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后怎么办

2015-12-07

生命与灾害 2015年12期
关键词:怪招气候变化人类

张 静

2℃后怎么办

张静

全球变暖、温室气体效应、臭氧层空洞……这些看似专业化的学术名词,如今已是耳熟能详。如果人类再不采取行动,那么全球变化导致的森林消失、冰川融化、灾害频发、病疫肆虐等后果将是不远的梦魇。

当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2℃真的到来时,科学家预言的影响都将实现。人类应该做些什么,让2℃影响更轻一些?

不能改变2℃就去适应它

2003年,英国、法国和德国持续热浪,导致法国上万人死亡;2010年,巴基斯坦的洪水导致其1/5的国土面积被淹;2013年,台风海燕重创菲律宾,7 000多人死亡、1 600多万人受灾、400万人流离失所。

《气候变化绿皮书(2015)》指出,自1960年以来,随着增温幅度和速率的增加,全球气象灾害的发生频次上升了4倍,经济损失上升了7倍。如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翟盘茂所说,现在全球已经受到了气候变暖影响,而非人们认为的“气候变暖是很久远的事情”。

然而,面对2℃的温控目标,仍然步履艰难。正因此,如果2℃或者更高的升温真的发生,人类必须提前适应。

适应并不是让人类进化出可以在变暖环境中生存的身体机能,IPCC给出了“适应”的定义:在自然或人类系统中由于实际的或预期的气候刺激或其影响而作出调整,以求趋利避害。

“适应气候变化,是为了降低自然系统和人类系统对实际的或预计的气候变化影响的脆弱性,其目的是减轻或推迟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发生。”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教授罗勇强调,“例如加高河堤或海堤、用耐温和抗热性强的植物取代对温度敏感的植物等都是适应气候变化的例子。”

200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3次缔约方大会达成了《巴厘行动计划》,减缓、适应、资金和技术成为其中的四个核心要素。2010年第16次缔约方大会明确了适应与减缓同等重要的位置,通过了《坎昆适应框架》。2013年第19次缔约方大会达成了损失与损害的“华沙国际机制”。

“这些具体内容向我们释放了全球间共同对待气候变化的信号,那就是一定要将适应气候变化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中心主任姜克隽表示。

2℃让挑战与机遇并存

中国向世界承诺,为应对气候变化,将在2030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并尽可能提早达峰。“应对气候变化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导致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面临着比发达国家更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向低碳经济转型提供了新机遇。”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表示。

事实上,任何国家在面对2℃时,都将是挑战与机遇并存。鉴于对采取适应气候变化行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的加深,进入21世纪以来,许多国家纷纷制定并颁布了国家适应战略和行动计划。

澳大利亚政府委员会于2007年发布《国家气候变化适应框架》。2013年4月,欧盟委员会发布了《欧盟适应气候变化战略》。英国、芬兰、德国、法国、荷兰、西班牙、丹麦、奥地利、爱沙尼亚、匈牙利等国家已经实施了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

2007年,我国在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提出了“减缓与适应并重”的目标。2011年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也强调要“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能力建设”。2013年11月,在分析中国面临的气候变化威胁形势下,国家发改委、中国气象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

“尽管如此,对于中国而言,适应气候变化主流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姜克隽表示,“由于中国局地作用明显,在城市、农业、生态等地区应有侧重地实施适应任务,构建区域适应格局等。”

2℃催生改变地球的科学怪招

“我们应客观认识气候变化影响及其风险,加强减少相关领域暴露度和脆弱性及增加气候恢复能力的机制和方法研究,保障自然和社会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国家气候中心副总工程师刘洪滨表示。除了政治、经济措施,科技上的进步也必须跟得上。

“如果中国要尽可能早得达到碳排峰值,经济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同时,可考虑发展各种节能减排技术,如太阳能应用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甚至碳捕获与封存和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等先进技术。”姜克隽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中国已经在行动。在北京,华能高碑店热电厂利用碳捕获技术,每年可捕获二氧化碳3000吨,并提供给可口可乐公司;在内蒙古的新奥能源化工集团,微藻生物固碳项目已成为其调整能源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

科学家们也正在进行技术创新,考虑巨大工程的可能性,如“地球工程”:发射反光板到太空挡走阳光;造云阻挡阳光;人工制造巨型“树木”,用以过滤二氧化碳;人造“火山”向空中释放硫化物用以反射阳光等。

尽管这些怪招让人听起来嗤之以鼻,目前的科技水平也很难实现,但也有科学家对此表示支持,万一2℃真的来临时,人类的科技水平有可能迈上了新的台阶,这些怪招也就美梦成真了。

猜你喜欢

怪招气候变化人类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发布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顺溜的怪招(一)
人类第一杀手
顺溜的怪招(二)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让对手“耗不起”的苏联武器生产“怪招”将德军拖入“死亡冬季”
科技灭火怪招多
气候变化与环保法官
气候变化:法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