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需多元化农牧结合
2015-12-07张照新
文│张照新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需多元化农牧结合
文│张照新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头等大事。2014年年底,李克强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化肥农药等投入品过量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紧箍咒。而另一方面,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尤其是规模化养殖的发展,畜禽粪便也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推进农牧结合,利用畜禽粪便提高土壤地力,既可以解决畜禽粪便污染问题,又能减少化肥农药过量使用,是转变我国农业发展方式,实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实际上,我国几千年的农耕文化,就是一部农牧结合的发展史。从这个角度讲,实行农牧结合也是对我国传统农耕文明的继承。
应该说,现实中各地已经意识到农牧结合的重要意义,开始大规模推进农牧结合,改变农业发展模式。但由于我国畜禽已经从传统分散养殖向规模化养殖转变,相比之下,种植业受土地流转的限制,规模经营程度远低于养殖业,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规模化养殖企业与小规模农户对接,实现农牧结合,成为一个难点。众多的养殖企业,尤其是一些超大规模的养殖业,为了实现农牧结合,大规模租用农民土地,发展种植业生产,利用畜禽粪便替代化肥,发展循环农业。前不久笔者到中原地区的某个地级市调研,发现该市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农牧结合,几乎每个养殖企业都被鼓励大规模租用农民土地,小的几千亩,大的几万亩,甚至超过10万亩,发展种植业。
应该说,这种理念和出发点是好的,也符合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但要看到养殖业和种植业有很大区别。前者是资金密集型,受土地资源约束相对较少,相对而言,适合企业规模化生产。而种植业受土地资源制约较大,生产特性与养殖业也有很大区别,尤其是劳动监督难度较大,如果盲目按照养殖业的方式实行大规模经营,效果可能适得其反。一方面,由于企业大规模租地,受边际地租的影响,企业租地成本会大大提高。另一方面,企业为了开展种植业生产,必然会花费较高的价格雇佣农民从事农业生产。这些企业对于农业生产并不擅长,多数准备种植附加值并不高的大宗粮油作物。在高土地成本和高人工成本的情形下,企业从事种植业生产要想获利,难度很大。再加上这些养殖企业对种植业并不熟悉,如果经营管理跟不上,肯定会难以为继。
在实践中,工商企业花费巨资进入农业折戟而返的例子数不胜数。究其原因,就在于农业劳动属于精细活,农民自身精耕细作,利润相当可观。但当工商企业进入农业,雇佣大量农民,如果管理不善,就有可能出现部分农民出工不出力的现象,产出远低于农户,企业不仅无利可图,反而亏损累累。这也是世界各国家庭经营仍然是农业生产主要形式的重要原因。
因此,养殖企业实行农牧结合,应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与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进行对接。一方面,可以与区域内规模化的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将处理后的畜禽粪便以优惠的价格卖给种植户,实现共赢。另一方面,养殖企业可以领办农民合作社,通过合作社把小规模农户组织起来,开展培训和引导示范,推动农户转变生产习惯和模式,少用化肥,多用有机肥,实现农牧结合。少数资金实力雄厚的养殖企业,也可以探索租用部分土地发展高端有机农产品的模式。总之,养殖企业要发展循环农业,并不是只有租用农民土地一条路,而应根据企业自身条件,采取多种方式,实现养殖业和种植业的有机结合,推动可持续发展。
张照新: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经济学博士,现为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产业与技术研究室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