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垛山徐德墓志铭粗释》补证
2015-12-08高建国
高建国
(延安大学陕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陕西延安716000)
■陕北历史文化研究
《草垛山徐德墓志铭粗释》补证
高建国
(延安大学陕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陕西延安716000)
《草垛山徐德墓志铭粗释》对神木县出土宋代《徐德墓志铭》的解读存在诸多错误。首先,在志文抄录方面,有错认、错抄、漏字的问题,如将“仲”、“祐”、“淂”等字错抄,将“差”、“右”等字错认,将“青”字漏抄。其次,有标点错误问题,如误将“威远都虞候,崇宁四年”标为“威远都虞,候崇宁四年”,误将“换授右侍禁,充保德军沙谷渡巡检”标为“换授右侍禁羌,充保德军沙谷渡巡检”等。第三,误解了宋代的官职制度,误以为志主徐德曾“身进皇墙”、服务皇帝。该墓志极富史料价值,需要运用历史学专业知识,对其进行重新认读、抄录、标点和释读。
徐德;右侍禁;秉义郎;宋代官制
2010年前,神木县杨家城附近出土北宋墓志石一方。神木县地方文史学者杨文岩老先生曾据志文撰成《草垛山徐德墓志铭粗释》一文,并在神木县杨家将文化研究会主办的《杨家将文化》刊物上将拓片和志文予以公布,并对志文内容作了初步考释。[1]40-45笔者仔细阅读该文后发现作者抄录志文时有错抄、漏抄的地方,标点也有错误,造成断句不通顺、文义理解不清楚的麻烦;另外,由于作者对于宋代官制缺乏深入了解,致释文对于志主徐德的身份认识与史实存在较大差异。所以,笔者不揣浅陋,拟对志文作进一步的补证释读。
一、《徐德墓志铭》志文
兹据志石图片,将志文移录如下:
宋故秉義郎徐君墓誌銘
宋故秉義郎徐府君墓誌銘」
上舍張仲愈撰」
學正王天祐書丹」
將仕郎行兵曹事李及時題額」
君諱德,字淂之,世為麟州新秦縣人也。父智,故贈率府副」率。君起家微賤,奮身行伍,善騎射,精擊刺,勇冠軍中,人」以驍銳稱之。自朝廷用兵西南,君無一戰不在其間。」富良之役、宥州之師、青崗斯羅之戰,龍橫□□之討,君」用命闘賊,摧鋒奪隘,累以功遷府州威遠都虞候。崇寧四」年,換授右侍禁,差充保德軍沙谷渡巡檢。在任,賊股栗」不敢入境,嘗以夾岸有江鄉雅趣,秩滿,遂謀居焉。大觀元」年,朝廷以君有兠和川斬馘之功,轉左侍禁。大觀二」年,該八寶赦恩,轉西頭供奉官。政和三年改授秉義郎。」君向從軍富良江日,嘗冒瘴氣,幾於不救。後以年老,舊瘴」再發,醫不能療,政和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卒於家之正」寢,享年七十一。君先娶劉氏,內殿承制劉公之女也,故」贈崇德縣君。繼娶董氏,今封永壽縣君。男五人:長為僧,法」名道隱,受業於府州天寧寺;次曰知常,武藝精絕,宛有父」風;次亦為僧,法名惠淨,落髮於保德軍承天院,係名表白;」次曰衡幼,居学校,升为外舍生;次曰徽尚。稺女一人,早亡,」皆劉氏所出也。孫二人。卜以政和五年正月初一日,葬于」麟州新秦縣石堡嶺之原,妻劉氏祔焉。君之行事,余熟」知之,其子有請,義辭不克,因走筆為之銘云:」
猗歟徐公起寒微 門閭高大生光輝」
战功屡立闻帝围 榮曳朝服脫戎衣」
赤心报国天弗违 壽踰七十人亦稀」
就葬先茔得其归 慶流子孫有所依」
二、志文补证
(一)志石青石质,圭首、长方形,高62.3厘米,宽56.1厘米,厚7.7厘米。碑额、志文均为楷书,碑额题“宋故秉义郎徐君墓志铭”。志文抄录时,应使用特殊标记,标明志文换行书写之处,考释性的墓志解读,一般采用“」”样符号表示志石文字到此换行书写。为向读者表明此意,笔者据拓片特意加入“」”符号。志文共27行,满格22字,遇“朝廷”、“君”字空一格书写。
(二)《粗释》一文在抄录志文时,将志文繁体字换作简体字书写,但在繁简转换时,将部分字换成了与原文不符的字样,如下:
1.“上舍张中愈撰”,原为“张仲愈”;
2.“学正王天佑”,原为“王天祐”;
3.“君讳德,字得之”,原为“字淂之”;
4.“换授右侍禁羌,充保德军沙谷渡巡检”一句之“羌”字,原为“差”字;
5.“在任,贼服栗,不敢入境”一句中“服栗”二字,原为“股栗”,意为“因紧张、害怕而两腿发抖”。
6.“尝以夹岸有江,卿,雅趣秩满,遂谋居焉”一句中,“卿”字原为“乡”字繁体“鄉”。
7.“大观元年,朝廷以君有兠和川斩馘之功,转又侍禁”一句中,“又”字错抄,当为“左”字。宋代侍禁分为左、右两班,迁转时由右而左。[2]591徐德于崇宁四年(1105)时已经换授右侍禁,大观元年(1107)时,该当迁转为左侍禁。
8.“君向从富良江日,当冒瘴气,几于不救”一句中,“当”字应是“尝”字,意为徐德昔日出兵富良江时,曾经饱受瘴气之苦,差点儿送命。此后落下病根儿,因此去世。这样理解,于意为顺。
(三)《粗释》一文在抄录志文时,有漏字之处。“富良之役、宥州之师、岗斯罗之战、龙横青鱼之讨”一句中漏抄一字,当为“青岗斯罗之战”,且作者将“岗斯罗”理解为党项语“藏底河”的同一语译音也是没有根据的;另外,“龙横”之后两字模糊不清,《粗释》一文将其径抄为“青鱼”二字,构成“龙横青鱼之讨”一句,并将其理解为“如猛龙横空的杀敌气势和鱼跃般的动作敏捷”,[1]42也是不恰当的。“龙横青鱼之讨”与“富良之役、宥州之师、青岗斯罗之战”的句式是相同的,似当为一地名或部落名。但笔者遍查史料,并没有发现有如此名者。笔者以为,此种情况,当以“□□”符号表示,不当径自认读。
(四)《粗释》在断句标点时,有错标之处,具体如下:
1.“累以功迁府州威远都虞。候崇宁四年”一句句读有误,当为“累以功迁府州威远都虞候。崇宁四年”。前句与上句联通,“崇宁四年”开启下句。“都虞候”是宋代禁军中的一种职务的称谓,宋代禁军一般以五百人为一单位,称为“指挥”,设一指挥使掌军,其下又设一虞候作为副职;《东斋纪事》卷二载:“每军各有都指挥使一员,都虞候副之。”[2]412史记府州有禁军威远军,“本胡骑之精锐”,设二指挥,约有1000人的规模。[3]3196,庆历元年十一月丁未府州威远军与麟州飞骑军原本属于地方厢军性质,在庆历元年(1041)后升格为禁军。因此,“累以功迁府州威远都虞。候崇宁四年”这一句的正确句读为“累以功迁府州威远都虞候。崇宁四年”。
2.“换授右侍禁羌,充保德军沙谷渡巡检”一句除将“差”字错认为“羌”字外,句读也错了,当为“换授右侍禁,差充保德军沙谷渡巡检”。《粗释》以为“后至徽宗崇宁四年(1105)他被选拔进入皇家的正规军,入‘右侍禁羌’部队”,以为“禁羌”是“专门来防御河西党项羌犯境的朝廷直属部队”,这都是错误的认识。历史上并没有什么“右侍禁羌”的部队,只有“右侍禁”的称谓。侍禁分左、右侍禁,原是服务于皇帝周围的一种职名,经演化至宋代时,逐渐成为武官阶称谓的一种,属三班小使臣行列。[4]宋代武官由三班借职始才算有了官品,依次而上为三班奉职、右班殿直、左班殿直、右侍禁、左侍禁、西头供奉官、东头供奉官、内殿崇班、内殿承制。如果讲官品,左、右侍禁在北宋前期为八品,元丰官制改革后定为正九品。“羌”字原为“差”,“差充”连用,是宋代官职授予时的一种表达方法。宋代官、职分离,此外还有临时性质的差遣职务,凡授职带有“差”字者,即表明是差遣职务,而差遣职务恰是具体担当的、真实职务。
3.“尝以夹岸有江,卿,雅趣秩满,遂谋居焉”一句除将“乡”字繁体错认为“卿”外,句读也错误了,当为“尝以夹岸有江乡雅趣,秩满,遂谋居焉”。徐德任职的保德军沙谷渡,地处黄河边,沙谷渡所在是防御契丹的边境河东保德军,河西即为抗击西夏的军事重镇府州城,保德军与府州城夹岸而居,比河为邻,滔滔黄河中流而过,两岸怪石嶙峋、风景独特,至今晋陕大峡谷中仍有很多此类名胜。徐德当是因担任沙谷渡巡检时,经常往来于黄河两岸、上下,留恋黄河两岸的水乡美景,因而决定定居于河边。
三、对徐德官职认识的纠正
宋代官、职分离,此外仍有差遣职务,名目繁多,即使是专业性的历史工作者,稍不留神也会这个问题上犯错误。《粗释》一文对徐德官职的认识,与历史真实相去甚远。
《粗释》在“墓志内容浅谈”中说,“徐德是神木县北宋时代曾经在徽宗身边当过侍卫的禁军武官”,“由于他曾身进皇墙,官至秉义郎,所以他去世后,兵部主持兵将事务的专职官员将仕郎李及时给他的墓葬题了额”,“在当地古代的人物中,特别是武职,这样的官阶不为很高,可是就因为他入朝‘侍禁’,临终获此殊荣”。[1]42显然,《粗释》作者对宋代武官官职制度并没有深入的了解,以致作者得出以上错误的结论。
从志文内容看,徐德是麟州新秦县人,祖上并没有什么特殊背景,因为“起家微贱”,徐德只好“奋身行伍”;而他“善骑射,精击刺,勇冠军中”的本领,使得他在多次战斗中获得了立功、升迁的军功资本。徐德初入行伍时,只是无名小卒。志文并没有记述他一生中第一个职务是什么,但从志文看,“累以功迁府州威远都虞候”,“累”表示军功累积,“迁”表示依次升迁,则是他因多次军功获得职务,依次升迁至府州威远军都虞候。崇宁四年(1105)时换授的右侍禁,使他获得了正九品的武官阶。以此官阶,他又获得了保德军沙谷渡巡检的差遣职务,后来再因军功升迁至左侍禁。大观二年(1108),“八宝赦恩”,徐德意外又升一官,成为了从八品的西头供奉官。后来改授的秉义郎,只是政和二年(1112)官制改革之后,西头供奉官的改称而已,从官品上来说,徐德至去世时,也只是从八品的小武官。
纵观徐德一生,右侍禁、左侍禁、西头供奉官以及后来改换的秉义郎,这是他的官阶,政和二年官制改革后,左、右侍禁为正九品,西头供奉官即后来改称的秉义郎为从八品。右侍禁、左侍禁、西头供奉官,从它的来源上讲,都是皇宫内在皇帝身边的服务职务,但由于历史的演变,这些称谓后来逐渐与本职工作相分离——官阶与职务分离后,其功能仅为标示高低,并不代表他做的实际工作。徐德的差遣职务即他真正负责过的职务,是府州威远军的都虞候、保德军沙谷渡的巡检。由于《粗释》作者对此演化缺乏深入的了解,因此造成了该文前述的几处错误认识。可以讲,作为一名从八品武官,徐德从来也没有“身进皇墙”,更没有“在徽宗身边当过侍卫的禁军武官”。
[1]杨文岩.草垛山徐德墓志铭粗释[J].杨家将研究,2010(2):40-45.
[2]龚延明.宋代官制辞典[M].北京:中华书局,1997:591.
[3]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4:3196.
[4]赵冬梅.文武之间:北宋武选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高 锐]
The Emendation ofTheSketchingInterpretofXude'sEpitaphonCaoduoMountain《草垛山徐德墓志铭粗释》
GAO Jian-guo
(Research Center of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Northern Shaanxi,Yan'an University,Yanan 716000,Shaanxi)
Xude(徐德)was an official in Song Dynasty,whose tombstone was unearthed at Shenmu(神木)County,Shaanxi province,which full of historical value.ThesketchinginterpretofXude'sepitaphonCaoduoMountainwas the first commentary about it .However,there were several mistakes about the original inscription.First,there were several errors in words understanding,copying and careless omissions.Secondly,there were some punctuation mistakes,which led to a couple of understand errors. Thirdly,there were some misunderstood about the official system of Song Dynasty, which wrongly assumed Xude was serving around the emperor in the palace once.In total,it's meaningful to read, transcribe,punctuate and interpret this epitaphs again with professional history knowledge.
Xude; Youshijin(右侍禁); Bingyilang(秉义郎); the official system of Song dynasty
2015-02-24
延安大学校级科研项目“神木县北宋《徐德墓志铭》释读”(YDB2014-16)
高建国(1985—),男,陕西府谷人,延安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讲师,法学博士。
K892.22
A
1004-9975(2015)02-0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