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当代中国影响

2015-12-08刘加杰

人间 2015年33期
关键词:人民出版社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

刘加杰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重庆 402160)

刍议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当代中国影响

刘加杰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重庆 402160)

准确和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核心地位,决定了实践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一条红线。

实践观;当代中国;影响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确立和完善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的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将思维的客观性和能动性统一起来,阐明了人类意识和生活的本质:人类意识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人类思维的真理性应该由实践来证明。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发挥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指出:“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5](p284)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的认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中国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关键环节,大力提倡实事求是,使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得以重新确立和发展。邓小平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的指导下在1980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作了概括:“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①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制定出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归根到底就是恢复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根据这条路线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进入21世纪,江泽民同志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坚持和继承基础上对新形式下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助推器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指导下形成的中国具有特色的理论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事业提供了强大的生命力。

1.毛泽东正是根据大革命失败后的状况和土地革命的具体实践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也是这种实际出发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正确道路,取得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

2.邓小平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推动“两个凡是”的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党的思想路线,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论断。针对少数人思想僵化,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党的思想路线。根据中国的世情、国情、社情,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邓小平根据当时国际形势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和发展国际战略思想,为我国的外交政策和国内经济建设的重心转移具有深远意义。通过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邓小平恢复实践的标准,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为社会主义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邓小平一贯注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因此邓小平具有真正的实践品质。邓小平通过大量国内外实践考察和思考并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这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课题。正如邓小平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接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形成中国特色的改革开放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精神实质的集中反映。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邓小平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的哲学基础,更是当代中国改革和建设实践取得重大胜利的哲学基础。

3.牢牢抓住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从中国的社会主义新形势,从变化着的世情、国情、党情出发,提出了在新时期“应该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课题,并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紧密结合当前中国实际去分析研究当代中国的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从生动的实践中汲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科学品质进行理论建设和创新,始终保持与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命力和昂扬的锐气,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极大丰富和发展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注入强大生机活力。

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新时期丰富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

党的十八大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新时期贯彻落实“四个全面”重要战略的重大主题正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宗旨在当代中国的生动展示。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过程,本质上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为指导,推进科学发展的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当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深化过程。即“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不仅是在以往发展的实践的基础上的科学提炼和总结,而且还体现了当代中国现实发展的实践需求,具有科学的实践品质。归根结底,“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本质特征,是强调发展的科学性、实践性。

[1]中共中央马克思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列部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

[2]李殿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第一版.

[3]列宁.列宁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3

[4]列宁.列宁选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88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6—297.

[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67、126.

A811

A

1671-864X(2015)11-0070-01

刘加杰(1984-),男,汉族,重庆市永川区人,讲师,法学硕士,单位:重庆财经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人民出版社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
关于后真相时代秉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思考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毛泽东“实事求是”辩证法的内在透视
“实事求是”定乾坤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