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左传》中的郑庄公

2015-12-07陈铭浩

黑龙江史志 2015年13期
关键词:庄公郑国政治家

陈铭浩

(烟台大学人文学院 山东 烟台 264005)

试论《左传》中的郑庄公

陈铭浩

(烟台大学人文学院 山东 烟台 264005)

郑庄公是春秋时期一位具有真才实干的政治家,具备了当时一个出色的政治家所具备的素质。他平叛内乱,顺应了历史的潮流,知人善用,善于纳谏,为郑国“小霸”作出了杰出贡献。

郑国;郑庄公;共叔段

郑庄公是郑武公之子,名寤生,是春秋初年郑国的第三代国君,生于公元前757年,卒与公元前701年,在位42年。他在位期间,国势强盛,国内安定,开创了春秋初期郑国“郑庄小霸”的局面。历代评论家大多对郑庄公指责多,肯定少,如宋代的吕祖谦认为:“庄公之心,天下之至险矣。”清代吴调侯、吴楚材在《古文观止》的点评中说:“庄公之心愈毒矣。”冯其庸先生也认为郑庄公是一幅“伪善伪孝,阴险狠毒的面目”。他们认为郑庄公对母不孝,对弟不爱,阴险毒辣,虚伪狡诈,伪善伪孝等。然而马克思主义认为,分析评价任何作品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要从文学创作的实际出发,对文学作品、文学现象进行全面地具体地分析,这样才能作出科学的评价。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应该看其是否顺应了历史的潮流,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从历史的整体出发,不能以偏概全而论之。通读《左传》全文,尤其是分析其中关于郑庄公的描写,笔者认为,郑庄公不仅是一个具有真才实干的政治家,还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

我们熟悉的郑庄公大多出现在《左传》中,《左传》中郑庄公活动的时间是从鲁隐公元年到鲁桓公11年,在这22年里,郑庄公在《左传》中的事迹相当的活跃。据笔者统计,郑国在《左传》中出现40次,其中涉及战争的有20次,从种种事迹中,我们可以很好的分析郑庄公其人。

郑庄公是一位具有真才实干的政治家,他具备了当时一个出色的政治家所具备的素质。首先,他“克段于鄢”,平定了郑国的内乱。郑武公死后,郑庄公于公元前743年继位。根据《左传》记载,武公“十年,娶申侯女武姜。十四年生庄公寤生。十七年生太叔段”。又据《史记·郑世家》记载,武公“二十七年,武公卒,寤生立,是为庄公。”也就是说,庄公即位时才13周岁,而他出生时,其母姜氏就厌恶他,“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姜氏喜爱共叔段,并想立其为君主,在郑武公时,就想让共叔段当太子,武公没有答应他。等庄公即位,又为共叔段“请制”,庄公拒绝后,又为之“请京”,可见,姜氏“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而共叔段在其母的蛊惑下,也加快了其反叛的步伐,加固城墙,使京城“过百雉”,并把郑国北部和西部的土地“贰于己”,而这时,沉着冷静的庄公只是劝说臣子:共叔段“多行不义必自毙”,“不义不昵,厚将崩”。共叔段在完成了所有准备之后,在姜氏的配合下,准备袭击郑国都城,而庄公先发制人,“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最终大败共叔段,“大叔出奔共”。在整个过程中,庄公对待整个事件十分冷静,并不惊慌,显得十分老练,而且十分有信心,表现出一个政治家的沉着果断。从庄公即位到解决共叔段叛变,庄公用了20年,所以后世多评论其阴险狡诈,用心险恶,故意纵容其弟叛乱的行为,从而在其叛变的时候一举将其歼灭,然而,庄公平定叛乱,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的,难道要让共叔段叛变夺取政权才合理吗,春秋时是长子继承制,共叔段谋反本来就是违背了当时的礼仪,不得人心,最后“京叛大叔段”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吗。所以,庄公对共叔段采取的行动是合理的,有助于社会的进步,应该给予肯定。即使庄公采取了诱敌深入,欲擒故纵的手法,然而我们从庄公的角度分析,这又是为势所趋。对待共叔段这样一位权欲熏心且有姜氏这样的坚实后盾的人,无论是从国家和庄公个人哪个角度看,庄公的做法都是必要的。这也反映了庄公处事的机智果断、谋略过人。共叔段失败逃跑后,庄公并没有对其追杀,反而在后来向大臣们表达了对其弟的思念之情,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庄公平叛共叔段的叛乱是不得已而为之,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政权。这与春秋时其他国家为争夺政权导致骨肉相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庄公在平叛之后,将姜氏赶出宫外,“不及黄泉,无相见也”。看着亲生母亲帮助亲弟弟来夺取自己的政权,在庄公心中,也许对其母亲的恨意已经达到了极限,但是后来借颖考叔的帮助,与姜氏和好如初,“遂为母子如初”,从这一点不难看出庄公是一个具有宽大心胸的人,即使他这样做是为了稳定政局、获得威信的需要,但是维持政局的稳定,这不正是一个政治家应该做的事情吗?庄公的做法与春秋鲁国鲁桓公杀鲁隐公、晋国公子们的互相残杀相比,可谓是宽洪大量了,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郑庄公是一个具有优秀素质的政治家。

其次,郑庄公知人善用、善于纳谏。庄公在位期间,有祭仲、公子吕、子封等一批优秀的官员围绕在其身边为其出谋划策,并能够听取他们的意见。如鲁隐公九年对北戎之战和鲁桓公五年的对周之战,都是由于采纳了公子突的建议而大获全胜的。能够听取大臣们的建议,并很好的贯彻实施,这是一个优秀政治家所必备的素质,显然,郑庄公具备了这样的素质。

最后,庄公并没有称霸的野心,可谓是高瞻远瞩。究其原因有两点:第一,春秋初期,周天子还有比较高的威信,诸侯还定期召见天子,礼的制度并没有完全破坏,加入庄公称霸,肯定会招来周天子和诸侯的联合讨伐;再说,周之东迁,靠的是晋国和郑国,郑国也是周天子的本家,郑国国君一直是周天子的重臣,所以庄公不称霸就可想而知了;第二,我们看一下当时郑国的地理位置,当时郑国西边是秦国,东边是宋国,北边是晋国,南边是楚国,郑国正好位于这四个国家的中心,而这四个国家是后来的春秋五霸中的四个,当时的实力都非常的强大,加入郑庄公称霸,肯定会招致四国的打击,后来的楚国不就是例子吗,从这点可以看出郑庄公的高瞻远瞩,真可谓是一个颇具眼光的政治家。

[1]吕祖谦.《全本东莱博议今译》[M].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庄公郑国政治家
“政治家办报”概念的百年演化与话语创新
秘诀胜齐国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周公作礼
挽衣留谏
“东道主”一词的由来
掘地见母
政治家与鞋 ——艾马德(约旦)▲
我教《曹刿论战》
其实“庄公”也可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