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

2015-12-08董康成

人间 2015年30期
关键词:价值观青少年价值

董康成

(华北理工大学,河北 唐山 063009)

自媒体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

董康成

(华北理工大学,河北 唐山 063009)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呈现出了价值取向多元化、价值选择新异等特点。高校可通过加强大学生传媒素养教育、强化价值观教育内容、转变价值观教育方式等,在发挥自媒体作用中扬利弃弊,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

自媒体;价值观;大学生

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在“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中将自媒体定义为:“自媒体是一个普通市民经过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提供并分享他们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途径。”[1]与传统媒体相比,自媒体具有传播主体平民化、传播实效高速化、传播内容待考证、传播受众交互性、传播规范无约束性等特征。自媒体的特性迎合了大学生群体的使用习惯,使大学生迅速成为其最大的使用人群和受众。

一、自媒体时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

(一)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自媒体是一个开放的、多元文化、思想激烈碰撞的系统。自媒体的这些特性给正值求知欲旺盛、喜欢追求新事物的大学生们的思想、价值观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除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等主流的传统价值取向以外,自媒体时代青年也表现出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价值取向。

(二)价值参与的主体性。

传统的价值观教育内容往往是社会普遍性的伦理道德规范,主要提倡按照他人、社会的道德要求、规范去想、去做。自媒体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知识、信息的传播,参与者们不再被动地满足于以往依赖的道德规范、价值标准,而是要求亲自参与和自己有关的道德规范、价值标准的制定、道德行为的管理。

(三)价值选择的新异性。

大学生处于敢于挑战权威、颠覆传统的年龄阶段,价值选择过程中更喜欢追求个性、标新立异。作为一种去正统化和去教化的亚文化,自媒体传播的网络流行文化多以非主流的内容和形式出现,并且因为其内容、形式的新奇、多变而更能迎合大学生追求自由和个性的心理需求,更受大学生的倡导和崇尚。

二、自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一)自媒体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1.全方位的信息强化了大学生价值选择和认同。

作为在自媒体影响下成长的当代大学生,他们身处包罗万象的信息爆炸时代,拥有更大的选择自由,更加开放的心态,他们能够更加迅速、便捷地了解社会,和他人分享社会经验,并在自身实践中加深对世界、他人的理解和思考,这使他们能更加深刻的认同那些正面榜样和行为方式。

2.积极的传媒内容激励了青少年自我价值的实现。

大学生渴求获得丰富知识、向往多样的人生,一些拥有正能量自媒体往往具有非凡的吸引力,他们通过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传递出符合大学生渴望独立、追求新奇的心理特征的媒体信息,大学生们在自媒体的熏染下愈加渴望主体意识、创新观念及自我价值的实现。

3.正面榜样报道丰富了青少年的人生价值取向。

大学生往往有自己较为独立的判断和个性,不喜欢被动的接受外界强加给他们的思想、规矩,更倾向于主动接受一个他们发自内心认可的、认为对自己有益的榜样的引导。自媒体传播的各种正面的、拥有正能量的榜样人物,对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更加明晰自己缺乏的、渴望追求的东西,让他们在“互补”过程中产生认同感。

(二)自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的消极影响。

1.暴力内容的滥用淡漠了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

当前的自媒体信息充斥着各种各样不同程度的暴力信息,对青少年价值观产生了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一些暴力信息使一些青少年变得冷漠、麻木不仁甚至残酷。他们不知敬畏生命,漠视生命的意义,淡化生命的价值,喜欢追求刺激、暴力。长此以往,青年们将会不知什么是生命的意义,什么是仁爱道德,什么是信仰,除了极端的自我满足、自私自利和享乐主义外,他们将没有任何别的价值可以依附。[2]

2.低俗娱乐内容降低了大学生的审美价值观。

一些娱乐信息只热衷于对受众的感官刺激和对娱乐功能的过分张扬,导致信息的艺术水平异常粗糙。许多自媒体信息格调不高,以低俗为幽默,以媚俗为神圣。这些信息造成大学生思想的浅薄和思考力、审美力的下降。自媒体娱乐信息的商业化和低俗化倾向直接造成青少年审美价值观的庸俗化。

3.商业广告渗透扭曲了大学生的消费价值观。

大量的低俗广告为了达到点击率的目的,往往不惜手段,常常使用一些不良的、低俗的道德形象来进行广告促销和信息传播。如在一些门户网站上出现的不健康的图片、视频,或片面追求外表美,或主张唯我独尊倾向,或攀比、拼爹为荣等,对青少年的正确道德观念形成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三、高校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大学生传媒素养教育。

要引导青少年形成健康、科学的使用自媒体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提高大学生传媒素养。在明确传媒素养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教学生学会在自媒体的使用过程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自己的言行,对于不够健康、低俗的内容做到不关注、不转发、不传播,自觉抵制低俗和庸俗,自觉抵制网络谣言,积极维护健康有序的网络传播环境。

(二)强化价值观教育内容。

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应包括经济、道德、生态、审美、宗教、人生观等方面,在选择具体的教育内容时应更贴近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另外,还应做到倡导主流价值观和尊重个体价值观的选择的和谐。在主流价值观层面上寻求和致力于统一和共识的同时,在非主流价值观方面应允许多样性选择,比如在国家利益方面、在社会责任方面达成共识,而在择业、个人生活方式等方面允许多样性存在。

(三)转变价值观教育方式。

传统学校价值观教育过分诉诸“灌输”方法,缺乏情感性,忽视了人本性的丰富性、微妙性、多样性和多面性,这些都造成了价值观观教育与学生心理世界的距离感,从而难以碰触学生的心灵。大学生在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上有从众性、模仿性、叛逆性,对权威话语权的主流文化具有反叛性和对抗性。在自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应结合大学生价值观的具体特点创新教育方法与途径,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更多采用开放性的、有较强针对性的、体现时代性的、富于创造性的方法和学生近距离的对话、交流。现在,许多高校开通了 SNS 网站,通过正面宣传和积极引导,张扬真善美,促进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内容的均衡发展。

总之,高校教育者应充分运用自媒体的数字化、多媒体化、交互性、实时性等技术特性,提高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技术含量,改革和创新价值观教育的手段和方法,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并对多种教育方法进行有效整合,形成教育合力,从而产生综合效果,增强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1]焦树民.自媒体视域中的媒介素养教育探析[J].河南社会科学,2009(7):124.

[2]何成兵.论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5(5):75-76.

本文系2015年河北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新媒体时代交往实践观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课题号:GXDJ2015B031)和华北理工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研究课题《自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研究》阶段成果。

G641

:A

:1671-864X(2015)10-0140-01

猜你喜欢

价值观青少年价值
我的价值观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