剂,料液比1∶10,回流提取60 min,此工艺下总三萜的平均质量分数为22.58%。结论在优选的显色条件下,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结果稳定、重现性好,并且工艺稳定可行,可应用于七叶莲总三萜成分的提取。

七叶莲;总三萜;显色条件;提取工艺;比色法;正交试验

七叶莲又名七叶藤、汉桃叶,为五加科植物七叶莲Schefflera arboricola Hayata的干燥茎叶,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地,以根、茎、叶入药[1]。其味苦、甘,性温,有散瘀止痛,活血消肿之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风湿关节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疼痛等症状[2]。近年来,七叶莲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方面有大量研究[3-6],发现该植物除含有机酸、挥发油、蜕皮激素等成分外,主要为齐墩果烷型三萜及其苷类[2,7]。药理研究表明,三萜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如消炎抗菌、镇痛、抗肿瘤、抗衰老、抗病毒、增加免疫力、保肝解毒等[8-9]。目前关于七叶莲三萜类成分的研究很少,本实验利用比色法测定七叶莲总三萜的含有量,考察最适宜的显色条件,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旨在为该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及应用提供研究基础。

1 材料

Sartorius BSA124S型电子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DJ-04型中药粉碎机 (上海淀久中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HH-1型电热恒温水浴锅 (江苏省金坛市荣华仪器制造有限公司);KQ 500E型超声波清洗器 (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RE 52-86A型旋转蒸发仪 (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UV-245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日本岛津公司)。

七叶莲药材 (福建省泉州中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药业公司),经本院汤少陵主管中药师鉴定为七叶莲S.arboricola Hayata的干燥茎叶。齐墩果酸对照品 (含有量测定用,批号201206,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95%乙醇、甲醇等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供试溶液的制备 取干燥至恒重的七叶莲药材,粉碎过筛,称定20.00 g,置于1 00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15倍量75%乙醇,水浴加热,回流提取60 min,提取液过滤,滤液减压浓缩回收乙醇,干燥。再精密称定提取物20 mg,置于25 mL量瓶中,加甲醇超声溶解,稀释至刻度,即得。

2.2 标准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干燥至恒重的齐墩果酸对照品10.00 mg,置于10 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定容至刻度,精密吸取1 mL至10 mL量瓶中,加甲醇定容,摇匀,即得。

2.3 显色工艺的考察

2.3.1 显色波长的确定 参照文献 [10],采用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法进行显色。分别精密吸取标准溶液、供试溶液0.5 m L,置于具塞试管中,水浴挥干,依次加入新配制的5%香草醛-冰醋酸溶液0.2 mL、高氯酸0.8 mL混匀,密塞,60℃水浴中加热20 min,取出,冰水浴冷却10 min,加冰醋酸5 mL,摇匀。然后,不加供试溶液而加显色剂溶液,同法制得空白对照液,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全波长扫描,根据扫描结果,取最大吸收峰处波长541 nm作为检测波长,见图1。

2.3.2 5%香草醛-冰醋酸用量考察 精密吸取标准溶液0.5 mL 6份,水浴蒸干后分别加入5%香草醛-冰醋酸溶液0.1、0.2、0.3、0.4、0.5、0.6 mL,然后再分别加入高氯酸0.8 m L,置于60℃水浴中加热15 min后取出,冰水浴冷却10 m in,加入冰醋酸5.0 mL,摇匀,置于室温下15 min后测定其吸光度,结果见图2。根据结果,选定5%香草醛-冰醋酸溶液的最佳用量为0.3 mL。

图1 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法显色后的吸收光谱图

图2 5%香草醛-冰醋酸用量对显色体系的影响

2.3.3 高氯酸用量考察 精密吸取标准溶液0.5 mL 6份,水浴蒸干后加入5%香草醛-冰醋酸溶液0.3 mL,再加入高氯酸0.4、0.6、0.8、1.0、1.2、1.4 mL,60℃水浴中加热15 min后取出,冰水浴冷却10 min,加入冰醋酸5.0 mL,摇匀,置于室温下15 min后测定其吸光度,结果见图3。根据结果,选定高氯酸的最佳用量为1.2 mL。

图3 高氯酸用量对显色体系的影响

2.3.4 水浴温度的考察 精密吸取标准溶液0.5 mL 5份,水浴蒸干后加入5%香草醛-冰醋酸溶液0.3 mL、高氯酸溶液1.2 mL,分别于40、50、60、70、80℃水浴加热15 min。同时,做空白对照,测定不同水浴温度下的吸光度值,并观察各温度下空白颜色是否发生变化,结果见图4。由图可知,吸光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超过70℃时,空白液颜色开始发生变化,故确定最佳水浴温度为70℃。

2.3.5 反应时间的考察 精密吸取标准溶液0.5 mL 5份,分别水浴10、15、20、25、30 min,然后测定其吸光度,结果见图5。由图可知,水浴加热10~20 m in时,吸光度值急剧增加,20 min后缓慢递增,但时间过长会导致空白液颜色发生变化,故选定最佳反应时间为20 min。

图4 水浴温度对显色体系的影响

图5 反应时间对显色体系的影响

2.4 方法学考察与总三萜测定

2.4.1 线性关系考察 分别精密吸取标准溶液0.10、0.30、0.50、0.70、0.90 mL,置于具塞试管中,水浴蒸干,再依次加入新配制的5%香草醛-冰醋酸溶液0.3 mL、高氯酸1.2 mL混匀,密塞,70℃水浴中加热20 min,取出冷却至室温后,加冰醋酸5 mL定容至刻度,摇匀。再以显色剂为空白,于541 nm处测定吸光度值 (A)。以A为纵坐标,标准溶液浓度为横坐标 (C)绘制标准曲线,得回归方程A=41.795C-0.013 1(r=0.999 1),线性范围为1.54~13.85 mg/L,表明线性关系良好。

2.4.2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标准溶液6份,每份0.5 mL,进样分析,得RSD为0.60%,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4.3 重复性试验精密称取同一批样品6份,按 “2.1”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得RSD为1.55%,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良好。

2.4.4 稳定性试验 精密吸取同一供试溶液0.5 mL,分别于显色后0、15、30、45、60、90 min测定吸光度,得30 min内的RSD为1.26%,而30 min后稳定性开始下降。因此,该溶液在30 min内稳定性良好,即应在显色后30 min内进行测定。

2.4.5 加样回收试验 精确称取含有量已知的供试溶液6份,每份0.3 mL,分别精密加入标准溶液0.2 mL,进样分析,计算平均加样回收率,结果见表1。

2.5 总三萜提取方法的考察

2.5.1 提取步骤 精密称取七叶莲粉末9份,每份20.00 g,分别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相应浓度和体积的乙醇,水浴加热,按相应时间进行回流提取,提取液过滤,滤液减压浓缩回收乙醇,干燥。再精密称定提取物20 mg,置于25 mL量瓶中,加甲醇超声溶解,稀释至刻度,即得供试溶液。

表1 加样回收试验结果(n=6)

2.5.2 因素水平和方差分析 根据前期单因素试验考察情况,选取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这3个影响提取物总三萜含有量的主要因素,每个因素设3个水平 (表2),进行L9(33)正交试验,见表3,方差分析结果表4。由表3可知,各因素影响顺序依次为A>C>B,即乙醇体积分数对提取结果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提取时间、料液比。由表4可知,乙醇体积分数有显著影响 (P<0.05)。因此,结合实际生产考虑,最佳提取工艺参数组合为A3B1C2,即以95%乙醇为溶剂,料液比1∶10,回流提取60 min。

表2 因素水平

表3 正交试验结果

表4 方差分析结果

2.5.3 验证试验 按优选的工艺提取3次,得到总三萜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3.02%、22.32%、22.40%,平均质量分数为22.58%,RSD为1.69%,表明该优化工艺稳定可行。

3 讨论

中药总三萜类成分的的测定一般采用分光光度法[11],常用的显色体系有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香草醛-冰醋酸-硫酸和香草醛-乙醇-硫酸[12-14]。经预实验筛选,选用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作为比色法测定七叶莲总三萜量的显色剂,但显色剂的用量、反应温度及时间、反应后放置时间等因素对结果的影响较大,因此对显色条件进行考察。结果发现,5%香草醛-冰醋酸溶液用量以0.3 mL为宜,高氯酸用量以1.2 mL为宜,水浴温度以70℃为宜,反应时间以20 m in为宜,并于显色后30 min内在541 nm波长下进行测定。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测定结果稳定、重现性好但,测定时应注意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

以提取物总三萜得率为指标,经正交试验优化的七叶莲总三萜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以95%乙醇为溶剂,料液比1∶10,水浴回流提取60 min。经验证,该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作为七叶莲总三萜成分的提取工艺。

七叶莲总三萜含有量的测定方法及提取工艺尚未见报道,本实验考察比色法测定的显色条件,并以正交试验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这为该植物有效成分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研究基础。

[1] 南京药学院 《中草药学》编写组.中草药学:中册[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76:742.

[2] 刘同祥,张艳平.七叶莲的研究进展[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9(2):75-77.

[3] Janus C,Pearon J,McLaurin J,etal.A beta peptide immunization reduces behavioural impairment and plaques in amodelof Alzheimer's disease[J].Nature,2000,408(6815):979-982.

[4] Hardy J,Selkoe D J,The amyloid hypothesis of Alzheimer's disease:progress and problems on the road to therapeutics[J]. Science,2002,297(5580):353-356.

[5] 黄玉香,徐先祥,陈剑雄,等.七叶莲果实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2,33(24):397-402.

[6] 林小凤,张 慧,隋 臻,等.七叶莲不同溶剂提取部分的抗炎镇痛作用[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2,33(4):346-349.

[7] 赵君英.七叶莲的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09,24(11):2224-2226.

[8] 蒙丽丽,黄初升,刘红星.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三萜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广西植物,2008,28(6):856-860.

[9] 王 瑛,张艳华,王伟明.中药三萜类化合物提取纯化工艺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医药,2010,23(2):226-228.

[10] 任亚硕,吴德玲,张 伟.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醉鱼草果实中总三萜含量[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2,31(5):78-80.

[11] 辛 国,王恩鹏,张 辉.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机测定方法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4):378-379.

[12] 沈 岚,冯 怡,徐德生,等.比色法测定三七花中总皂苷的含量[J].中成药,2007,29(9):1368-1370.

[13] 徐新刚,闫雪生,张 晶.柏子仁生品及霜品中总皂苷的含量测定[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7):833-835.

[14] 赵芬琴,赵 辉,张生杰,等.桦褐孔菌总三萜的测定及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J].中成药,2012,34(5):888-891.

R284.2

B

1001-1528(2015)12-2761-04

10.3969/j.issn.1001-1528.2015.12.042

2014-07-29

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 (2012Y0049);泉州市卫生局科研资助项目

何定峰(1965—),男,副主任药师,研究方向为医院药学。E-mail:Dingfenghe@hotmail.com

*通信作者:徐先祥,男,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药药理学。E-mail:xuxianxiang@163.com

猜你喜欢

冰醋酸高氯酸三萜
灵芝三萜提取工艺优化*
泽泻原三萜、降三萜和倍半萜的分离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西藏白肉灵芝三萜高效液相检测分析及含量测定
钠、镁与冰醋酸、浓盐酸反应的实验探究
冰醋酸对水溶性伊红Y染液的影响及应用比例
冰醋酸与液氮冷冻治疗面部扁平疣的临床观察研究
合金中钼的测定
广西不同产地走马胎总三萜的含量测定
硅酸盐中氧化钾、氧化钠含量测定
油茶蒲中总三萜提取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