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新征程充满电—“新确立国家级保种场保护区保种技术培训班”在南京举办

2015-12-07纹草

中国畜牧业 2015年9期
关键词:保种保护区培训班

文│本刊记者 纹草

为新征程充满电—“新确立国家级保种场保护区保种技术培训班”在南京举办

文│本刊记者 纹草

2013年以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办公室共收到新建国家级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申请38个,变更建设单位申请7个。根据《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对这些申请进行了评审, 32份申请通过了专家对申请材料的内容审查和现场审验。

也就是说,在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队伍里,又增加了32个新成员。这标志着,这批新确立的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已踏上保种工作的新征途。那么,他们该如何提高保种水平,进一步做好今后的保种工作呢?4月23~24日,全国畜牧总站举办了“新确立国家级保种场保护区保种技术培训班”,此次培训班的举办,无疑是一场及时雨。

因为这是一次岗前的培训,更是新征程上的“充电”。

在紧张的学习中补充能量

“这块牌匾充分说明了国家对地方种畜禽品种的重视,也是对我们保种工作的肯定。”培训班前,举行了隆重的授牌仪式,全国畜牧总站副站长郑友民、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委员王爱国教授等有关领导、专家,为新确立的国家级保种场保护区颁发了标志牌。和其他拿到标志牌的代表一样,山东莱芜黑山羊保种场场长陈琳琳显得非常高兴。“保种工作并不是简单的养着就行,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任务,更考验着一个企业的耐心和决心。接过这个牌匾,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保种决心。”陈琳琳激动地表示。

虽然从业多年,但陈琳琳仍把自己当作一个新生,来看待这次培训,“因为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起点,要加好油,才能走更远的路。”她说。和陈琳琳一样,那些平日里埋头于紧张繁忙工作的保种从业者们,此时已经没有了区域、身份、年龄、职务的差异,有的只有一个统一的身份:学生;做的只有一件共同的事情:学习。从就坐到培训会场的那刻开始,第四批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负责人及相关省级畜牧技术推广单位的代表共60余人,将肩负一个共同的使命:重新认识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以全新的姿态踏上新征途。

在培训班里,记者感受最深的莫过于“紧张”二字。从开始上课,到课程结束,学员的脑子就像高速运转的陀螺,一刻也未停歇过。一张张幻灯片从眼前闪过,一项项技术被授课老师摆出来,大脑稍一停顿,就有可能因为漏听或者漏记一句话而脱节。“平日的工作已经够紧张了,没想到这里的学习更紧张。”一位学员这样对记者说。

时间短,接收大容量的信息还要消化掉,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记者发现这对参加培训的学员来说,似乎就变得不是那么困难了。是什么让他们能够“贪婪”地将这些知识“据为己有”呢?通过观察,原来,他们是做了功课的。上课时候跟着专家的节奏,该记录的时候记录,该发表意见的时候就大胆张嘴。课间的时候,拿着记录时遇到的难题请教专家,或者和专家就刚才某个技术中的情况交流自己的心得。下课后,几个人三五成群地再讨论学习内容。这样一来既做到了当堂吸收,又保证了温故知新。

◎全国畜牧总站副站长郑友民、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委员王爱国教授等有关领导、专家,为新确立的国家级保种场保护区颁发了标志牌

◎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专家、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的部分委员,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为学员们作了培训

在新颖的观点中寻找差距

培训班上,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专家、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的部分委员,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为学员们作了培训。部分保种场还开展了经验交流。

“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最早开始在英国,当时有很多类似的非政府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环境保护署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参与到遗传保护方面的。开始的时候资金非常有限,那时只是建立了一个数据库。199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开展了第一次资源调查,1992年,开展专家磋商。所以,我认为,真正的资源保护管理是从90年代开始的。”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地区前畜牧官员David Steane从全球角度,介绍了动物遗传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国际动态。

“目前,通过国家审定的猪新品种有13个,通过国家审定的猪配套系11个,其中利用地方猪种的有7个。”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王爱国,深入浅出地对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管理情况,进行了概述。对于以后的工作,他还提出了诚恳的建议,比如:要处理好保种与选育的关系,处理好保种与开发的关系等。同时,他提出的“只有‘吃肉’才能更好地保种”理念,言简意赅,意味深长,让学员们频频点头。

“我们千万不要为了上报数据而上报数据;企业的核心是效益,效益的来源在管理,完整真实的数据是企业管理的依据;只有在每个细节做好,我们的养殖业才能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南京农业大学教授黄瑞华,用铿锵有力的语言,强调了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对畜禽品种保护与高效生产的重要性,引起了学员们的深思。

之后,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陈宽维、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潘玉春、四川省畜牧总站推广研究员傅昌秀,分品种介绍了禽、猪、羊、牦牛等保种方案制定、保种场管理等实用问题。最后,山西省畜禽繁育工作站副站长曹宁贤,介绍了山西省的畜禽遗传资源管理情况。

一次次交流,使学员们感悟着使命与责任。安静的培训场所,成了思想流动的海洋。

这也正是组织培训的初衷——通过集中学习、互动交流的思想观念洗礼,让参训学员重新审视自己以往的工作思路与方法,从中拾遗补阙,为即将开展的保种工作新征程做好准备。

“保种工作原来这么做会更好”。当新观点、新思路一次次呈现在学员面前,让学员目不暇接时,学员们也在新老观点的对比中一次次寻找差距,寻求进步的途径。

在知识的沉淀中厚积薄发

踏实系统的学习、精彩生动的讲座、坦诚热烈的讨论,这次培训,让学员们收获颇多。

课间之余,记者和几个学员聊了起来,当问到他们对于这次培训有什么收获的时候,你一言、我一语,他们的话匣子就合不上了。“此次培训的内容丰富,针对性和实用性强,通过培训,我们全面了解了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情况,开阔了思路,提升了技术水平。”西藏自治区畜牧总站的晋美加措感慨地说。而陈琳琳也认为自己收获颇丰,“下一步,我们更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将保种、育种、推广工作做好,将地方品种做大做强,不负众望。”

看着这些平日里活跃在保种一线,终日与畜禽打交道的学员,在如此高密度、大强度的培训后,能够如刚露头的新苗一般,快乐地吮吸到知识的阳光雨露,记者由衷地替他们高兴。

记者注意到,参加培训的每位学员都有一个写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记满了专家们认真准备的讲课内容。学员们“带着问题来,带着答案走;带着困惑来,带着信心回”。满载着沉甸甸的学习成果与满盈盈的希望之光,大家将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在畜禽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新征途上踏浪前行。(更多资讯,请关注www.cav.net.cn)

猜你喜欢

保种保护区培训班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牛保种现状及对策研究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绵阳举办中青年作家培训班
浅谈晋南牛的保种与开发技术
夷陵黄牛的保种及杂交改良利用
高黎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方案
培训班组图
画画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