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校学生工作范畴内实施党建育人工程的若干思考

2015-12-07李再亮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25期
关键词:学生工作高校

李再亮

摘要:在学生工作范畴内实施党建育人工程,创新党建育人机制,是目前高校党建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探索组织机制创新、发挥学工人员优势,贴近学生工作实际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如何发挥党建育人在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的引领作用,不断提高学生党组织的凝聚能力、服务能力、战斗能力。

关键词:学生工作;党建育人;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5-0033-02

一、引言

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在促进大学生素质提升、人格健全、成长长材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生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校党建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当前,由于大学生群体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正确的思想与错误的思想相互交织,进步的观念和落后的观念相互影响,各种文化相互激荡,导致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功能逐步弱化,大学生群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遭受到严重影响[1]。但学生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却一直停留在传统的教育和琐碎的日常事务处理中。因此,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在学生工作范畴内实施党建育人工程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学生工作包括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贫困生资助帮扶、共青团建设、学生党支部建设以及学生日常管理等诸多方面,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建育人工作的主要途径和载体,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建育人的落实起到基础性作用。高校只有坚持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根本工作目标,统领学生工作全局,在学生工作的范畴内积极实施党建育人工程,将党建育人和学生工作有机结合,同时发挥作用,才能更有效发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

二、破除思想组织壁垒,创新学生工作和党建育人组织互促机制

在学生工作范畴内实施党建育人工程,首先明确怎么“实施”的问题,高校党委要根据学生工作的实际,加强对学生工作的指导,切实把学生工作纳入到党的工作格局中去,必须大胆探索创新学生党建工作的组织机制。一是要消除认识误区,强化思想上的引领力度。加强青年党员教师、学生党员、骨干的教育,打造一支综合素质较强、思想觉悟高的党团骨干,充分发挥他们的标杆、模范作用;选拔工作能力突出,服务奉献意识较强的学生团干、入党积极分子参与学生日常管理和日常服务工作;降低党课学习门槛,加大党课培训覆盖面、影响面,鼓励追求先进的青年学生团员自愿参与党课学习;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平台,搭建党的理论学习网络,建立网上学习园地,鼓励共青团员、学生干部积极参与网上党校学习。二是要结合党建育人的新特点,加强组织形式创新,优化组织管理模式,实现学生工作和党建育人直接互动对接。高校党委要不断与时俱进,结合教育体制改革和青年学生的新变化,牢牢把握党建育人和学生工作的实际发展规律,在准确定位二者的最佳结合点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学生党支部设置方式、服务奉献管理模式、日常工作管理模式。力求构建组织建设、作风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四位一体”党建育人体系,切实把党建育人的功能在学生工作中得到落实。

三、破除传统学生工作体制,充分发挥学工人员党建育人的天然优势

学生工作人员尤其辅导员是培养学生成长成才最核心最关键的群体,是接触学生最多、了解学生最深、把握学生成长规律最准的教师群体,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高尚思想品德、正确的行为规范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在党建育人工作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学生工作人员尤其是辅导员群体在实际的工作中,经常被琐碎的事务缠身,无法正常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职工作,导致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心理问题以及学习生活问题等普遍爆发,进一步加剧了辅导员的工作负担,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使辅导员由本有的预防式主动工作转变为现在的应急式被动工作,阻碍了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升,抑制了辅导员在党建育人工作中的天然优势。因此,要发挥学工人员党建育人工作的优势,必须将辅导员从繁忙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加快学生工作由事务型向引导性转变。首先,高校各职能部门要相互沟通协调,尽量避免将过多的事物集中压在辅导员身上。另外各职能部门要加快职能转变,发挥自身引领和教育优势,与教学单位建立学生党员实践教育基地,增设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岗位,吸收和吸纳学生党员帮助开展事务性帮扶工作,既为学生党员搭建实践锻炼平台,培养服务奉献意识,锻炼服务奉献本领,提升了本部门的工作效率,也从源头上降低辅导员的工作负担。最后,高校党委要加大对学工人员的思想政治引领力度,为学工人员提供广阔的理论研究平台,积极创新学工人员思想政治长效引领机制,从源头上保证党建育人工作朝正确的方面进行。

四、贴合学生工内容实际,构建党建育人体系

(一)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探索党建育人的工作机制

校园文化对高校青年具有强大的凝聚作用,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建设具有熏陶功能[2],可以有效推动党建育人工作。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探索党建育人工作机制,既能保证校园文化朝正确的方向进行,又能增加党建育人工作的实践性和实效性。首先,高校党委要强化组织引导。大学生是高校教育的重心和对象,党组织自身建设及党员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品质、素质风貌对于其他同学的成长、发展,尤其是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引领、导向、激励的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探索党建育人的工作机制,必须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以学教师党员、学生党员、优秀团干、入党积极分子“四位一体”的组织引领体系,有效引导教师党员、学生党员、优秀团员、普通大学生共同积极参与建设的浓厚氛围,打造党建和校园文化建设共同促进共青团建设的新模式。二是要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内涵。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载体,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反“四风”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增强大学生党员的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党员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endprint

(二)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探索党建育人的工作机制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人才培养和实践育人的重要形式,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增长知识、培养才干的有效途径,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3]。因此,在社会实践中探索探索党建育人的工作机制,实施党建育人工程,首先要在党建育人引领社会实践团队组建形式、活动项目化优化实施、活动的内涵和管理水平以及活动的品牌化等方面创新和提升,一是要结合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热点,形成以“党建项目化管理”为核心的社会实践运行机制,以当前主要教育实践活动为统领,引导广大共青团员在社会实践中主动接受思政政治教育,深化对中国梦的理解认识、确立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的志向为重点;二是将党员队伍建设与社会实践相融合,在实践团队中设立“共产党员模范岗”、“共青团员争先岗”,主动给学生党团干部、标兵提供更大锻炼空间,从实践方案的具体策划、实践地点的联系落实到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管理,都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团员干部模范先锋作用,真正做到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名干部就是一个标兵。三是将社会实践和党员教育相结合,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加强创先争优教育,突出党性教育、群众路线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以当地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以及学生党员为标杆,引导青年大学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培养青年大学生吃苦耐劳、扎根基层、服务奉献的精神,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五、在学生工作范畴内实施党建育人工程要处理好几种关系

(一)党建育人和学科文化育人之间的关系

高等院校尤其是综合性院校的多种学科文化共存已是客观事实。各种思想文化多样化也是一种正常状态,它反映了社会教育进步和包容的程度[1]。党建育人引领高校育人工作全局,就是通过党的向心力影响其他育人工作有序开展,促使其朝着正确方向进行。决不能因为强调党建育人工作而限制学科文化育人学科的发展,更不能因个别学生存在社会思想多样化的倾向而简单粗暴地否定党建育人工作的主导地位。

(二)党建育人和学生工作之间的关系

学生工作是高校党建育人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党建育人工作指导学生工作朝正确的方向进行,但不能代替学生工作,尤其不能将任何学生的工作都从党建育人的角度出发,生拉硬扯,完全照搬。学生工作必须从实际情况和规律出发,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准确定位学生工作与党建育人的结合点,善于在结合点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设想和方案,将学生工作与党建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党建育人工作的部署落到实处,把自己融入到党建的总体格局和系统运作之中。

(三)青年学生和学生党团组织之间的关系

高校学生党支部、团支部是领导先进青年的基层组织,其主体是青年学生,其根本职责在于不断巩固和扩大党的青年群众基础。因此,要想真正主导青年学生的发展,高校党团组织就必须充分尊重青年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青年学生的时代特点,坚持正确的思想文化价值取向,紧紧围绕提升自身吸引力和凝聚力来开展工作[4],才能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

参考文献:

[1]李奎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野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理论观察,2012,(4).

[2]农克忠.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切入点[J].广西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0,(10).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Z].2004.

[4]赵晶.对加强高校共青团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35).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生工作高校
探究高校学生工作专业化的发展
浅析新媒体推广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影响
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和咨询问题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