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育基金会资金运作问题与对策探析

2015-12-07屈萌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26期

屈萌

摘要:高校教育基金会的资金运作工作是指基金会对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资金的保值增值,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经历近十年的发展,初具规模。但细观其资金运作工作,仍与发达国家高校教育基金会有一定差距。本文总结了我国教育基金会资金运作工作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教育基金会;资金运作;捐赠基金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6-0041-02

国内高校社会捐赠的历史可追溯到民国时期,但真正建立教育基金会对捐赠资金进行规范的管理,始于1994年1月25日清华大学正式在民政部登记注册成立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到2015年,中国高校教育基金会从无到有,已经经历了十年的摸索。高校教育基金会是各高校接受社会捐赠的载体,主要的工作包括向社会筹集捐赠资金、对捐赠资金进行有效的资本运作实现保值增值、发放奖学金支持高校建设等。高校教育基金会的资金运作工作是指基金会对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资金的保值增值。

一、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发展特点

根据基金会中心网数据整理统计,截至2013年12月,我国已有405所高校成立了教育基金会,净资产合计158亿元。尽管高校基金会的数量仅占我国非公募基金会总量不到20%,但其净资产总量已经占非公募基金会净资产总量的45.8%。

我国大学教育基金会的发展具有社会捐赠基金总规模差异大、领导层重劝募轻运作、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不足等特点。

根据表1的基金会中心网的统计的民政部登记的15所大学教育基金会2012年总资产规模排名表的数据可知,排名第一的清华大学总资产规模为322亿元,排名十五位的兰州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总资产规模为2548万元,各高校在总规模上差别巨大。在国内已成立的高校教育基金会中,除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41所大学教育基金会总规模达到亿元以上,剩余300多所大学的教育基金会总规模都在亿元以下。

除此之外,国内大多数大学的教育基金会往往重视劝募工作而轻视对捐赠资金投资运作管理。虽然一些较为前沿早已开始资金运作的实务操作,但绝大多数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并不重视对捐赠资金的投资运作管理,投资方式极为单一。

除此之外,较为受到重视的劝募工作也存在诸多问题。部分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项目种类非常少,能接受的资产也只限于现金和实物资产。另外,大部分大学教育基金会的捐献渠道非常单一,有的只接受指定银行的转账或者到现场现金捐赠。筹资渠道的局限,投资运作工作的不足,限制了大多数国内高校教育基金会的发展。

不仅如此,大多数大学教育基金会的组织机构沿袭了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实行行政管理的方法。基金会形式上是独立于学校的社会团体法人组织,实质上却是学校管理体系的一个部门,受到学校整体管理的影响。以这种形式运营的高校教育基金会无法充分调动内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管理方式也相对僵化。基金会管理层理事会和监事会的治理结构也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理事与监事的权责不够分明,造成管理体系的混乱处境。

二、高校教育基金会资金运作工作存在问题

1.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投资决策机制缺陷。国内高校教育基金会对资金运作工作最终要获得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普遍不够明确。有的教育基金会认为,只要不出现亏损,他们的投资活动就是安全的、有效果的。导致管理者对捐赠基金的管理故步自封,不进行专业的投资管理,投资收益覆盖不了当年的管理支出,让捐赠资金白白缩水。

我国大学教育基金会资产配置缺乏科学性的原因,一是大多数教育基金会资金规模很小,没有能力做到多样化的资产配置来降低总体投资风险;二是具有一定规模进行资产配置的基金会在这方面专业性不足,做得过于保守或者激进。

大学教育基金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理事会。根据《基金会管理条例》第三章第21条规定:“基金会章程中定义的重大投资活动要经过2/3以上董事出席并有2/3出席董事的通过方可实行。”理事会成员由各高校高层领导、杰出校友、该校大额捐赠的捐赠者组成,各位理事在投资管理上的专业性有待考察。除此之外,教育基金会理事会会议一年平均召开1~2次,但投资活动却是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的。基金会如果不将决策权限下放到具体办事部门,捐赠资金很难做到有效地投资管理。

2.我国高校教育基金会资金运作成本较低。一直以来,公众对公益机构的善款该不该用于其自身的管理开销的问题,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很多人不理解公益机构的管理运行,也需要资金支持。尤其近年来,国内慈善公益机构负面消息不断,更让这种想法根植于很多人的意识当中。首先,基金会适当地收取管理费用是《基金会管理办法》在第四章第29条规定:“非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基金余额的8%。基金会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只要管理费用在规定合理的范围内使用,就不违背基金会公益的本质。其次,大学教育基金会的顺利运营,从项目宣传、劝募资金、投资管理、行政日常,每个环节都需要资金的支持。

教育基金会的资金运作管理想要得到实质提高,迫切需要金融相关背景的专业人士为其进行全方位的统筹规划。众所周知,金融行业内,从业者的收入情况相对较好。而教育基金会所属的公益事业,人员工资待遇普遍偏低。待遇上如此明显的落差,很难吸引到有能力的投资管理人加入到高校教育基金会的资金运作工作中。如何解决低成本运作的现状,提高资金运作团队的质量,是各高校亟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3.我国资本市场投资环境较混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第十七条第2款规定:“公益性社会团体应当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按照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积极实现捐赠资产的保值增值。”可以看出,国家对高校教育基金会投资运作工作是持鼓励态度的。按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类型来看,大学教育基金会属于极度风险厌恶型机构投资者。endprint

我国金融行业运行不够透明,监管还需提高。近些年内幕交易、金融诈骗等案件时有发生。政府土地政策的变更对金融市场的冲击还未完全爆发。高校教育基金会如何在保证本金安全的情况下进行高效资金运作运作管理,抵抗通货膨胀影响,需要认真地思考。

三、高校教育基金会资金运作工作改善建议

1.完善内部管理提高投资决策效率。在每年年初时,高校教育基金会需要对资金运作工作做好统筹规划。根据近几年的投资收益情况并结合当年的市场预期,确定有可操作性的投资收益率预期目标。设定标准化的资产配置比例,将各个投资种类的配置区间与预期收益配对。同时,将投资活动的决策权由理事会转移到实际负责投资的部门,让理事会对投资活动的管控方向转变成指导而非具体事务的操作。投资管理部门的工作以季度/年度为单位,形成总结报告,向理事会汇报。

2.重视资金运作工作建设专业化团队。各高校教育基金会根据自身组织结构特征、资产规模大小,建立专业的投资管理队伍或委托专业的管理公司打理资产。可以参考海外高校教育基金会的经验,团队成员可以由学校招聘校内相关领域的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也可以向社会广泛招聘。资产总规模较小的基金会可以将资产委托给专业的管理公司打理,此外,还可以将小规模的高校教育基金会组成资金运作联盟,聚少成多,形成较大资金池,按学校的资金占比对投资基金进行统一的管理。这种联盟形式涉及的法律、管理、监管等问题需要事先考虑周到。

3.制定科学合理投资策略降低投资风险。高校教育基金会可以参考企业年金、养老金等各种同样为风险厌恶型机构投资者的做法,设定资产入池标准。如规定金融产品的发行主体应为信用等级高、有较强安全保障能力且具有行业领先地位的金融机构,规定融资类金融产品的融资主体或担保主体国有或大型民营企业,控制单笔投资限额与年限等等各种手法,严格控制金融投资产品的风险。同时还应对已经入池的金融产品进行定期评估,灵活经营捐赠资金,降低市场风险与运行风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基金会管理条例[EB/OL].(2010-11-06).[2014-11-16].http://www.gov.cn/zwgk/

2005-05/23/content_201.htm.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基金会管理办法[EB/OL].(2004-6-1).[2014-11-16].http://www.gov.cn/zwgk/2005-

05/23/content_201.ht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