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之音乐赏析

2015-12-08彭小爽

人间 2015年30期
关键词:梅拉巴黎圣母院音乐剧

彭小爽

(黄河科技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之音乐赏析

彭小爽

(黄河科技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代表作之一,它自19世纪诞生以来,就受到了读者的喜爱,这是一部跨越时空的作品。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由欧美乐界顶尖才子Luc Plamondon谱词,Richard Cocciante作曲。该剧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强烈的感染力立于音乐剧首列。在音乐剧历史上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影响力。本文从别具一格的音乐素材,丰富多彩的音乐旋律与高度的社会思想性三个方面对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音乐内涵进行了赏析。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音乐;赏析

一、别具一格的音乐素材

音乐是音乐剧的灵魂,音乐剧“的最重要的创作原则便是将旋律之美发挥到极致,唯其如此,才能使音乐剧藉着音乐的翅膀得以致远,得以腾飞”。 与传统音乐剧强调美声唱法不同,作曲者把流行音乐因素载入到《巴黎圣母院》的基本音乐架构中,在强烈的摇滚旋律的包装之下,其乐曲具有震慑人心的魅力。《巴黎圣母院》的音乐素材来源于:

(一)城市歌谣曲。

城市歌谣曲“香颂”(chanson)在法文中其实就是“歌曲“的意思,唯美的曲调、抒情与叙事兼备的表达方式,充分体现了法国文化和语言中特有的细腻和精致。如剧中的名曲《美人》、艾丝梅拉达唱的《菲比斯》、百合唱的《我十四岁的年华全都给你》,以及艾丝梅拉达和百合二人的重唱《他灿烂如太阳》,都属于香颂。

(二)吉普赛音乐。

吉普赛音乐在剧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本剧中的吉普赛人来自西班牙的安达鲁西亚,第一幕中艾丝美拉达诉说身世的《吉普赛人》(有人翻译为《波希米亚人》),不仅有西班牙佛拉门哥音乐的基调,还有印度的西塔尔琴的音色。再如第一幕中的《艾斯美拉达,你明了》是吉普赛首领克洛潘演唱的,其中的那种较为尖锐的变化音旋律则是来自匈牙利的吉普赛音乐。这种音调在剧中还常用来刻画紧张和不祥的场景,如菲比斯在去“爱之谷”的路上与神甫对唱的《那人是谁》。这些充分体现了吉普赛音乐的表现力。

(三)教堂音乐。

教堂音乐元素也在剧中塑造戏剧环境,且常以背景伴唱的方式出现。如艾丝美拉达第一幕中的《圣母颂》、神甫在第二幕中的独白《遇见你之前我是个幸福的人》。教堂音乐在剧中的数量虽然不多,但在其中作用不容忽视。

除以上的基调性音乐元素外,在剧中的对话场面和神甫角色中还使用了少量的宣叙性唱腔,如第一幕中菲比斯于神甫在“爱之谷”。

二、丰富多彩的音乐旋律

音乐是音乐剧之体、之形,之外貌,音乐剧需要把旋律美完全展现出来,才能使剧作内涵得以充分的诠释。《巴黎圣母院》的旋律美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音乐风格的多样化;二是音乐音调高低的不同。

传统音乐剧重视美声唱法,而在《巴黎圣母院》中,作者却把流行音乐植入其中,这使其音乐风格多样化。第一幕《吉普赛人》中,以吉普赛音乐的方式诉说着爱斯梅拉达的身世,此段吉普赛音乐,既有西班牙的风格,又有西亚的色彩。这些音乐元素在其它地方也有所展现,如加西莫多的一些唱段。这种音乐展现了此剧的异域风采。另外,还有匈牙利的吉普赛音乐,如第一幕中《爱斯梅拉达,你明了》其中较为尖锐的音乐。这种尖锐的声音配合快速的节奏,为音乐剧营造了紧张的氛围。第二,香颂歌谣的使用平添了法国文化细腻精致的情调。香颂是法国流行音乐的一种,它把唯美的曲调、浪漫的抒情与大胆的叙事相结合。本剧中爱斯梅拉达唱的《菲比斯》、《他灿烂太阳》都属于这种艺术。还有教堂音乐元素的加入,也为音乐剧平添了欧洲异域风情。这在音乐剧中虽不多见,并且也不是主要的形式,甚至更多的是背景伴唱,但是它的点染就为音乐剧增加了色彩。这样多风格浑然一体的音乐剧,尤如七种色彩构成的阳光,让《巴黎圣母院》的旋律更加丰富,更加优美,更能打动观众的心。

音调高低的不同,为音乐剧增添了旋律美。在《巴黎圣母院》的原著中,作者开篇介绍了小说发生的时代背景。而在音乐剧中通过诗人甘果瓦的吟诵,把观众带入到了情境之中。此时,剧作以简单的吉他和弦琶音做为伴奏。刚开始的部分,其语调平直;随着情感的迸发,调音与音域节节高升,至演唱时,又突然扬起,正当高声吸引人时,语音又缓缓下降,每个乐句好像一道闪电划过天空。在此过程中,音乐每反复一次,高昂激越的情绪就会再一次扬起。音乐剧就是在这种音调的高高低低中引入剧情。

音乐剧的序曲,尤其是音乐的情感营造了悲剧的气氛,这与小说中原著描写巴黎圣母院的情形相似。小说中巴黎圣母院高耸入云,在巴黎圣母院的一座尖顶钟楼的阴暗角落里,刻着几个大写的希腊字母―ANKH(宿命)。小说以这种隐喻的方式告诉观众,故事结局是悲剧。音乐剧则以音乐的节奏和诗人吟唱与之暗合。暗示在命运面前,人类终将无能为力,暗示在那个时代,在宗教思想的束缚下,即使是人类最美丽、最令人向往的爱与美都只能以悲剧而结束。

三、高度的社会思想性

音乐剧之所以取代了“轻歌剧”,是因为音乐剧更直接、更新颖的表现现实生活。音乐通俗流畅但不乏高度思想性,脚本也富有高度艺术性和戏剧性。《巴黎圣母院》改编于大文豪雨果的同名小说,具有高度的社会思想性,剧情深刻反映了封建主义制度的腐朽和人道主义精神的崇高。多元的音乐素材具有浓厚的民间韵味,法国的“香颂”、“吉普赛音乐”、“教堂音乐”等凝结了高度的音乐思想,运用于剧中,充分的表现出戏剧魅力。音乐的思想性与戏剧思维达到完美的契合。

音乐剧也通过美与丑的对比来强化悲剧效果。鲁迅说“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是悲剧性的;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性的特殊效果在于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唯有“一个人遭遇不应该遭遇的厄运”,才能达到这种效果。爱斯梅拉达作为美的化身,却是非常的纯真,她把法比逢场作戏的感情当作真正的爱情。当音乐剧中爱斯梅拉达以优美的旋律表明自己对法比的无限深情时,观众内心也为这种情感所感动,同时也为女主人公的未来而担忧。此时,我们既为她的悲剧行为而同情,也为她不应有此劫难而怜悯恐惧。女主人公的真、善、美与社会现实的假、恶、丑形成了强烈对比,其悲剧性也更加强烈。

[1][法]雨果:《巴黎圣母院》,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2]陶辛:《〈巴黎圣母院〉音乐解读》,《歌剧艺术》,2003年第1期。

[3]张前、王次熠:《音乐美学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年版。

[4]居其宏著.音乐剧,我为你疯狂[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J617.2

:A

:1671-864X(2015)10-0047-01

猜你喜欢

梅拉巴黎圣母院音乐剧
巴黎圣母院的神秘石棺
卡梅拉的鸡蛋
跟踪导练(二)
巴黎圣母院没有消失
巴黎圣母院在2019年
近期国内歌剧/音乐剧演出预告
音乐剧新闻
音乐剧新闻
近期国内歌剧/ 音乐剧演出预告
为梦想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