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代水西安氏土司与周边土司关系研究

2015-12-07左争飞

黑龙江史志 2015年13期
关键词:安氏播州杨氏

左争飞

(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 陕西 咸阳 712082)

明代水西安氏土司与周边土司关系研究

左争飞

(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 陕西 咸阳 712082)

水西土司地处贵州西北部,作为西南地区延续时间最长的家族,在明代达到最盛。明代水西土司与周边的播州土司、水东土司等之间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政治地位和资源的争夺。在中央王朝的调控下,水西土司获得了更高的政治地位。研究水西土司与周边土司的关系对于更好地研究贵州地区民族关系有重要的意义。

明代;水西土司;关系

元明清时期为了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在云贵两省设立土司,水西土司就是其中之一。水西土司作为彝族历史上建立的政权,是彝族历史上的一个强大支脉,拥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一、“水西”的渊源

彝族是我国西南地区古老的少数民族,在周朝时期隶属于“卢夷之国”,后期属于西南夷中最大的夜郎国。历史上的彝族迁徙地区众多,从四川至云南在到贵州。“水西”之称是与“水东”相对而言的,两地以乌江上游的鸭池河为界。水西彝族迁入的时间最早可追溯到三国时期。蜀汉建兴三年,水西彝族头领曾出兵献粮帮助诸葛亮南征,被封为“罗甸国王”,从此建立了少数民族政权。唐朝时期,水西政权于龙朔三年被矩州刺史招抚,率众七千余户内附。而后朝廷将其分治设州,分而治之,其首领屡次受封于唐。唐代灭亡以后,转称臣于宋,被封为矩州刺史和姚州刺史。宋末后世以鸭池河为界,将其地域分为水东和水西两部分,自此有了“水西”之称。

二、水西土司概况

土司制始于元代,元代在全国设立行省,西南地区被分管与湖广、四川和云南三省。此地设有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等多种多层管理机构。由于此地地处西南山区、人口众多、民风彪悍,管辖不易,所以政府采取了土人做官。元朝时期,水西入贡,而后改称顺元路,其首领阿里成为顺元路军民总管兼宣慰同知,立总管府并任命埃里克为总管,在此地建立了土司制度,阿里夫人奢节曾反抗元朝统治,但是最终失败告终。此后在此地的统治机构变更为宣抚司。到明代蔼翠之后,赐姓安氏。自此安氏土司走向鼎盛时期,在纷繁复杂的政治中,水西安氏土司对中央政府和周边土司都存在和战关系。有明一代,普遍设立土司,思州田氏、播州杨氏、水东宋氏和水西安氏是当时的四大土司,尤以水西安氏最大。

水西彝族采取的政治制度有其鲜明特色,它实行的是政权于族权相结合的“家支”制度,军事和行政组织相结合的“则溪”制度,“九扯九纵”的土官制度。“家支”制度是由男性祖先繁衍的后代组成,每个男性的小家庭为“房”,每“房”以下即为“支”。一般来说,每传至九到十一代即分家,成为新的“家”,循环往复,繁衍生息。“则溪”制度是水西安氏按照宗法制将土地分割开来,每一宗亲都占有一块土地,形成自己的统治范围和区域,这个区域即称之为“则溪”,意思为仓库。“则溪”代表着一级行政区划,其内部人民既是农民又是士兵,即“寓兵于农”的管理体制。“九扯九纵”制是明代以来,水西地区在原有官职的基础上,加之内地的官制影响而成,此制度强化了安氏土司对于水西地区的统治,增强了机动性和灵活性。

三、水西土司与水东土司的关系

明朝初年,水西土司和水东土司之间是相互联合的状态。水西土司蔼翠和水东土司宋蒙古歹皆降明,霭翠出任贵州宣慰使,宋蒙古歹为宣慰同知。两人之后由于子嗣年幼无力执政,由双方夫人奢香与刘淑贞摄政,双方互信友好。镇守贵州的明将马煜苦于没有借口消灭彝族土司在该地的统治。奢香偶有失误,马煜借此机会便欲“裸挞”奢香,同时使水西四十八部反抗,然后一举灭之。水东土司首领刘淑贞劝解水西地区各部先上报中央,以观后效。朱元璋权衡利弊“然何惜一人以安一隅也”,将其绳之以法。奢香之子安的也效忠于朝廷,“安的局水西,最为诚恪”。此段时间双方互通有无,提高了双方在土司中的地位,在明朝廷的政治地位的提升是其他土司不能相比的。双方的经济社会互动也促进了经济发展,由此而推进了交通发展。奢香恢复的驿道有两条比较重要,分别是:从思南、偏桥经客山、草塘、水东到达乌蒙地区;另一条是从赤水、乌撒道到达乌蒙地区。这条路虽通行百余年,但在元末遭到了破坏,此道是水西地区通往四川和云南的要道也是捷径。交通发展有促进了地方经济。

永乐元年,贵州宣慰使建议下,明朝对土官进行了调整,分设水东和水西两个长官司,皆隶属于贵州都司。当时的水西土司的地位上升。水西土司的势力一度上升,以至于与水东土司产生了土地纠纷,明朝出兵干预才平息了纠纷。明朝廷将水东部分地区改土归流,设置长官司,归流管管理。明天启年间永宁土司反明起兵,水东土司在此次战争中失败,导致了改土归流,水西土司在此次战争中虽有保留,但是已是江河日下了。

四、水西土司与本族土司的关系

来自彝族支系的各土司分据一方,分布在水西土司的周围。《明实录》中记载的土司有东川、乌蒙、芒部等,他们都来源于“罗罗”。彝族土司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强大的统一政权,造成了力量分散和资源不共享。但是他们有同出于一个族系,之间相处矛盾重重,经常引起争端,但是当外地入侵是又相互救援,毕竟有一定的血脉相连。永宁土司是水西土司在周边关系中最好的一个。双方之间的争端比较少,上文中提到的奢香即永宁土司族人。

水西土司在洪武二十七年由于保境安民而受到朱元璋的赞赏,但是对内水西土司仅仅统治四十八部,但是这四十八部也不是言听计从。洪武三十年即发生了土酋反叛,水西土司亦无力惩治,求助于征南将军右军都督才平息叛乱。王朝权利介入之前,水西四十八部都有权利去继承土司职位,继承混乱必定会引发社会混战,王位之争时有发生,时有父子反目、兄弟相残、叔侄仇杀发生,令人唏嘘。土司职位的重要性不仅仅表现在影响土司内部,还会影响土司之间的关系。土司之间由于有朝廷的介入而变得更加复杂。工部官员就曾与水西土司结为兄弟,造成背后的势力大增,使得土司之间争夺土地的战争更加频繁。为此,朝廷将有争议的土地收归卫所,“袭替必奉朝命,虽在万里,皆赴阙受职”。的规定也使得继承有了中央的批准,对于水西土司来说明确了继承权。

五、水西土司与播州土司的关系

播州土司杨氏原为僚人。唐朝时期,由于南诏势力的衰落,“播州七姓”迁入此地,统治此地长达七百余年。杨氏在占有播州之后,开疆辟土的过程中与各周边民族长期征战,使之势力得到的增强。

播州杨氏在隆庆年间已经发生极大变化,其经济水平已高于水西土司和其他土司。由于其汉化程度的加深,已经基本没有了少数民族气息。播州土司与水西土司之间由于水西土司希望结成儿女亲家的愿望落空而产生关系危机。“安杨二氏,先世原为难国,安曾求亲,杨氏不从。盖自负为太原诗礼旧家,而安以猡鬼,耻与其为盟”。

杨应龙以其子杨可栋死于重庆为由,发动了“平播之乱”,一路势如破竹,有统一西南地区之势。明朝廷对此十分震怒,派李化龙督兵剿匪。朝廷认为“盖杨氏与安氏接壤世姻,声势相依倚。杨氏发难之时,天下疑安氏为助。而安氏又与贵州甚近,若安助杨,无论杨不可诛,而贵州省城亦不可保。”明朝廷采取了以土地为诱饵,换取水西出兵攻打杨氏,水西安氏土司则对此持观望态度。而播州杨氏土司此时愿与水西安氏土司结盟。

平播之战之初,水西安氏土司持观望态度,但暗中支持播州杨氏,播军在误将大破明军,取得了胜利。明朝廷对此“若使示之疑,必助播无疑矣”,只能不断催促安氏出兵。在明军取得节节胜利之时,水西安氏土司对待播州杨氏土司的态度开始改变,安氏出兵攻打播州,并退换播州杨氏土司送去的东西,至此双方的联系断绝。朝廷认为“水西,观时势者,彼见杨氏将亡,安得不为绝交,此其所以为水西也。昔兴兵之初,即以大义灭亲,毅然长驱,则忠顺之名,万世不可摩矣。”平播之战,明廷借水西安氏土司之力达到了剿灭杨氏的目的,水西安氏也得到了土地,产生了双赢的效果,水西安氏的势力大增。

六、结语

在土司之间的争斗中,土司因师出有名而请求中央王朝出兵援助来剪除异己。明廷一般是以旁观者的姿态不做干预,除非其中一方或者双方的势力已经威胁到中央认为的区域安全。明朝贵州地区作为基本以土司组成的地区,中央在调控整个地区的稳定性。各土司在资源争夺和政治竞争中提升自己的地位,得到明廷的认可是其更大的荣耀。土司之间的争夺其实是明廷对于其调控和整合的过程,也是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

[1]范同寿,贵州简史[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

[2]刘作会,平播之役400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

[3]贵州毕节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大定府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0.

[4]王士性,广志绎[M],北京:中华书局,1981.

[5]田玉隆等,贵州土司史[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

[6]王兴骥,播州土司与水西土司关系之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01(6).

猜你喜欢

安氏播州杨氏
大块头安氏中兽
Fort Besieged
作品选登
安氏Ⅲ类上下颌骨矢状位置关系头影测量指标的可靠性研究
播州区老年大学启用微课堂新模式
上下颌扩弓联合直丝弓固定矫治在安氏II类1分类错颌中的应用研究
浅议海源阁杨氏藏书贡献
论万历朝播州杨氏土司之覆灭
一个坏官员导致冤假错案
播州杨氏土司军队建置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