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加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经验及特色

2015-12-07刘明秀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24期
关键词:经验借鉴高职教育

刘明秀

摘要:新加坡作为亚洲地区重要的现代化国家,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起步和发展都走在我国之前。在经历了创立、发展、改革和提高这四个阶段的不断摸索,新加坡日前已形成了自己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体系。因此,本文重点从管理机构、发展基金、培训制度、师资建设这四个方面对新加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经验及特色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育;新加坡特色;经验借鉴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4-0089-02

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经济建设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新加坡政府开始重新审视职业技术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决定建立起科学合理、适应本国发展的职教教育体制,以获得最优发展和最佳的社会效益。并实施完善的普教、职教一体化、教育分流制度,以促使技术人才的合理流动,使各层次人才各得其所。

一、经费保证,建立职业技能发展基金

新加坡政府认为,对教育的投资是一项生产性投资,因此毫不吝惜对本国教育的资金投入。新加坡政府每年至少投入1000多万的新元给生产力局用于高职教育的技术培训,以促进高职教育的启动和发展,为企业培养人才;并拨款1亿新元给工艺教育学院进行各项工作的运转。除大量拨款以外,新加坡政府还额外建立了极具特色的职业技能发展基金,即从1979年起以向企业集资的方式来筹集职业教育的发展基金。具体说来,就是企业每月要为工资低于750新元的职工纳税(税金相当于该职工工资1%~4%),交由生产力局保管,作为该职工的“职业技能发展基金”。之后政府再利用所筹集到的资金为这些技能较为低下的职工培训,提升他们的能力。职业技能发展基金对于企业主来说本质上是一种变相的强制性征税,它迫使雇主重视对职工的技能培训,不放弃技能低下的职工,从而达到调整经济结构的目的。并且,这也使得广大职工获得了免费提高个人技能的培训机会,以获得更高的劳动报酬。总之,这项基金的设立和新加坡政府在职教方面的巨额投资都有效推动了新加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和壮大。

二、依法管理,设立专门的职教管理机构

在新加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建立之初,是没有专门的机构来进行教育管理的,仅仅附属于其他的教育管理部门(主要有成人教育局、技术教育局和全国工业训练理事会)。但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随着新加坡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推动,其社会经济建设开始面临着由劳力密集型生产模式向知识与技术密集型生产模式转换的新形势,这使得各行各业对自己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据此,新加坡将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转移到了发展“面向出口”上,并对职业技术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向工艺进军”的改革——在《职业与技术报告书》的引导下,新加坡政府开始有计划地建立起了多个专门的高职教育管理机构:一方面,建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新加坡将原本的中等职教机构正式更名为高等职教机构,如将新加坡工艺学院(相当于中职)改组为了技术专科学院(相当于高职),并先后成立了5所理工学院:共和理工学院、新加坡理工学院、南洋理工学院、义安理工学院和淡马锡理工学院,主打理工科,学制平均在3~4年。而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已在新加坡的全民教育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甚至逐渐占据了教育的主导地位。而这个主导地位也为新加坡社会经济的复兴和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另一方面,建立专门的政府机构来管理高职教育。为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加坡正式将职业技术教育纳入到了正规教育的范围之中,并相应地建立了一批专门指导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政府机构。这些机构分工明确且各司其职,使得新加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能够在同一规划和管理下进行发展,完成一元化领导的改革,顺应了时代的发展。

与此同时,新加坡政府将职业技术教育的考核纳入了法律的体系之中,立法规定所有的技术一经考核通过便可获得相应的等级证书,并得到生产力局的承认。并使得“先培训,后就业,未经培训不得就业”成为了一种制度,只有持有相关的职业证书,才可就业。另外,还把职工的技术等级与学历文凭和职业待遇相挂钩,即按文凭和证书来确定职工受聘后的头月工资,之后再根据职工的能力高低和对企业的贡献来确定工资的增长。这对职工形成了一定的鼓励,以此激励他们不断更新自己的技术和能力。

三、师资建设,培养“双师”并促进国际化

只有师资力量得到了充实,高职教育的质量才能得到切实提高,所以在新加坡的高职教育体系之内也包括了对高职教师的教育和培训。

第一,在新加坡人的观念里,知识和技能的生命周期只有3~5年,所以学院要求高职教师具有多个文凭,并对教师的新文凭十分看重,因此,学院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培训和深造,进行终生学习。因对教师的实际年龄也并不看重,所以不管是教师主动申请进修还是重修,也不管教师的年龄多大,一般都可获批。而各学院对于职业教师的深造培训也予以相当的重视,比如新加坡理工学院,每年花在每位教师身上的培训费就高达4000新元,而这还不包括学院中专业教师的工业研制项目的费用,其投入之巨大可想而知。

第二,学院也非常看重教师的企业经验,致力于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如理工学院,教师除了有高学历外,还必须具有三年以上的企业实践经验,这从入口处解决“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问题,使得在新加坡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中几乎有80%都曾在企业工作过,这虽然使得没有工作经历的学生在毕业之后要想直接进入高职院校当教师是难于登天,但是却大大提高了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

第三,新加坡对高职学院教师的培训渠道相当多。除了拥有工作轮调、企业座谈会、企业实习、新职技巧的培训、文凭课程学习与深造、研讨会、担任教学企业经理、技能重新定位、选择性的重要训练计划(如生命科学领域)等数十种培训方式外,还强调教师与国际接轨。新加坡政府坚持每年送一定数量的教师到国外去考察和进修,并通过专门的渠道为职业教师到海外讲课铺路,或为教师提供在海外企业兼职的机会。这些多样化的培训途径使得新加坡的职业教师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提升自身能力、实现自身价值,并在了解最新的教研成果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的过程中,保持与世界统一的步伐,达到国际化教学的水平。

四、灵活培训,根据实际多途径培养人才

人才的培养不仅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更要根据市场和企业的实际需求来做适当的调整,新加坡的高职教育就充分做到了这两点。政府经过多方的考察和积极的研究,最终决定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的方式对本国的职业技术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官方设立的培训机构和训练中心。除正规的高职教育机构外,新加坡政府还设立了专门为高职学生提供系统性职业技术培训官方人才培训机构和训练中心,如工业与职业训练局旗下的培训机构和中心就开设了多达60多门的全日制和半日制课程,内容涉及了工业、商业、实用工艺和服务技术等。通过了有关课程教育的人员不仅能够获得工业技术员证书和职称证书,还会被训练局授予国家贸易证书。而根据有关工业部门的特殊需要,训练局也会不定期地对训练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培养企业所急需的人才。在这个形势下,新加坡的各级政府也相继成立了成人教育促进局,专门为成人安排就业前的职业技术培训。

2.正规大学的职业技术培训部。新加坡在“全国职工技术训练计划”中有明确规定:新加坡的正规大学要设立职业技术培训部,用来组织开展各种职业技能的培训,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几所大学:(1)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新加坡大学和电信局成立了联合委员会,共同开展“研究与发展”工作,并且承诺每年培训约200名的工程师来从事这项工作;(2)新加坡工艺学院和新加坡技术训练学院每年各培训5000名技术人员;(3)南洋理工学院每年培训1000名具有实用价值的工程师。此外,新加坡政府和企业也不甘示弱,它们合办了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共同来承担人才的培训费用。

3.国际联合培训。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世界范围内的贸易往来愈发频繁,因而各行业的技术转移、资金融通等的规模日渐扩大。这个新形势促使新加坡政府开始以国际发展的眼光来进行本国的职业教育培训。为使本国的职业技术人才更具国际竞争力,新加坡开始大力发展外向型职业教育:新加坡与其他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合作创办了各种高层次的培训中心,为充实新加坡的国际水平的技工和尖端技术职员队伍做出了很大贡献。此外,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在主管国家经济发展和外资工作的同时,还先后与发达国家的厂商联办了多个职业训练中心,借助外国的资金、设备和技术来培养单方面依靠本国资源尚无法培养出的专业技术人才,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4.海外培训。新加坡在高职教育中突破性地实施了“海外训练计划”,即每年从本国的技术人员中选派一些人到国外的相关企业中接受高级培训、进修或实习。受选派的青年到国外著名的企业要接受为期三年的训练,受训期间所有费用兼由国家提供,还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训练期满后,他们回国需按照合同到指定工厂去工作,将自己所学报效国家。同时,多形式、多渠道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使企业承担了一部分的教育费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新加坡的国家财政压力,而且也有利于政府广纳信息,使人才培养的规格、数量、课程设置与市场直接联系起来,更科学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

五、结语

新加坡的高等技术职业教育体系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同时也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作为亚洲职教的成功例子非常值得我国借鉴。我们要结合我国的教育实际和市场需求,吸取新加坡的教育优势,打造中国特色的高等技术职业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李莉.新加坡职业教育特色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2008,(03):16.

[2]刘方涛.对新加坡职业教育的认识和我国工学结合模式的思考[J].兰州学刊,2010,(05):147.

[3]丁立群,宫麟丰,鲁凤宇.新加坡“教学工厂”模式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32-34.

猜你喜欢

经验借鉴高职教育
国外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经验借鉴及启示
国外舞剧档案管理的经验借鉴分析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
微商思维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中外供给侧改革的比较与启示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对西方节日在中国青年人群中盛行现象的思考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及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