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经贸专业全英文课程教学探讨

2015-12-07呙小明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26期
关键词:国际经贸复合型人才

呙小明

摘要:在论证国际经贸专业开设全英文课程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本文指出了目前国际经贸专业全英文课程改革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从理解全英文教学改革目的、培养和激励优质师资以及正确引导学生配合教学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令全英文教学达到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预期效果。

关键词:国际经贸;全英文课程;复合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6-0125-03

一、开设国际经贸专业全英文课程的必要性

自从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与世界各个方面融合得更加紧密。作为全球贸易大国,中国的各种国际贸易活动十分活跃,急需一大批高素质的复合型国际经贸人才来作为人力智力支撑,而这种复合型国际经贸人才意味着必须至少拥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和扎实的专业技术功底,否则,就无法参与全球激烈的商业竞争。这对传统的经贸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挑战。作为目前国内培育经贸人才的主要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也急需要随之迈开国际化的步伐,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培养模式,研究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果。

国际经贸专业属于应用经济学学科范畴,国际经贸专业的课程一般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经济类基础课程,如宏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第二,专业核心课程,如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经济学、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商法等;第三,专业选修课程,如国际商务谈判、外贸函电等。多数国际经贸专业的课程都具有较强的国际共通性,多数经济贸易理论(如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里昂惕夫悖论等)、贸易规则(如UCP600、URC522、Warsaw-Oxford Rules 1932等)、贸易术语(FOB、CFR、CIF等)等都是直接从英语翻译而来,而指导国际贸易实践的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贸易组织更是用英语作为官方语言,采用全英文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相关论著的内涵,比中文教学更细致地向学生展现国际经济学知识,也有利于增强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国际贸易实务的各环节,如报盘、还盘等多用英文表述;合同、提单、发票等文件也多以英文书写,开展全英文教学有利于增强教学的实用性。

在过去若干年的高等教育改革中,为了让学生兼具专业能力和语言能力,不少高校推出了针对专业课进行双语教学的模式,然后实践下来的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在双语教学中,教师既可使用中文,又可使用英文,英文和中文授课的比例没有严格规定,在教材上,不少学校采用英文教材,中文授课,也有学校采用双语教材,中英文混合授课,相对比较混乱。在授课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接受,有的教师为了自己的意思更明确地被表达,课堂上多用中文,或者用英文的比例极少,这样一来,学生的语言能力还是得不到提高。而全英文教学抛开了中英文比例问题,在课程讲授、教材使用、课件制作、考核流程等环节全部采用英文,避免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冲突,反而让学生省去转换语感的过程,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用英语来理解、思考和表述与该专业相关的知识。

总之,教师全英文讲授相关课程,不使用任何中文,尽量让学生接受与欧美发达国家学生相似的教学内容,能更好地提高和巩固学生的运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这是培养国际化人才,增强学科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二、该专业课程全英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授课师资缺乏。国际经贸易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既需要学生懂得扎实的专业技能,又要求英语语言能力可以达到熟练运用的水平,因此,专业素质与英语素质的“双高”是该课程授课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如果没有合格的全英文授课教师,全英文课程建设就无从谈起。我校属于国内知名外语院校,已聘有不少拥有海外留学和工作经验的双语教师,但是他们要么缺乏相关专业的实践经验,要么依然存在熟练应用英语进行授课的问题。总体来说,目前为止我国兼具高专业水平和强英语能力的教师依然还是少数,大部分教师都不能够胜任真正的全英文教学工作。

2.学生的语言能力还需提高。要实现国际经贸的全英文教学,对于学生的语言素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我国学生在专业水平方面可能没有太大问题,但是在外语语言能力方面却达不到相关要求。目前来看,学生英语能力整体水平不够,尤其是听说能力不尽如人意,专业词汇不足,也对学生使用原版教材,跟上老师授课步骤,尤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都造成了一定的障碍。虽然大学生已经学习外语有些年份,但是大部分是为了应付高考,没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并且,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外语水平实在太差,不能跟上其他同学的脚步。从很多双语课程的实践来看,学生受到汉语的影响很大,课堂互动环节和完成作业等都习惯性地将汉语翻译成英语,无法完全融入英语教学的情景。

3.教材选用较混乱。目前国际经贸课程使用的教材比较混乱,有的使用双语教材,有的使用外文原版教材,有的使用中文教材但是教师用英语讲授,没有系统,多依靠教师个人的选择。就双语教学而言,教育部规定学校须使用原版教材,全英文教学更需要使用全英文教材,但是任课教师的信息渠道并不一定畅通,原版教材价格一般也比较贵,因此真正使用最新最好的原版教材的课程并不多。此外,不少学校在出一些自己教师撰写的全英文教材,可惜大多数情况,这样的全英文教材质量有待考究,不少编写者的目的是为了评职称等,审核方面也不够严格,在使用的时候尤其需要谨慎。

4.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专业课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国际经贸专业也是如此,国际经贸专业课程本身便是理论与实践必须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该专业不仅要培养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进行实际操作的应变能力。然而,现状是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习惯于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教师也不善于引导学生充分参与,无法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和应变技能。加上专业课本身内容抽象、枯燥,如果授课语言再表述不清晰,容易使学生对教师所授内容无法掌握,学不到东西,进而产业厌学感,严重影响其积极性和主动性。endprint

三、对于国际经贸专业全英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1.理解全英文教学的真正目的。在已有的双语或全英语教学的实践中,不少政策制定者和教师们对专业课全英语或双语教学的目的仍存在模糊的认识,没有能够准确地把握专业课全英语教学的真正内涵,认为专业课全英语教学或双语教学主要是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能力。实际上,全英文教学不能仅仅理解成简单的英语语言教育,也不能理解成一般意义上的专业教育,其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一是最大可能地让学生提高英语运用能力,增强其国际竞争能力。所以,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才是专业课全英文教学的最根本目的,英语只是实现这个目的的语言工具。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侧重语言教学,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对于国际经贸专业的学生而言,最重要的也是掌握国际经济贸易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技能,譬如,如何进行商务沟通与谈判拿到一笔国际贸易订单,如何签署相关买卖、运输和保险等合同,应该了解哪些国内国外的法律法规相关基础知识,如何履行进口和出口的实际程序,等等。当然,没有经历全英文教育培养的该专业的学生一样可以掌握这些知识与技能,但接受了全英文教育的学生却可以直接用英文完成所有任务,效率会大大提高,也更容易获得外国客户的理解与信任,其竞争力将大大提高。因此,在全英文的教学过程中,直接运用英语传授和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两者必须同时进行,但落脚点应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2.建立培训与激励机制,打造合格的师资队伍。全英文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很高,作为从事国际经贸专业课全英文教学的教师,有两方面的基本功必须扎实,一是专业知识,二是英语能力。专业知识是专业课教师的立足之本,要求教师对所教授的专业既要研究得比较透彻,又要对所有相关领域有一定的了解,兼具深度与广度,如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这一门课程,教师就必须对国际贸易的相关理论发展和政策变迁有相当深入的研究,还要了解各个国家对于国际贸易实践的规定以及法律方面的常识,并且对宏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也都十分娴熟。此外,教师还必须能够紧密联系实际,随时跟踪国内外热点问题,才可能在授课过程中深入浅出,生动有趣,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关于英语能力,包括英语的听说读写,教师都必须精通,教师从挑选教材、制作课件、讲授课堂、交流互动,到命题考核、点评等各个环节全部要以英文形式完成,这要求教师有大量的专业材料阅读量和足够流利的口头表达能力。

然而目前我国高校教师兼具这两种能力的并不是太多,随着更多的高校希望改革全英文教学并提升教学质量,对于高水准教师的需求越来越大,不少高校寄希望于聘请外籍教师来实现目标,但在以往的教学中发现,纯粹的外教讲授专业课,其效果并不一定令人满意,一是聘请外教费用相对昂贵,学校经费所限,不能全部由外教来进行教学;二是外教不熟悉中国学生的学习背景、文化习惯等,导致学生理解和接受受到很大限制;三是大部分来中国的外教任职时间不够长,不能稳定,也影响教学的连续性。因此,那些专业知识扎实、外语水平高且认真负责的中国教师会更受学生欢迎,尤其是那些有海外学习背景,或在国外有过教学经历的中国教师,是目前专业课全英语教学的最佳人选。可惜,这样的中国教师也纷纷被一些具备雄厚资金实力的高校聘请,大多数普通高校依然面临优秀师资的严重缺乏。因此,对于各个高校已经拥有的部分师资,需要挑选出具备一定潜力的教师,这些教师多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一定的英语能力,并且愿意投身于全英文教学的改革实践,对他们进行培训,鼓励他们参与国际交流和访问,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和语言能力,将是大多数高校更加现实的一种选择。为了鼓励具备潜力的教师们接受培训,可以考虑采用一定的激励机制,譬如在课时费用、科研奖励、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特别待遇,为其教学配备助理,帮助他们处理烦琐的非核心工作,以集中精力进行教学,等等。关键要营造一种氛围,使得那些英语基础较好的、有培养前途的教师感到从事专业课全英语教学是一种荣誉,是提升自己职业生涯的一种途径,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激励。

可以说,师资队伍的优劣与否,能够最大程度地决定全英文教学的成败。在合理的激励机制下,优秀的教师会秉着认真负责的态度,耐心了解学生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最合适的全英文教材与参考阅读材料,精心准备每一节课,根据学生需求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愉快地掌握原本枯燥的专业知识,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3.学生筛选与分类。教与学相辅相成,全英文教学对于学生也有一定的要求,如果学生不能或者不愿配合教师的教学,教学效果依然不能够达到理想的程度。因此,为了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优化配置相对稀缺的教学资源,对授课学生必须进行筛选与分类。

学校在开始筛选专业课全英语教学对象时,必须首先让学生充分认识这种教学方式的意义和作用,包括这种教学方式可能带给学生的压力和负担,尤其是对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影响。因此,学校进行书面材料审核和面试完全是有必要的。对于那些勤奋好学、英语基础好,并且愿意接受全英文教学的学生,可以作为优先考虑对象;对于那些上进心强,但外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应该帮助他们先通过其他途径提高英语水平,如单独的英语培训班、国际交流的机会等,然后再进入专业课全英语教学的系列;而对于那些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不够勤奋,同时外语基础很差的学生,可以暂时不招收进入专业课全英语教学系列。总之,学校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帅选分类,将最优质的教学资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学校各个层面都需要参与进来,对学生进行引导,端正其学习态度,培育良好的学习风气并适时地提高其外语基础,通过宣传、激励以及相关的奖惩措施建立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为专业课全英语教学的顺利推广创造条件。

四、结语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我国对于高素质外贸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在国际经贸专业开设全英文课程对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外贸经济类人才至关重要,如何提升国际经贸专业的全英文教学质量也是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上至国家教育政策,下至学校具体方案,乃至每一个位于教学前线的教师,都应该首先统一推行全英文教学改革的目标,理顺思路,充分整合教学资源,合力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正确引导学生配合教师的教学,才能使全英文教学达到培养新世纪国际化复合型专业人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马吉平.专业课全英文教学探讨[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3):120-122.

[2]李文娟.专业课全英文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建议[J].外语研究,2013,(8):349-359.

[3]南晓莉,孙晓.“全英+实践”的国际结算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3):43-44.

[4]王铂.国际经济学课程全英文教学探索.对外经贸[J].2014,(2):150-155.endprint

猜你喜欢

国际经贸复合型人才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国际经贸学院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论国际经贸与商务环境下的跨文化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