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015年高考古诗鉴赏题考情分析及解题技巧

2015-12-07朱雪荣

中学语文 2015年32期
关键词:炼字写景题型

朱雪荣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015年高考古诗鉴赏题考情分析及解题技巧

朱雪荣

一、2015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整体情况

卷别 标题 体裁 作者 题材 题量分值题型 题1 题2题3题4安徽卷 月圆 唐诗 杜甫 写景诗 2 8简答 形象 技巧+感情北京卷 醉翁操 宋词 苏轼 抒怀词 4 18选择简答 内容 技巧 名句形象+感情福建卷 秋夜纪怀 宋诗 陆游 抒怀诗 2 6简答 技巧(描写) 感情广东卷 早过大通驿 清诗 查慎行 写景诗 2 7湖北卷简答劳停驿 宋诗 欧阳修 写景诗 2 8技巧(描写) 炼字湖南卷 张若虚 抒怀诗 2 8 填空简答 名句 感情邺都引 课内诗句 唐诗 张说/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唐诗 刘禹锡 写景诗 3 11 简答 内容 技巧(描写)感情卜算子 宋词 张元幹 写景词 2 8 简答 炼字 感情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唐诗 骆宾王 写景诗 2 8 简答 形象+技巧(描写) 感情雨过至城西苏家 宋诗 黄庭坚 写景诗 3 9 简答 形象 技巧 感情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唐诗 岑参 边塞诗 2 11 简答 感情残春旅舍 唐诗 韩偓 羁旅诗 2 11 简答形象+技巧 感情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 元词 张伯淳 送别词 2 7 填空江苏卷山东卷四川卷天津卷新课标卷Ⅰ新课标卷Ⅱ浙江卷上海卷形象+技巧形象+技巧隐净山中大雨 宋词 张孝祥 写景词 3 8 选择简答 常识重庆卷简答 名句 技巧(描写)好事近 清词 黄之隽 写景词 2 8 简答 感情+炼字简答 炼字 内容技巧(描写)技巧

由上表可归纳出今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有以下特点:

1.题量题型。基本保持去年风格,题量2-4题,分值6-18分,题型以简答为主,只有上海卷一如既往地命制了二道选择题和一道简答题;北京卷出人意料地命制了4道题对诗歌进行了多角度的考查;湖南卷、浙江卷、北京卷均考查了名句名篇的填空题,难度都不太大。考点覆盖了内容(感情)、手法、形象、语言等常见的知识点。

2.时代分布。选材以唐宋诗词为主。15套试卷中考查了15首诗词(湖南卷中节选自课内的诗句不计算在内),宋代占6首,占40%,唐代6首,占40%,元代诗词1首,占6.67%,清代诗词2首,占13.33%。唐宋诗词约占80%,显而易见,唐宋诗词仍然是考查的重点,因为它们是古代诗歌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代表了中国诗歌的最高成就。以此为题料,命题者可以把握好难易度和可信度,不会受到诟病。而其他朝代的作品只能是唐诗宋词的 “替补”,难以望其项背。所选诗词一般都为鉴赏辞典中所未收录的“陌生化”篇目。唐宋诗词中的名家作品一直是师生关注的重点,许多篇目均已在高考或模拟考中出现过,为公平起见,避免猜题押题,各地命题者不约而同地将目光盯上了名家作品中“陌生化”内容,或者是那些不太知名的诗人的优秀作品。

3.作家情况。15首诗歌涉及到15位作者。著名作家与一般作家“平分秋色”。考生较为熟悉的诗人只有8位:杜甫、苏轼、陆游、欧阳修、刘禹锡、骆宾王、黄庭坚、岑参。不熟悉的却有7位:查慎行、张元幹、张孝祥、张说、韩偓、张伯淳、黄之隽。绝大部分省份的试卷都对作品或作者作了必要的注释。今年的试卷对作者进行介绍的有13套(除重庆、四川外)。有些注释交代了诗人写作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的处境,如安徽卷、湖北卷等;有些注释对诗词中有阅读障碍的字词作了解释,如福建卷、广东卷等。这些注释从语言和内容方面对解读诗歌起到了一定的提示作用。知人论世,是诗歌鉴赏的基本思维方式。要充分理解诗歌的内容,特别是诗歌的主旨和情感,就往往要了解诗人的个性特征、创作风格、人生经历、创作背景等等。所以,从诗人和创作背景入手来剖析诗歌的情感和主旨,一向是诗歌考查的重点。尽量选取课本中出现过的作者的诗,便于考生理解时知人论世。这15首诗词所涉及作者在中学教材中出现过的作者有8人,杜甫、苏轼、陆游悉数登场,给考生以亲切感。这也启发学生诗歌鉴赏无论是学习还是复习,都要做到由课内往课外的有机延伸。

4.考查内容。考查内容趋向常规,难度总体较去年降低。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今年诗歌鉴赏题对形象、表现手法、语言、思想内容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考查。其中,表现手法共设12道题 (描写手法7题),思想情感共设12道题,内容共设3道题,形象共设5道题、炼字共设4道题。考查的重点突出,紧紧围绕着诗歌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炼字)这样两个中心,引导考生主要从宏观上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和表达技巧。同时,也兼顾了从微观角度对诗歌语言层面进行考查。可谓点面结合、收放自如。同时,命题者在每份试卷中都设置了2个以上的问题,问题的设置有具体、小巧等特点。上海卷、江苏卷、天津卷设置了3道题目,北京卷设置了4道题目,其他都为两道题目。设题密度较大,大都围绕着 “形象”“手法”“思想内容”等方面来设题。这种渐进式的命题原则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善于激发学生思考,便于考生“据分答题”。像以前那种“大而无当”的命题方式已被命题者摒弃。这样的变化标志着诗歌鉴赏题已逐步走向成熟。如炼字题考查了“软”“荒”“瘦”等较为常见的形容词,让考生不至于无从下手,手法上考查了虚实相生、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等常见的写作技巧,尤其注重对比拟、对偶、对比等常见修辞手法的考查,而且指向性特别明确,这是一个很好的导向。

二、特色题目解题技巧

整体上,今年考卷呈现以下主要特色:诗歌情感类题型“独占鳌头”,描写手法“一枝独秀”,炼字题“再度崛起”。下文拟就这几种题型作进一步分析。

(一)情感类

1.指出诗句的情感。

此类题目要求考生直接指出某诗句所包含的作者的情感,诗人在诗歌中往往通过直抒胸臆和意象表明自己的情感,因此在答题时要善于抓住所提供诗句的意象及表明情感的关键词语进行分析,然后概括出来即可。

如江苏卷第10题第(3)问: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诗歌字里行间隐含了意味深长之 “意”之“情”之“感”,根据“诗人在此间”,可以看出诗人对窦员外的恭维之意和诗人的向往之情;诗人和窦员外都喜欢诗歌,都喜欢闲适,可以看出他们志趣相同。

2.分析诗句的情感。

分析诗句情感的答案与“指出诗句的情感”题的答案不尽相同。相同点是都要指出思想感情的内涵。不同点是:“指出”题型中分析的过程不要写,而分析类题型则要把过程呈现出来。“分析诗句的情感”有分解、剖析诗句(诗人)情感的要求,此类题型答案要点既要有“是什么”,还要有“为什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鉴赏的真正目的。否则要点不全,就会导致不必要的失分。

如福建卷第6题第(2)问:

秋夜纪怀

[宋]陆 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④

(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

【注】①〔明河〕银河。 ②〔太清〕指天空。 ③〔散关〕即大散关。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此题,从题干来看,“三、四两联”和“情怀”是关键点,具体分析时,要弄清三、四联写了什么:第三联写秋夜病卧,天气渐凉,在半梦半醒之间诗歌写成;第四联则写诗人不忘大散关,尤其念念不忘大散关的战斗生活。由此可看出诗人是多么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啊!答题要点为:指出情感+具体分析。

3.概括诗歌的情感。

概括诗歌的情感,就是要立足于全诗,通过对诗歌中的整个意象、表明心情的关键词语的解读,将诗歌的内容进行分层,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对每一层中的情感进行归纳。答案要简洁,不需要分析。

如天津卷第14题第(3)问:

雨过至城西苏家

[宋]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回答本题要注意分析两个方面:一是描写了哪些具体内容,二是体现诗人怎样的情感。这首诗主要描写了雨过天晴后诗人到苏家途中看到的景色,如红花沾雨、柳色葱翠等,以乐景衬乐情,从而表现了自己喜悦的心情和忙中偷闲的快乐。从颔联中 “帝阙”“天津”等词还可以看出诗人踌躇满志的心情。

4.比较情感的异同。

比较情感异同,顾名思义,即命题人往往选用两首或两首以上的情感相关联的诗歌,让考生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找出它们的异同之处。近几年,比较鉴赏题随处可见,如2014年出现了5道这样的题目。然而,此类题型得分率偏低,几乎是无效的废题。可能命题者考虑到考生在考场上要读懂两首诗并非容易之事,再加上要对此进行鉴赏更是难上加难。今年出现了以课本中熟悉的诗文名句进行比较鉴赏的方式,既减轻了考生考场阅读的压力,又能考查他们课堂的学习效率,还能检测出他们的辨析思维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考生选准比较的切入点,最好抓住两诗共有的意象进行分析。

如湖南卷第10题第(2)问:

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城郭为虚[注]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邺傍高冢多贵臣,娥眉睩共灰尘。试上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杀人。(张说《邺都引》,选自《全唐诗》)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选自普通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注】〔虚〕废墟。

请赏析两诗中画横线诗句所抒发的人生感悟的差异。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以从分析句子内容入手,按照用什么方法,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什么情感来组织答案。“城郭为虚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两句,是通过曹魏时代的城郭建筑今已凋敝颓败揭示邺都环境的今昔变迁。“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中上句是说人类的代代相续,下句是说月之永恒不变,通过二者的对举,表现宇宙的永恒和生命的无限,抒发了豁达乐观的情怀。

(二)描写手法类

今年的命题者特别青睐描写手法。由于诗歌是以写景抒情为主,故而要特别关注描写这一表现手法。所谓描写就是用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生动形象的文字语言把表述对象的状态,生动、具体地描绘出来,给人以栩栩如生、身临其境之感。是记人、叙事、写景类文章的主要表述方法之一。关于描写手法的知识清单,见下表。

分类标准 种类对象 景物描写人物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肖像等)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 仰视 俯视 平视由外到内感觉角度 视觉 听觉 嗅觉 味觉 触觉详略角度 概写 细节 白描 细描 工笔写景顺序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由高到低由低到高描写技巧正与侧明与暗点与面 渲染衬托虚与实动与静声与色烘托

1.分析指定描写手法的作用。

此类题目会明确指出诗歌使用的描写手法,要求考生结合诗歌具体分析其内容及作用。这样的题型避免考生在繁杂的描写手法知识清单中“纠结”,把精力更多投向过程的阐述,是命题一大进步。

如安徽卷第9题:

月 圆①

[唐]杜 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 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 ③〔未缺〕指月圆。 ④〔列宿〕众星。

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由诗歌尾联中的“故园”二字就可以看出作者是在想象家乡松树和桂花的情态,这应该是虚写;而“万里共清辉”的景象实中有虚,眼前清辉是实写,故园清辉是虚写。这样虚实结合,把诗人寄居异乡思念故乡的情感表达了出来。

2.赏析某种描写手法的妙处(特点)。

“赏析题”答题时答案要具备三方面内容:一是什么描写手法,二是如何用这种手法,三是产生怎样的艺术效果或表达什么样的情感。解此题型答题要点是:选用景物+手法+效果。还需要具体分析。许多考生往往会忽视对所描写的景物作简要的表述,导致得分不高。

此类题目与上述分析题不同点是:分析是重点,在此基础上,还要指出这种手法的运用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赏析时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答题时可用 “总—分—总”结构。

如江苏卷第10题第(2)问:

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诗文见前文)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艺术技巧”的能力。写景艺术,即“用了哪些方法来写景,有什么样的效果”;本诗选取“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等多样的景物来叠合,即铺陈描摹,鉴赏时要细心领会。至于在写景时,由远及近,由外而内,情景交融,只要细读,不难发现。

此类题型可采用以下步骤来答题。

第一步,审清题意,链接知识。审清题意,主要是抓住题干关键词,要审清题目问的是什么。链接知识,主要是指要根据上面清单来选择对应的术语来解答。要根据题干关键词来选择回答的角度。如题目为:“请从描写景物的角度赏析。”考生应该从正与侧、远与近、高与低、俯与仰、大与小等术语中寻找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如果题目为:“请从描写景物的方法来赏析。”考生应该从动静结合、虚实结合、铺陈描摹等术语中寻找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如果题目为:“简要赏析写景艺术。”考生则应该从多个标准来寻找答案,分别从对象、角度、感官等诸多方面来展开思考,寻找可能的答案。

第二步,由主到次,分别验证。根据出现频率的高低,我们把术语分成主次,并且尝试代入验证。在高考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为:正与侧、虚与实、动与静、点与面、视与听、声与色、工笔与白描、细节描写等。这些术语是考查的热点,需要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硬性记忆。

第三步,明确步骤,具体分析。明确了描写手法之后,还需要规范答题。只有答题要点齐全,才能拿到高分,甚至满分。一般情况下答题步骤为:明确描写手法的术语;解说描写手法在诗词中的具体使用;指出描写的效果或作用。答题时一定要辨析写景句与全篇的意境、氛围和人物思想情感的关联,并明确是何种关联。

据此,我们可以把江苏卷第10题第(2)问的答案表述为:由远及近、由外而内,极富层次地描绘了新居周围的优美风景;采用了铺陈描摹、移步换景的方法,选取了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等景物典型景象;虚实结合,以“通月朗”“待春还”两个词,由实到虚,写出了期待中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三)炼字炼句类

古典诗词非常讲究遣词炼字,甚至达到了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程度。在一首作品中,作者反复锤炼的某一个字,往往是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最能体现作者构思独具匠心的字。因此,一首诗歌也往往会因一个字而境界全出。一般说来,炼字主要是锤炼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不同词类有不同表达作用。此类字词,各有传神之处。如动词,常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能使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赋予画面动态感,使意境特点更加鲜明。形容词的妙处在于能够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叠词的妙处为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

1.分析某字的妙处。

一首诗词当中,常常有一个或几个耐人寻味的关键词,这些往往就是“诗眼”和“词眼”,它既与语言有关,又与内容有关,有“一字递情,千古传诵”的美赞。对这些字词的理解,往往会影响到对整首诗的理解和感悟,所以命题者通常喜欢考查对关键词的理解,简称“炼字”题。“炼字”题一般的答题思路:首先,找出该字。(已经给出就直接分析)其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如果字表意义浅显,可以省略此步骤)再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情状。最后,点出该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达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如山东卷第14题第(1)问:

卜算子

张元幹[注]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 “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就此题看,“湿”是“打湿,沾湿”之意,既写出了夜深露重,突出了环境的潮湿、阴冷,又写出主人公待的时间长,从而表现出作者心事之重和内心的凄凉。“迷”是“迷失”之意,一方面写出了秋江之上雾气迷蒙,月光迷离,烘托出朦胧、迷茫的氛围,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作者心中的迷惘。

又如广东卷第10题第(2)问:

早过大通驿①

查慎行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

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注】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 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诗题的“过”字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内容”的能力。首联写晨雾初散,朝阳将出未出,眼前一片迷蒙。颔联写江雾散去,远处的市镇依稀可辨,转眼移过了水湾。颈联写江风拂过水面,云朵飘浮在九子山间,写出了行舟之快。尾联则将眼前所见之景浓缩为一幅画,展现出作者清晨乘舟江上,经过大通驿时的轻松畅快的心情。

2.鉴赏“某句”(或某联)艺术。

“炼句”主要考查主旨句、具有隐含信息的语句,描写精彩的语句以及一些特殊句式。只有读懂诗句,方能品读出“炼句”的精妙之处。对炼句类题型我们可以采用拆分法来解题,先把此句或此联分解成几个词语,再围绕这些最传神、最精彩的词语进行由点到面地解读。

“炼句”题常见的答题思路:指出手法;描述诗句描绘的意境;分析该句的效果作用、表达的情感主旨。

如四川卷第13题第(1)问: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请简要赏析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考生应该先从表达技巧的术语中寻找答案,再对诗句主要景物进行描述,最后要指出其效果或作用即可。

以上就是笔者对2015年全国各省、市诗歌鉴赏题整体特色的分析,如有挂一漏万之憾,敬请指正!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炼字写景题型
回忆,也是写景的利器
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考题型及解法
常见数列创新题型归纳
巧妙构造函数 破解三类题型
如何写好写景作文
写景的妙招
写景篇:写一种自然现象
随机抽样题型“晒一晒”
炼字·炼句·谋篇(外一则)——杜甫《望岳》
忧国忧民沉雄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