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皆商 商通四海
2015-12-06萧林熙
◎文/萧林熙
全民皆商 商通四海
◎文/萧林熙
柔情三月,所有感官都被暖阳晒醒了。海城的每个角落,总有忙碌着的人们。
全民皆商,商通四海。海城如他的名字,海纳百川。
西柳中国商贸城、海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南台国际箱包城,把海城妆扮成购物天堂,为这座小而精的城市增添了无数可能。
服装市场上的“关东第一镇”
西柳,素有“关东第一镇”的美称。西柳中国商贸城占地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总投资16亿元人民币。与这些数字相比,很难想象它的源起,却是来自一条8块钱的西裤。
1978年的春天,54岁的丁其山还只是生产队队长。市场上8元一条的西裤,让一介农夫的他发现了商机。为生计所迫,做了半辈子农民的丁其山放下锄头,拾起了家中的缝纫机。
一台钻石牌缝纫机,扯来的两米布,两个晚上,一双巧手。这样裁出的两条西裤,直接被邻居买走了。第一笔生意顺利做成,丁其山从此也与裤子结下不解之缘。缝纫机吱呀转动,西裤供不应求,一年的功夫,他不仅还了欠下的饥荒,还住进了新盖的大瓦房。
一人发轫,千呼万应。心灵手巧的村民们纷纷效仿起来,服装市场在你买我卖中悄然兴起,最终在西柳这个市场环境相对宽松的地方扎了根。从小到大,由弱到强。西柳中国商贸城也成长为如今的北派服饰展贸中心和东北服装第一城。
坐拥A、B、C三座五层商场,内部商户1.6万人,周边大大小小的服装厂也有6300多家,不夸张地说,在海城内外,有70万人与西柳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个数字,已是当年全村村民的1400倍。
商场2楼的裤装区,有的商户在低头摆弄手机,用看不见的网络将货品销往全国,有的在忙着理货、发货,几人一伙数着堆成小山的裤装。人们似乎已经熟悉了这里的生活节奏,忙碌又乐在其中。
裤子与西柳的缘分,因居高不下的销量变得更加牢固。西柳全年的裤装产销量达到3.5亿条,在全国居首。后起之秀的棉服,也以全年产销量2亿件热销全国。一个小兄弟告诉我,这里生意好的裤装小店,一年就能卖出50万条裤子。
丁其山,成了西柳服装市场卖裤子的第一人,服装城里也不乏像当年的丁其山一样、上了岁数的生意人。也许对他们来说,年龄只是数字,城市赋予他们的,是一颗保持年轻的心,和一份永动的生命力。
从海城到义乌的距离
海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是这座城市带给我们的又一个惊喜。
义乌小商品的名字听了太多次,似乎遍地开花,今天终于知道海城才是他的正牌“中国合伙人”。经过两年多的充分洽谈和反复认证,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将首次国内异地投资项目选址海城,海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也名副其实,首开南北两大市场官方合作先河。
整个项目分为四期建设,规划用地286.9公顷,建筑面积323.8万平方米,总投资110亿元人民币,经营日用小商品26大类、4000种类、180余万个单品。其中项目一期工程起步区用地67公顷,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包括品牌街区、小商品商贸城、星级酒店和公寓等三个标段工程。
这些庞大的天文数字,与公司解说员桐桐的生活丝毫不搭边,但她把每组数字,甚至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都铭记在心,不仅是因为工作需要,更因为她对这个项目的期待。
桐桐是个爱笑的女生,年纪轻轻的她,对未来的一切充满好奇与憧憬。解说完毕,她执意要带大家参观项目施工现场。站在二楼隔窗而望,一期工程的商贸城已初见雏形。桐桐说,到2016年初,一期市场就能建成并开业运营。目前,已有3000家企业有来这里经商的意愿。“也就是说,项目还未正式运营,就已经成功一半了。”
我们离开时,桐桐又在大厅的项目沙盘前驻足,看了无数遍的模型,如今成了这个大女孩的最爱。整个交谈过程,她将满满的信心与期待,以一种充满能量的表达方式传递给参观者,感染着每一个像她一样保有初心的人。
到2017年,海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项目全部建成运营后,这里又将新增5万商户,吸纳城市人口50万人,预计市场交易额将突破1500亿元。那时候,更多像桐桐这样怀揣梦想的人将集聚海城。
城市中细微的变化,有些人看得到,有些人看不到。年轻的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和像桐桐一样的年轻人,因着这份未知与可能而美好。
南台箱包的成长史
与桐桐相比,南台人宋大姐是陪着海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
20世纪70年代,南台人从“手套换兜子”起步,培育发展了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南台箱包市场,那一刻开始,南台箱包的热度就只增不减。从1983年的马路市场、1985年的露天市场,到1992年的棚式封闭市场,南台箱包城终于搬进了屋;2007年,第三代市场建成,南台国际箱包城呈现规模;2014年,箱包全年交易额达到45亿元。无论是地产品牌,还是国内外知名品牌,不仅畅销全国,更打入国际市场,远销俄罗斯、东北亚、南非等国家和地区。
“我十几岁就开始做包,一做做了30年。那阵儿根本没有箱包店和加工厂,一家就算一个小作坊,在家做好的三五个包,第二天骑着自行车赶大集去卖,一两个小时就卖没了……”在南台箱包市场发展的30余年中,昌发皮具算是其中起步最早的。作为昌发皮具的老板娘,宋大姐有着生意人的干练,和海城人的真诚。
轻松的聊天,并不影响宋大姐做生意。“我觉得这个包更适合你,皮质也很高档。”一句话,化解了眼前姑娘的选包“难题”。一分钟,收了钱,卖了包,但宋大姐和店里的顾客并不单纯像卖家和买家,倒更像是姐妹。
做包、卖包30年,昌发皮具从10多平方米的小门脸扩张到现在300平方米的资深老店。除了箱包做工精良,实用时尚,生意经就在于回头客。很多相处成姐妹的老顾客认准了宋大姐的人和包,一跟一买就是30年。
小小一家店,货架上的款式就有上千种,五颜六色、琳琅满目的箱包,让人有种想把“花样”带回家的冲动,怪不得不管新顾客还是老顾客,总是络绎不绝。
如今,在南台新昌大街与腾达大道交汇处,一座全新的南台国际箱包城又将拔地而起。第六代市场项目总投资达32亿元,占地4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除了箱包交易市场,还将囊括辅料市场、商务酒店、饰品市场、物流园区等全部配套。
当一座城市充满着活力气息,你会觉得城市中飘散的空气都那么让人舒服。
普鲁斯特说,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在于找寻新天地,而在于拥有新的眼光。
在这片充满商机的购物天堂,海城人笑靥如花。
属于海城的商业史诗,才刚开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