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秘肿瘤细胞生长“温床”——记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罗云萍

2015-12-07

科学中国人 2015年22期
关键词:温床干细胞肿瘤

本刊记者 徐 赛

癌症,作为人类健康的第一大杀手,一直被社会广泛关注。据国际卫生组织统计,近年来,因环境污染、非健康饮食、不良生活习惯所导致的癌症人群逐年扩大,其死亡率一直呈现上升趋势。

医学上认为的癌,是指一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肿瘤是局部组织细胞在致瘤因素的影响下,逐渐丧失对正常细胞生长的调控能力而产生的一种新生物,它一旦出现,会恶性生长,最终演变成吞噬正常组织器官的恶魔,最终导致人体死亡。“肿瘤细胞的生长转移是在适宜于它的环境中进行的,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细胞与其中的其他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是肿瘤生长和侵润的重要促进因素。”在罗云萍看来,探究肿瘤微环境中的各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肿瘤防控起着关键性作用。

浩瀚研究,十年不懈

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上都会面临多重选择,罗云萍亦如是,她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也曾迷茫,也曾坚定。高考后专业选择的迷茫,最后听从了父母的建议,从“医”而终,在医学研究道路上坚定前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科研成果。

2001年,罗云萍在重庆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后,紧接着,远赴美国Scripps研究中心Dr. Reisfeld 教授实验室作为博士后从事肿瘤免疫研究,当时的研究方向集中在肿瘤免疫逃逸机制、机体免疫系统与肿瘤发生的关系以及肿瘤的基因和免疫治疗的基础研究。博士后生涯结束后,作为高级研究员,她继续从事肿瘤免疫研究,并同时进行肿瘤干细胞与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特别是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关系的研究工作。

这十年,罗云萍在美国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这期间与国际肿瘤研究领域中的泰斗、诺贝尔奖获得者们一同生活、搞科研,也让她对该领域研究更加自信从容,也为回国后一直执着于肿瘤细胞研究奠定了基础。

肿瘤微环境,深度探索

众所周知,肿瘤微环境能够为肿瘤细胞提供必要的生长元素,堪称“温床”。探究肿瘤微环境中的各类细胞的作用及机理,能为临床上肿瘤的诊疗技术提供新策略和思路。2010年,罗云萍回国后,积极投身国内肿瘤医学领域科研工作,带领本团队与外校开展多类项目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

2011年,罗云萍团队小组在“非可控性炎性微环境对肿瘤干细胞转录网络机制的调控及其新的治疗策略的探索”项目中,重点研究肿瘤微环境(TME)中“Niche”细胞如何通过与恶性实体瘤肿瘤干细胞(CSCs)相互作用达到维持CSCs的特性,包括其自我更新、高水平表达耐药基因等。在实验期间,他们发现,肺癌细胞D121中存在一具有肿瘤干细胞特性的细胞亚群-SP侧群细胞,转录因子Sox-2在D121癌细胞中高表达,在保持SP侧群细胞的干细胞特性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是一具有肿瘤治疗潜力的靶向分子。同时,他们发现在肿瘤微环境中,TAM在肿瘤干细胞功能的保持中起关键作用证明了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调节肿瘤干细胞的新的作用机制,建立了以EGFR/Stat3/Sox-2信号通路为靶标的针对乳腺癌肿瘤干细胞的肿瘤治疗措施。

罗云萍分析说,大量临床实验表明,CSCs是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项分化潜能的细胞亚群,在肿瘤生长、转移和复发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其余的细胞,尽管能够活跃地增殖并构成了肿瘤组织的绝大部分,但是它们均处于相对分化状态。因此,CSCs的自我更新特性是肿瘤生长的主要驱动力。

2012年,她与南开大学、四川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联合开展了“肿瘤干细胞在实体肿瘤发展中的调控机制研究”项目的联合攻关,研究CSCs在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和复发中的作用及机理。他们在CSCs分子遗传特征和干细胞特性维持的关键蛋白,CSCs与TME的相互作用机理,CSCs放疗抵抗及靶向,CSCs多种干预方法研究取得了进展。这些研究,更深层次地揭开肿瘤微环境中肿瘤干细胞分子的神秘面纱,为临床上恶性实体瘤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对CSCs早期诊治肿瘤的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罗云萍协和实验室团队

2015年,罗云萍主持“分泌型micro RNA调控巨噬细胞表型机制及其作为诊断标记物可行性探索”项目,她认为在绝大多数的恶性肿瘤组织中,巨噬细胞是白细胞浸润的主要组分。因其具有吞噬、抗原提呈、抗菌解毒、组织重建等多种功能,并可分泌多种生长因子、细胞因子、补体成分、前列腺素和多种酶类等,能够促进肿瘤的发展和转移。在肿瘤微环境中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肿瘤发展以及免疫耐受过程中扮演核心角色,同时人体血液中肿瘤细胞来源的分泌型microRNA,尤其是微囊包裹的microRNA可以稳定存在,其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表型调控是肿瘤微环境形成的重要事件,并始终伴随着肿瘤的发展。因此,若能找到人体血液中肿瘤来源的分泌型microRNA,把它对肿瘤微环境,尤其是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调节的方式,通过miRNA对关键转录因子(NF-Kb和Fra-1等)的调控,改变肿瘤巨噬细胞的表型和功能,确定其作用机制,最终结合临床样本,把某些分泌型 microRNA作为临床诊断标记物呈现出来,就能大大提高了临床肿瘤的治疗效果。

教学科研,贵在坚持

罗云萍回国后任职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免疫学系当起了一线教师。

“做老师,就要担负起育人的责任”。面对身份的转换,罗云萍组建团队,提携后辈,为国内医学教育领域兢兢业业。她认为,虽然目前科研任务繁重,但为中国医学研究领域培养新生力量同样不容忽视。在教育学生方面,罗云萍强调,科研贵在坚持,着重培养学生的毅力尤其重要,“人与人相比不是谁更聪明,而是坚持下去了就比别人聪明”,“遇到困难时不能轻易放弃,要从多个角度去攻克”。

回国已过五年,家人都在重庆,罗云萍却只身一人留在北京当起了“北漂”。纵然与家人聚少离多,但醉心于科研与教学的乐趣仍是罗云萍甘愿坚持下去的动力。

十年磨一剑,在旁人看来日复一日的实验、实验、再实验,枯燥无趣,但在罗云萍眼中却是件理所当然的事情,“要热爱它”,“科研急不得,慢慢坚持才会出成果”。正是得益于像这样竭尽全力的科研工作者,才足以让人相信肿瘤疾病不再是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必定会为人类所攻克。

猜你喜欢

温床干细胞肿瘤
干细胞:“小细胞”造就“大健康”
与肿瘤“和平相处”——带瘤生存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老年衰弱研究进展
健康成人尿源性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致命肿瘤忽然消失
滚蛋吧!肿瘤君
“饿死”肿瘤的纳米机器人
武警战士捐献造血干细胞传递“生命火种”
莫让微信群成犯罪的“温床”
COURSE CORR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