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2015-12-08薛贞唐

人间 2015年30期
关键词:形象思维数学教师创设

薛贞唐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碧溪乡永宁小学,云南 大理 675700)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薛贞唐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碧溪乡永宁小学,云南 大理 67570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趣味性、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本文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和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情境教学已经越来越受到许多教师和学校的重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有效的数学教学课堂对于教学活动的进行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情境模式的创设对于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数学知识本来就十分枯燥,在课堂上教师要是不能抓住学生的兴趣,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么很容易导致许多学生对数学产生厌恶感。有的学生甚至因为学习跟不上而放弃学习数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作为前提,在教学中通过创建一些合理的问题情境将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数学内容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还可以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一、问题情境及其创设的依据

(一)明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生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催化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理解数学课程标准的这些要求,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在情境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探索新知,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获得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动力和能力。

(二)立足学生的知识基础。

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学生能否得到新的信息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很大关系。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大部分新知都是建立在前期的知识基础之上。因此,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是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调动学生主动、持久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迁移,最终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

(三)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帮助学生实现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问题的转换。学生对身边、生活实际中的事件是最了解、最感兴趣的,所以要尽可能把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来自于现实生活的、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化枯燥的知识为充满趣味的内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情感。这样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服务于生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让他们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二、促进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

(一)提升小学数学教师的情境意识。

首先应督促教师加强自我学习。小学数学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我学习,通过对国内外相关资料、案例等的深入研究,才能真正深刻且全面理解问题情境创设的内涵与技巧,从而提升自身情境意识;其次是积极开展教学研讨。不同教师在对同一事物的感悟上亦有所不同,学习应定期组织数学教师开展教学研讨,集思广益,通过对不同思想、不同方法的相互交流,增强小学数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能力;最后,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教学培训。学校或其主管教育部门应充分认识问题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通过网络远程教育、现场报告等形式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对小学数学教师进行培训。

(二)注重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就自然萌发参与意识,能顺利进入自主学习状态,积极探索。因此,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和表现形式必须新颖、奇特、生动,对学生要能产生吸引力,能激起学生对此事的关注和兴趣。现代心理学家认为:思维的发展都是经历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这样三个阶段。一、二年级学生以直观行动思维为主,具体形象思维逐步上升;到三、四年级,逐渐开始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到五、六年级,具体形象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相互补充和渗透。也就是说,中低年级学生比较关注“好玩、有趣、新奇”的事物,如:动物、游戏、童话等;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则对“有用、有挑战性”的事物和任务更感兴趣。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充分考虑所执教学生的思维特点,让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三)借助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好动,喜欢做游戏。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在玩乐中认识事物,吸取数学知识和经验,并应用于实际生活。比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教师可拿出标有价格的钢笔、文具盒、玩具飞机、排球等物品,让学生模拟生活情境,扮演营业员、顾客进行买卖,在游戏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知,体验成功的快乐。需注意的是,游戏形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四)结合实践活动创设问题情境。

操作实践是手、眼与脑的密切协作活动,是对客观事物的动态感知过程,是把外部动作思维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过程。在操作实践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质疑,促进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比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可让学生量一量课前用硬纸做成的大小不同的若干圆的周长和直径,学生发现了“圆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在此基础上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就能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这样的实践操作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让学生从多角度提出问题,培养和增强了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结语

问题情境创设教学作为一种符合小学生身体发展特点的教学方式,对于其数学学习中抽象知识与形象思维的连接作用重大,积极开展这一内容的探究对于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增长作用显著,应是每一位一线数学教师都应在今后教学中关注的重点之一。

[1]马军.创设问题情境学习快乐数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07.

[2]周茂利.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学周刊,2014.11.

G623.5

:A

:1671-864X(2015)10-0188-01

猜你喜欢

形象思维数学教师创设
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混合研修模式下的初中数学教师共同体成长的研究
创设未来
毛泽东诗词中形象思维的特征及其现代诠释
形象思维中疏与密的处理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