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延安时期通讯员队伍建设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启示

2015-12-08郭小良

关键词:历史经验延安时期

郭小良,李 珊

(延安大学文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试论延安时期通讯员队伍建设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启示

郭小良,李珊

(延安大学文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摘要:通讯员队伍在新闻资源开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延安时期通讯员队伍是在特殊的历史语境下不断摸索、建设并发展壮大的,其很好地推动了延安时期新闻事业和陕甘宁边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其历史经验对新时期通讯员队伍建设也有可以鉴取的宝贵经验。

关键词:延安时期;通讯员队伍;历史经验

通讯员是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之间的信息纽带,通过及时传达民意、反映民情,推动社会改革与发展。另外,通讯员队伍建设在新闻资源开发方面可以弥补专业记者的不足,提高媒体新闻报道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充分认识到新闻事业、特别是通讯员队伍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建设通讯员队伍的具体措施,确保通讯员的队伍健康发展,有力推动了延安时期新闻事业的发展。文章基于延安时期具体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通过分析抽绎通讯员队伍建设的具体举措,观照新时期通讯员队伍建设和新闻资源开发的对策和措施。

一、延安时期通讯员队伍建设的历史语境

延安时期通讯员队伍能够发展壮大,与当时具体特殊的历史语境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讯员队伍发展亦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中国共产党对当时所处环境的明确认知和客观准确判断也是其发展的重要主观因素。

(一)职业新闻记者严重不足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经历了战略重心转移后,队伍遭受严重损失,职业新闻记者明显不足,新闻事业对根据地建设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一支得力的通讯员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讯员不是职业记者,但其却可以成为遍布陕甘宁各解放区的重要信息收集者,是职业新闻记者的重要补充。打造一支充实且优秀的通讯员队伍,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根据地建设任务。

(二)陕甘宁边区地域广大,交通不便

陕甘宁边区东靠黄河,北起长城,西接六盘山脉,南临泾水,南北长约500公里,东西宽约400公里。辖有延安、绥德、三边、关中和陇东5个分区,20余县,约150万人,面积近13万平方公里。[1]地域广大,发展落后,地理环境特殊,交通发展严重滞后,新闻记者难以深入群众,使本就不足的职业新闻记者采访工作鞭长莫及,困难重重。而中国共产党又急需发展新闻宣传工作,通讯员队伍的建设就被提上了日程。根据地建设需要了解民情民意,通讯员可以比职业记者更为方便的分布各区、深入群众了解情况,能有效避免党群矛盾,推动边区工作。

(三)社会发展落后,知识分子缺乏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经济社会发展困难,教育严重滞后,大部分地区群众连基本的温饱都难以保证,所以对于识字读书只能敬而远之,导致陕甘宁边区知识分子稀少。中国共产党自身的队伍亦因抗战而遭受惨重损失,这就造成新闻事业发展面临人员基础不够扎实的问题。

(四)通讯员队伍缺乏专业培训

抗战初期,陕甘宁边区由于地理位置等因素发展滞后,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到达陕北后,将之作为革命的中心根据地,中国共产党的财政开支大部分来源于国民政府调拨以及华侨、国际友人的捐赠。因此,对通讯员队伍建设的财力支持极为有限。通讯员完全靠自学获取知识,造成专业技能欠缺制约新闻事业发展的现象,出现通讯员写不出东西,而群众更是看不懂的尴尬。

(五)通讯员未能充分深入群众

通讯员要能真正了解民情,首先必须深入群众生活。但由于边区发展落后,群众中知识分子很少,通讯员队伍主要依靠党员干部,出现通讯员脱离群众的问题。因此,在群众中产生通讯员十分必要,这样才能使通讯员能够深入群众。

综上,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重视发展通讯员队伍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通讯员队伍严重不足,要通过宣传获得国内人民和国际社会的认识、认可,打破通讯员队伍严重不足的瓶颈显得尤为关键;另一方面,陕甘宁边区群众热情参与通讯员队伍建设。在陕甘宁边区根据地建设过程中,边区群众充分认识到文化翻身的重要性,而新闻事业就是老百姓学习文化的一个重要平台,因此,边区群众热情积极地参与通讯员队伍建设,为延安时期通讯员队伍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二、延安时期通讯员队伍建设的举措

在延安时期特殊的历史语境下,通讯员队伍建设结合当时国际国内形势,从陕甘宁边区实际出发,取得了长足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形成了一些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

(一)组织重视,定期召开通讯员座谈会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新闻通讯事业对建设根据地的重要作用,党委干部十分重视通讯员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当时各区、各县领导都会亲自动手负责通讯员的发展工作。如延安《解放日报》在1947年5月4日2版刊登的稿件《米脂通讯工作有发展,县区负责人要亲自动手》,强调在通讯方面,县区负责同志要亲自动手并督促别人写稿。通讯事业的发展需要从上到下的共同努力,领导应根据报纸提出的批评,虚心检查自己的工作,把它做得更好,加强通讯工作,不仅报道成绩,还报道缺点,以引起大家注意,从而改进工作。

当时通讯工作人员很重视座谈会这一总结与检讨自身工作的平台,他们的座谈会对自身工作具有实质性的帮助,在总结前期工作的同时,检讨自身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如1946年5月28日延安《解放日报》2版刊登的稿件《子洲座谈通讯工作,县上通讯员下乡要帮助区上写稿》,报道了子洲召开座谈会总结通讯员工作的缺点,如综合性报道每一个问题差,一般消息零碎。同时又提出通讯员工作的改进措施,如将通讯与业务结合起来,除各部门负责报道自己的工作外,又要处理各区有关自己部门工作的稿件等。

总之,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及通讯组织都对通讯员工作十分重视,谦虚务实对待通讯员工作,使当时的通讯员队伍在艰苦的条件下依然能够健康发展,有效开展工作。

(二)积极宣传典型经验和模范通讯员

学习优秀地区及通讯员的经验是延安时期通讯员队伍建设的又一重要方法。重视宣传通讯事业模范地区,并号召其它地区学习经验方法,对优秀通讯员也积极奖励,鼓励通讯员努力创作。

如1947年7月25日延安《解放日报》刊登《绥德县宣传部表扬通讯员与学习模范》一文,报道了绥德县委宣传部总结三月至五月通讯工作后,特此七月六日发出通知表扬通讯与学习模范,号召各级干事向他们学习。受表扬区域为沙滩坪、吉镇、田庄、四十里铺等,其特点是写稿人普遍,数量多。个人方面受表扬者有县级干部刘国瑞、蒲正兴,区上负责干部中为王增祥等。

重视模范地区与模范通讯员的带头示范作用是帮助通讯员队伍提高业务水平的一个好方法。在当时的特殊环境下,没有足够的资金与人力对通讯员做专门的培训,但这种现成的经验方法却可以给通讯员更为直接现实的学习和帮助,对通讯员队伍建设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三)注重培养与发展工农通讯员

延安时期阻碍通讯事业发展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通讯员队伍人员不足。由于受战争以及地理因素等的影响,导致教育不发达,知识分子稀少。通讯员主要由党员干部充当,这就导致通讯工作面临脱离群众生活的问题,而发展工农通讯员和基干通讯员既可以壮大充实通讯员队伍,又能较好克服这一问题。

对工农通讯员和基干通讯员的培训,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如延安《解放日报》在1947年5月27日刊登的《怎样帮助通讯员》一文,介绍了一些具体帮助工农通讯员的方法,如接到通讯员来稿,首先要细心阅读,然后指出优缺点;写稿和学习文化要联系起来,培养工农通讯员首先要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有些人不会写,或者怕写出来报上不登,而不敢写,在这种情形下可以采用合并的办法等非常具体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做法。

对于工农通讯员队伍中较为优秀的通讯员,报纸会开设专版报道以鼓励广大工农通讯员。如1947年9月8日延安《解放日报》2版刊登的通讯《农妇通讯员李锦秀》,赞扬其爱学文化,读报纸,是优秀的工农通讯员。

工农通讯员和基干通讯员在根据地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他们可以更为真实的反映边区情况,推动全边区的建设,供其他解放区参考。因此,重视工农通讯员和基干通讯员队伍的培养是中国共产党在当时做出的智慧决策。

(四)定期发布中心工作,指导通讯员选题写作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正处于根据地建设的关键时期,宣传马克思主义至关重要,是当时新闻宣传工作的中心。但通讯员队伍中工农通讯员政治敏感性不够,文化水平与写作能力都尚未成熟,这就需要给予具体的指导,包括写作内容。如1946年7月26日的延安《解放日报》2版刊登的《目前报道什么?致各地记者和通讯员的一封信》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文章提出关于近期的报道中心,如贯彻开荒,坚持发展纺织,学习七大,合作社问题等,帮助通讯员明确一定时期的报道中心。

延安时期各区县根据党的指示定期发布一定时期的采访写作中心,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这种方法在当时确实对根据地的发展和通讯员队伍的建设起到很大作用。

(五)注重领导干部与通讯员的交流互动

通讯员是党和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而党的方针政策也是通讯员写作素材的主要来源。因此,领导干部与通讯员的交流互动尤为重要。

延安时期一方面由于通讯员队伍还不够成熟,需要领导干部的具体指导;另一方面,通讯员往往比领导干部更接近群众,更能真实的了解民情,与领导干部的交流互动,可以使通讯员队伍更好发挥作用、开展工作。这对党的工作与通讯员队伍的建设都有积极作用。

1947年6月17日延安《解放日报》2版写到,“延川县宣传部为加强通讯工作,提出改进意见,如目前需要报道什么材料,宣传部要与通讯员交流,使通讯员写稿能有所依据,以防许多事件失去时间性不能被登出,通讯员要参加每个有必要写稿的会议,收集材料,获知党的思想信息,双方经常召开座谈交流会,沟通一定时期的工作心得以及互通信息”。可见,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及通讯员队伍都认识到这一点,双方交流互动频繁,逐步促进了通讯员队伍的成长。

此外,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通讯员队伍的建设措施还通过在报纸上设专版、创办通讯专栏,作为各区县通讯员的交流互动平台;不同地区或媒体之间开展通讯竞赛,激励通讯员积极写稿;培养通讯骨干,带动队伍发展等。在艰苦的环境中,通讯员队伍凭借充满智慧的方法与克服各种困难的勇气与坚持,使自身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三、延安时期通讯员队伍建设的当代启示

在传媒市场化背景下,通讯员队伍庞大繁杂,且有着广泛的读者群,但同时也存在不足,如通讯员写作态度不积极、功利化,作品高、大、深,与群众生活不够接近,未能深入群众生活等问题。做好新闻工作,需要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庞大的信息网络,而通讯员就是这个网络上的每一个节点,他们维系着媒体与读者、媒体与生活、媒体与信息来源的联系。[2]因此,借鉴延安时期通讯员队伍建设的经验,积极克服当下通讯员队伍发展中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提高通讯员的专业水平和思想素质

通讯员是媒体或记者分散在社会各个角落、各个时间段的助手,经常第一时间接触新闻现场和新闻事实,因此,通讯员需要具备新闻记者的基本素质,包括专业技能和政治素养。

一个优秀的通讯员,首先是一个深入生活,且有着一定高尚修养和知识积累的人,他能够坚定政治立场,明晰政治观点,理解党在一定时期的政策方针,并且拥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经验和阅历。随着传媒市场化的进一步发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新闻工作的关系,也是考验一个通讯员自身修养的一个关键点。另外,好的通讯员具备良好的业务素养也是必不可少的,他们要和专业的新闻记者一样拥有较强的新闻敏感和写作能力,要达到这一要求,就要多学习,多读书,读好书,拓宽知识面,开阔大视野。积累丰富的知识,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再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基于当下通讯员队伍存在着政治修养不够、专业能力欠缺的问题,延安时期通讯员队伍重视专业技能训练,通过写日记、读报纸、阅读研究文学典籍等提升自身素养的一系列具体做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

(二)定期培训通讯员

通讯员不是媒体的专职记者,大多从事着与媒体不同的行业,所写稿件也往往与自己的职业所联系,不可避免的会存在片面性,且新闻专业主义精神不强,通讯作品也欠缺专业性,要使通讯员成为媒体的中坚力量,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确保其开展工作能够与时俱进。

延安时期,由于没有充分的条件对通讯员队伍进行专业培训,使当时通讯员队伍存在不能有效投身新闻工作的诸多问题。媒体要增强自身竞争力,对其所属的通讯员队伍进行专业培训就显得很重要,创新培养模式,分行业、分层次、分周期的对通讯员进行培训。在培训中,不讲空话套话,讲究务实操作,有效培养通讯员,平等地与通讯员队伍交流互动。编辑要注重对通讯员的指导,经常联系沟通,提出稿件采写质量和要求,增强稿件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组织通讯员进行座谈,探讨通讯员各自体会以及遇到的困难、问题,及时帮助解决。[3]

(三)在群众中发展通讯员

遍布社会各个行业的通讯员是媒体最忠实的受众,他们能够接触到社会的底层,可以最真实的感受群众生活,他们总能给媒体提供最真实的民意信息。职业新闻记者虽然专业性强,但因为不能时时处于群众生活,因此会漏掉很多新闻点,难以掌握第一手资料,这是职业新闻记者的缺陷之一。通讯员队伍建设对于充实职业新闻记者的采写力量,增强快速反应能力,抢占新闻资源先机,强化竞争优势,引导主流舆论,具有重要作用。[4]

在群众中发展通讯员队伍在延安时期就被充分重视,如延安时期的普通农妇李锦秀,就是党在群众中发展起来的优秀通讯员。当下,对我国通讯员队伍的发展,依然需要重视从群众中培养。一支优秀的通讯员队伍对新闻事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支庞大的通讯员队伍常年生活、工作在基层,他们对来自生产第一线的情况最熟悉,对当地党政领导机关贯彻执行上级方针以及取得的成就最了解,最有发言权。[5]因此,在群众中发展通讯员队伍是弥补职业新闻记者不足的重要途径。在群众中建立通讯员队伍,要注重对通讯员队伍专业素质的提升,在充分发挥通讯员优势的同时,重视对其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培养。

(四)健全和完善激励机制,增强通讯员队伍的创作热情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只有保持独特性和原创性,才能拥有一席之位。而众多的一线新闻线索却往往不是媒体记者发现的,而是基层通讯员队伍,其对媒体刊播独家新闻、重大新闻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视。通讯员处于基层一线,能够第一时间赶赴新闻现场,甚至是新闻事实的见证人,他们能够给媒体提供新闻线索和报道素材,对增强媒体竞争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重视通讯员队伍,提高通讯员的工作热情是媒体应该重视的问题。

在增强通讯员创作积极性方面,实行切实的激励机制。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优秀通讯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以一定的标准评选优秀通讯员,实施奖励并广为宣传,经常慰问通讯员,关心其生活境况等,这些都很大程度上激发了通讯员的创作积极性。当下,可以通过评选年度优秀通讯员、给积极投稿的通讯员所在单位发感谢信,节假日给通讯员表示慰问,定期上门走访,对通讯员提供有价值线索予以重奖等激励措施,就会激发通讯员的工作热情。

新闻资源开发是新闻传播活动以及媒介产业发展的核心内容。[6]发挥通讯员队伍不同于职业记者的优势,是新闻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这也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通讯员队伍的重视与培养的现实意义。媒介融合时代,通讯员如何在新闻传媒中保持以往的地位优势,如何适应新形势下新闻媒体不断变化发展的要求,已是新闻界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7]而正确且合适的建设举措则是发展通讯员队伍的关键步骤。

参考文献:

[1]朱理峰.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大生产运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10):118-120.

[2]张文芳.搭建通讯员队伍建设新平台[J].新闻前哨,2009(7):101.

[3]马广领.重视和加强新形势下通讯员队伍建设[J].科技传播,2010(2):212.

[4]巩伟.通讯员——新闻采写的编外[J].新闻战线,2011(12):90-91.

[5]王开忠.充分发挥通讯员的积极作用[J].中国记者,1990(9):42.

[6]蔡雯.论新闻资源开发[J].新闻战线,2003(3):46-48.

[7]程文.打造作者队伍的“中坚力量”[J].中国地市报人,2012(1):81-83.

[责任编辑王俊虎]

作者简介:郭小良(1979—),陕西铜川人,延安大学文学院讲师,文学硕士;李珊(1990—),陕西榆林人,延安大学文学院新闻学专业学生。

收稿日期:2015-09-18

中图分类号:K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975(2015)06-0028-04

猜你喜欢

历史经验延安时期
近代以来中国办学成功历史经验之浅谈
俄罗斯现代化的历史经验
解析延安时期冼星海的音乐创作
浅析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渗透
水务纠纷的化解之道
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体育思想
延安时期党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
延安时期体育形式的探索与传承研究
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与理论价值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