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场经济背景下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分析

2015-12-08李向

人间 2015年33期
关键词:经济社会市场经济少数民族

李向

(河南教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市场经济背景下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分析

李向

(河南教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通过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我国的经济总量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极为瞩目的成就。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作为我国多民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在当前形势下,加快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才是保持民族和谐团结与共同繁荣的根本举措。为此,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发展的对策具有积极意义。

市场经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我国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在经历三十多年的发展后已经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整个社会经济发展面貌焕然一新。然而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作为我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却始终落后于其他地区,已经成为影响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对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明确部署,在此机遇下,如何抓住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大力促进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一、市场经济为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一)市场经济带来的机遇。

发展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将是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极好机遇,表现在:[1]

首先,市场经济将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民族地区大多具有丰厚的天然资源,然而少数民族却在资金、技术与市场信息方面较为贫乏,这种状况导致了民族地区长期以来虽然具有资源优势、却无法形成以资源为基础的经济社会较快发展。在实施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随着东部产业向西部的转移,资金、技术与信息也将随之大量涌入民族地区,形成以资源为主要基础的产业发展模式,在此背景下,民族地区将获得快速的发展,但同时也要避免以低水平资源开发为主的高耗能、低产出项目的泛滥。

其次,市场经济还将拓展民族地区的市场规模。民族地区由于交通、人口、产业等各方面的限制因素,使得市场规模始终较为狭小,导致无法形成有效的资源与产品的流动性,阻碍了民族地区的快速发展。通过市场经济的改造,民族地区市场将与全国统一市场连接,市场容量与基础设施将逐步改善,从而形成良好的市场基础环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由于生产和竞争,不但会促进民族地区工、商业的发展,而且为民族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也提供了机遇。乡镇企业具有先天的市场特性,其最主要的特点是竞争意识强烈、市场规模适度、产品容量比较大、分布领域比较广、经济社会效益较高。民族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既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农牧区思维观念的更新,提高广大农牧民群众参与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又能使大量的农牧民相对集中到城镇,靠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形成完全市场经济形态的集约化经营,朝国际市场进军,以此来大大改变西部民族地区工业化的规模和进程。市场经济还可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第三产业的兴起。但从西部民族地区的资源条件和发展趋势来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潜力、有特色、有优势,是能够以较低代价和较高的发展速度摆脱封闭落后,加快形成具有市场化经济特征的社会化体系,同时也是形成这种社会化体系的希望所在。

第三,市场经济的发展将使西部民族地区变成对外开放的的前沿阵地。[2]我国全方位开放战略的实施和良好的周边环境为西部民族地区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我国五大民族自治区中,有四个自治区(内蒙、新疆、西藏、广西)和多民族聚住的云南省与十多个国家接壤,有20多个少数民族跨境而住,这些特点在我国全方位开放形势下,无疑将形成巨大的经济优势。从经济地理角度看,我国西部口岸的开通,以使西北民族地区从原来的“口袋底”变成了直接面对独联体、蒙古、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广阔外部世界的“口袋口”。西北民族地区不仅有了跻身国际经济大循环,均等参与竞争的机会,而且一下子从国际贸易大后方变成了前沿阵地。例如:1996年国务院比准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提出的“向西倾斜、东联西出,全方位开放”的发展战略,并给了八条优惠政策。至此,新疆经国家批准的进出口岸有九个,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

(二)市场经济带来的挑战。

市场经济虽然是机遇,但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由于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长期处于较为闭塞的市场环境中,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较深,因而在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必须会遇到重重困难。

首先是在市场环境、思想意识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越来越大、特别是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较,这种差距的弥补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些差距主要表现:(1)经济增长速度差距。1992年,东部增长速度大幅度超前于中西部,中西部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各为11.6%和9.2%,分别只有东部地区的63%和50%,发展速度上相对差距比八十年代又进一步扩大。(2)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差距。由于地区差距扩大,使中西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在全国所占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总体经济份额进一步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4)乡镇企业发展差距。1993年,全国乡镇企业总产值中,东部占65%,中部占30.2%,西部仅占4.8%。[3]我国许多少数民族思维方式落后,具有浓厚的封闭性和保守性,极大地妨碍了市场经济开放性原则的贯彻,尤其不利于生产资料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造成了一方面市场缺资源,另一方面资源缺市场的状况并进而发展为恶性循环,导致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发达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越拉越大。[4]

其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调节的功能将减弱,国家的扶持力度虽然不断增加,但总体上将不再是主要的发展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在社会主义国家的行政管理、政策约束和宏观调控下,以市场为资源的主要配置者,以市场为激励经济活动的主要调节者经济运行模式。人们的思想意识,既可以推动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又可阻碍科学技术、经济文化的进步。应当看到,我国长期的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和建国后形成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许多观念与建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特别是民族地区除上述制约因素外,还有轻商、歧商和贱商的传统意识。改革开放以来,旧的传统观念虽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在经营中的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和效益观念仍然淡薄。[5]

再次,民族地区人们的市场意识、营销手段等都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在民族地区加强培养广大农牧民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并鼓励广大农牧民进行营销手段创新。

二、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

(一)发展的优势。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大多位于我国广袤的西南地区。民族地区相比于东部沿海地区而言,也有其发展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具有突出的资源优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具有丰厚的天然资源,包括有色金属、天然气、煤等自然资源、水力资源与旅游资源;此外,民族地区的劳动力成本明显低于东部沿海,因此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也是一大优势。市场经济的发展为西部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供了有利条件。[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对西部资源的探测和开发投入了大量资金,建成了很多大型项目,为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受到资金、技术、交通、管理等方面的不足,民族地区对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以及经济效益水平不高,又没有把巨大的资源潜力转化为经济优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可为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某种契机。资源配置将进一步市场化,打破了原来区域间的分割和地区间的垄断,使原先存在着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各不相同的地区能够加强横向联系,为此将增强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实力。

二是具有区位优势。一方面民族地区的土地价格要远低于东部沿海,另一方面,从地区位置上来看,民族地区大多位于沿江、沿边,区位优势也较为明显。我国五大自治区中的内蒙、新疆、西藏、广西及多民族聚住的云南省与十多个国家接壤,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跨境而居,这些特点在我国全方位开放新形势下,将形成巨大的经济优势。[7]

三是政策优势。对民族地区的政策倾斜,一直是党的基本民族政策。包括财政支持、产业政策支持、税收扶持等各方面的优惠政策也是民族地区的优势之一。为了有效地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能力,尽快制定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和规划,从现在起就应在产业政策、财政、金融、外贸等方面全面向民族地区倾斜,实行比特区还“特”的经济政策,从根本上改变少数民族地区依靠初加工和卖资源为生的经济格局,加快民族地区工业化的速度,使新疆这样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能够和全国大多数地区一样同步进入小康。[8]

(二)发展的劣势。

民族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劣势也是十分明显的,表现为:一是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投资能力不足,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民族地区在道路交通、水电气配套建设等基础设施方面,以及在金融、医院、教育等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力度不足,使得这些地区对于高附加值产业缺乏吸引力;二是政府服务能力不到位,发展市场经济对民族地区的政府服务能力、服务态度有一定要求,如果当地政府服务能力不足、服务态度不佳,依然抱持着“官本位”的思想,甚至人为设置审批关卡、潜规则众多,也会影响经济的发展;三是劳动力素质不高与物流成本增加也严重制约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族地区虽然劳动力成本低廉,但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特别是技能型、管理型人才十分缺乏,加上道路基础设施不发达,使得企业产品辐射能力降低,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9]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对策

(一)把发展的思想摆在第一位。

从发展市场经济的角度考虑,最可能形成阻碍的就是人们的思想。尤其对于民族地区而言,长期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更加习惯于计划调整经济社会发展,要发展市场经济,就要转变这种习惯,要让人们参与竞争、在竞争中形成市场主体。因此改变“小富即安”、“求稳怕乱”的思想,改变“等靠要”的计划思维,从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良好发展的思维出发,大力推动市场经济建设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思想。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市场经济的实行也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尤其对于民族地区而言,在市场基础环境方面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甚至不如中部地区,这方面的差距必须在依靠国家政策扶持的基础上,充分激发自身的积极性,因此国家的政策扶持不仅不能减少、反而要继续加大,特别是在发展的初期阶段。为支持民族地区发展,近年来国家还针对各民族省区制定实施了相应的扶持政策。2007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加快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提高新疆各族人民生活水平,进行了全面的部署。2008年以来,国务院又陆续制定出台了促进西藏、宁夏、青海等省藏区、广西、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关于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若干意见》也在制定之中。[10]在经济、法律、民族、扶贫等各方面政策相结合之下,民族地区形成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之后,国家的政策可以转向某些特定领域,而在普遍扶持方面可以转为主要依靠地方政策扶持。

(三)多渠道增加筹资方式。

资金的缺乏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障碍,也是民族地区发展市场经济的首要困难之一。解决资金缺乏的方法,就是广开资金筹集渠道,具体而言,一是依靠国家财政支持、二是发掘地方财力、三是广泛启动民间融资。通过完善股份制的筹资渠道,将民族地区的民间资本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之中来,不仅可以改善民生、提高少数民族居民收入,而且将少数民族融入到民族地区发展的事业中来,又激发了他们作为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有助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四)培育完善的市场体系。

市场体系是市场经济的载体,也是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主要基础建设。市场体系的培育包括方方面面的内容,市场法制、专业市场、市场环境、配套措施等等。法制、环境与措施是市场体系的软件建设,而专业市场则是硬件建设,在当前民族地区的发展条件下,优先发展硬件尤为重要。根据民族地区的特色,应当加快开发面向全国的开放性专业市场,如畜牧业市场、农产品市场、资源矿业市场等,专业市场的建设将推动市场软环境的不断调整完善。

(五)进一步完善法制环境。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所有的市场行为都将纳入法制的“囚笼”之中,不允许脱法行为的存在。只有在法制的约束下,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基础作用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这是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本质区别之一。因此依靠市场经济来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首先完善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法制环境。要通过逐步出台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来加强民族地区的法制环境建设,在此基础上,通过民族区域自治机关出台相应的条例、法规等,逐步完善民族地区市场法制环境。经济自治权的实质是中央或上级国家机关与民族自治地方基本经济权限的划分,是国家经济利益和各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利益的协调和平衡。具体详细划分中央或上级国家机关与民族自治地方基本经济权限的工作,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就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看,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基本经济权限处于较大的变化和发展之中。[11]

(六)依靠科技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加快民族地区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必须把依靠加快科技创新事业发展与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民族地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以全球战略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稳步推进科技创新事业发展,中央和东部要继续从各方面给予支持,积极促进民族地区与港澳地区合作,共同推进科技创新事业发展,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企业科技创新体系,提高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12]民族地区具有丰厚的自然资源,但发展经济不能以资源的破坏性开发与环境的恶化为代价。发展资源型经济,必须以民族地区的长期良性循环发展为基础,探索依靠科技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资源深加工、发展高附加值资源产业的路径。要逐步淘汰高耗能、低附加值、环境破坏严重的产业,尤其引导外资投向资源的深加工利用,并由此带动技术引进。

(七)建立人才培养体系。

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民族地区输送了大量各级各类优秀人才,为民族地区的各项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少数民族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必须大力发展民族教育特别是民族高等教育,进一步培养适合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精英型人才。培养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应用型、精英型人才是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13]针对民族地区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的问题,要加大对民族地区人才培养的力度,尤其是培养少数民族科技人才、管理人才,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解决民族地区人才短缺的问题。同时要依靠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技术转移、订单培养等方式来形成民族地区人才培养的循环体系。

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是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繁荣的重要工作。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全方位改革步伐,必将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大飞跃。

[1]魏峻表:《浅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问题》[J].《天山学刊》1994年第1期。

[2]郭华:《市场经济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的加速发展》[J].《青海民族研究》1996年第1期。

[3]侯长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J].《新疆社会经济》1995年第5期。

[4]蒋红、王传发:《市场经济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初探》[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2年12期。

[5]李竹青:《民族地区发展市场经济的思考》[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3年第3期。

[6]郭华:《市场经济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的加速发展》[J].《青海民族研究》1996年第1期。

[7]郭华:《市场经济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的加速发展》[J].《青海民族研究》1996年第1期。

[8]侯长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J].《新疆社会经济》1995年第5期。

[9]陈雷:《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繁荣[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4年第3期。

[10]魏后凯、成艾华、张冬梅:《中央扶持民族地区发展政策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11]匡爱民:《民族自治地方经济自治权及其行使探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12]顾华祥:《关于加快民族地区科技创新事业发展的战略思考》[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13]土登、耿亚军、汪卫琴:《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应用型、精英型人才培养必要性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12期。

[14]郑长德:《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J],2009年。

[15]马江:《西部民族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16]冯等田、何欣:《中国西部民族地区市场化进程与经济增长》[J].《兰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17]张细移:《制约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非正式制度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年第8期。

[18]奂平清:《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J].《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

F127.8

A

1671-864X(2015)11-0134-03

猜你喜欢

经济社会市场经济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加快大数据创新应用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贵州省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图表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当前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