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英语
2015-12-08候嘉乐
候嘉乐
(西安思源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浅谈中国英语
候嘉乐
(西安思源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中国英语是一种英语变体,它是在规范英语的基础上,融入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句子以及语篇,用以描述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独特事物。本文讨论了中国英语的社会历史根源,中国英语的特点以及中国英语在跨文化交际中所起到的作用。中国英语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外语教学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英语;中国文化;跨文化交际
一、引言
“中国英语”一词是葛传椝于1980年首次提出,用以特指中国文化中所特有的事物,之后“中国英语”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中国官方媒体,以及中国人的书信及口头交流之中。一些学者如汪榕培和李文中先生将“中国英语”定义为以标准英语为核心,中国人使用的表达中国特色的词汇,句子以及语篇。“中国英语”遵循标准英语的使用规范,因此也受到越来越多的英语语言国家使用者的接受,并且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中国文化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中国英语”的社会历史根源
“中国英语”经历了三个语言变化时期,由葛传槼在1980年发表的文章中所最终确立。
第一时期是洋泾滨英语时期。Bloton(2003)在对“中国英语”的研究中证明中文与英语最早的接触开始于1637年。那个时候,中国商人用洋泾滨英语与外国贸易者进行交流,由于迫切的交流需要,加之又没有系统的语言,因此产生了混有母语毫无语法规则的交流媒介。
第二时期是英语外语教学时期。在两个言语社区的长期接触之后,一种共同语言随之发展起来,这种共同语言归功于英语教学在中国的兴起。此时,中国英语学习者已经无法接受毫无语言规则的洋泾滨英语,并且开始认为使用洋泾滨英语是没文化的象征。因此中国英语学习者开始系统地学习英语,但此时的英语还未被赋予太多的中国文化特色。
第三时期始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1949年至1978年,在浓厚的政治氛围笼罩的背景下,英语被视为是反对资本主义霸权的工具,因此当时的英语仅局限于用以政治意识的宣传。在缺乏广泛应用的前提下,无法产生具有一定语言基础的英语变体。但是此时的英语着实为之后“中国英语”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78年以来,英语在中国社会,经济以及教育各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以至于英语教育在中小学教学中迅速开展。随着英语学习者人数的不断增长,一种新的语言变体及其言语社区随之出现。此时,中国政府采取的开放友好的外交政策使得越来越多的来到中国,在这种环境下,中国英语学习者创造出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以及表达方式,并被大众广泛接受,这标志着“中国英语”的形成。
三、中国英语的特点
即使一些学者对“中国英语”的存在与否具有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英语”已经发展成为具有一定特点的语言系统。
首先,“中国英语”是一种使用化变体。美国著名的社会语言学家B.B.Kachru认为英语变体可以大致分为制度化变体和使用化变体两种。制度化变体是指在一些国家英语作为一种国内通用语言,已经具有法律地位,不仅用以国内社会活动,在国际交流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美国英语,英国英语,印度英语等。而使用化变体则是指用以国际交流的外语,这种变体能否被接受取决于英语为母语的群体。因此从我国使用英语的目的来看,英语主要用以国际间政治经济及文化的交流,而在国人交流之间极少使用,因此“中国英语”属于使用化变体。
其次规范英语是“中国英语”的核心。所谓规范英语指的是符合英语使用规则,并且能够被英语语言国家使用者所接受的英语,所以必须将“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区分开来。所谓中式英语,指的是一种不规范的英语,它受学习者母语中文的影响,根据中文的语言使用规则进行应用。所以中式英语中各种语用错误随处可见,显然,在英语语音,词汇以及语法方面使用出现的各种错误就自然而然地被划分进中式英语的范畴,而非“中国英语”。
第三,“中国英语”的本质是一种受母语影响的变体。Kachrue 曾说 “There non-native varieties of English have alternatively been labeled interference varieties since in such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varieties there is a clear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interference from what may be termed the first language(s) and culture(s) of the user.”显然,“中国英语”不可避免地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并吸收了许多汉语语言元素,如“The Five Principles of Peaceful Coexistence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yinyang (阴阳),koutou (叩头), kongfu (功夫) 等,这些表达通常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因此英语国家语言使用者只有通过“移情”才能接受并理解这些表达。
四、中国英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
跨文化交际是本国文化与目标语文化之间的交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世界文明也有重要作用,但由于沟通不畅,对中国文化的输出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所以“中国英语”正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了平台,在跨文化交际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首先,“中国英语”能够准确地表达中国特有文化。每种语言都产生于所处的文化环境中,“中国英语”的特点就是将中国特色与英语表达结合起来,来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文明。其次,“中国英语”能够团结社会成员。随着中国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领域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中国英语”也被大多数人所认同,被操着中国英语的中国人所自豪。第三,“中国英语”有助于保护我国传统文化。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深,中国传统文化也面临威胁,而“中国英语”正有利于弘扬中国文明,并极大限度的保留了中国文化及民族特色。所以,“中国英语”在跨文化交际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结语
“中国英语”作为一种流行趋势,在弘扬民族文化和开展跨文化交际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对外语教学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中国英语”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及重要的研究价值。
[1]Kachru B B.The Other Tongue [M].Oxford :Pergamon Press ,1992.
[2]杜瑞清、姜亚军,2001 ,近二十年”中国英语”研究述评,《外语教学与研究》第一期.
[3]葛传槼,1983,漫谈由汉译英问题,《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论文集》,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4]汪榕培,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的[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1 (1) .
[5]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 (4).
[6]贾冠杰,向友明,为中国英语一辨[J],外语和外语教学,1997(5): 11.
[7]乔星,中国英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2).
[8]谭玉梅.中国式英语的特征及成因[J]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 (4).
[9]谢之君.中国英语:跨文化语言交际中的干扰性变体[J],现代外语,1995 (4).
[10]杜争鸣. 中国英语问题及其他[J] . 外语教学,1998(3).
H31
:A
:1671-864X(2015)11-00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