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市2009-2013年居民伤害死亡分析

2015-12-06冯曦兮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死因成都市交通事故

刘 琪,冯曦兮

1.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都 610041);2.成都医学院 公共卫生系(成都 610500)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每年因交通事故、淹死、中毒等伤害导致全世界500多万人死亡,占全球总死亡率的9%。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群疾病模式正发生着变化,伤害已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成都市居民死因监测始于1980年,是卫生部最早建立的一批监测点,完全覆盖了全市20个区(市)县、共计1 400多万人口。考虑到5年的数据已经能够反映成都市伤害死亡的流行病学分布和变化趋势,且5年的数据便于收集、整理和分析,同时也可为进一步深入分析提供线索,现对2009-2013年成都市居民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以了解成都市居民伤害死亡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趋势,为成都市开展伤害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年成都市居民死因监测数据,死亡资料通过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有关信息并将全部变量录入死因网络直报系统,由市、区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进行编码审核。人口数来自成都市公安局每年发布的人口数据。

1.2 统计学方法

用Excel 2010进行数据录入,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2 结果

2.1 伤害死亡情况

2009-2013年成都市居民共计死亡361 410例,年平均死亡率为625.02/10万。其中,男性死亡214 930例,年平均死亡率为741.81/10万;女性死亡146 480例,年平均死亡率为507.73/10万。伤害死亡共计25 639例,年平均死亡率为44.37/10万,占总死亡的7.09%,居全死因第4位。其中,男性死亡17 725例,年平均死亡率为61.18/10万;女性死亡7 914例,年平均死亡率为27.44/10万。男性高于女性。

2.2 伤害死亡顺位

伤害死亡前5位死因依次是交通事故、意外跌落、自杀、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淹死。男性伤害死亡前5位死因依次是交通事故、意外跌落、自杀、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淹死;女性伤害死亡前5位依次是交通事故、意外跌落、自杀、淹死、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表1)。

表1 2009-2013年成都市居民不同性别伤害死亡情况

2.3 伤害死亡年龄、性别特点

60岁及以上年龄组伤害死亡年平均死亡率最高,为125.29/10万;1~14岁组伤害死亡年平均死亡率最低,为14.71/10万。0岁组以意外机械性窒息为主,占该组伤害死亡的44.24%;1~14岁组以淹死为主,占该组伤害死亡的47.74%;15~34岁组以交通事故为主,占该组伤害死亡的47.83%;35~59岁组以交通事故为主,占该组伤害死亡的50.45%;60岁及以上年龄组以交通事故为主,占该组伤害死亡的43.34%。15岁及以上年龄组男性伤害死亡年平均死亡率多高于女性(表2)。

2.4 伤害死亡的地区分布

伤害死亡年平均死亡率从地区分布来看,农村高于城市。其中,淹死的年平均死亡率农村约为城市的8倍,触电的年平均死亡率农村约为城市的4倍(表3)。

2.5 主要伤害死亡变化

5年监测结果显示,成都市总的伤害死亡年平均死亡率有所下降,5年间意外跌落有所上升,占伤害死亡比例从2009年13.30%上升至2013年18.14%(表4)。

表2 2009-2013年成都市不同性别、年龄居民伤害死因构成(%)

表3 2009-2013年成都市居民伤害死因地区分布情况

表4 2009-2013年成都市居民伤害死亡变化趋势

3 讨论

伤害是全球各国面临的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伤害的高发生率和高致残率消耗着大量的卫生资源,给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1]。2009-2013年我市居民伤害死亡年平均死亡率为64.72/1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10.35%,居全死因顺位第4位。本研究结果显示,我市伤害死亡性别分布、死因顺位等情况和其他地区研究结果[2-3]较一致。鉴于伤害的防控工作可有效控制和降低伤害发生和死亡,就我市而言,伤害防控工作应优先关注以下几点:

3.1 性别差异

我市男性伤害死亡年平均死亡率多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在社会、家庭生活中角色分工有关。男性承担着更繁重的工作及生活负担,更易暴露于驾车、户外作业等易发生伤害的环境。因此,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进一步加强预防男性伤害死亡[4]。

3.2 主要伤害死亡原因

交通事故已成为伤害死亡第1位死因[5]。其中,15岁及以上年龄组交通伤害死亡所占比例最高,可能与交通工具日益增多相关。因此,应将交通事故纳入慢性病预防控制规划,加强社会公民的交通安全教育,同时加强政府各部门间的协调合作,加强交通法规的实施执行力度,改善交通环境[6]。意外跌落是伤害死亡第2位死因,并且是老年人伤害死亡第2位死因。应强调家庭对老年人的安全监护,做好骨质疏松等老年病的预防[7]。自杀位于伤害死亡第3位[3]。应加强人群心理健康教育,倡导心理健康的自我保健,开展相关的心理咨询服务,减轻人群的心理压力。必要时针对高危人群实施心理干预,从而降低自杀率。淹死是儿童和青少年伤害死亡第1位死因[8]。应高度重视该年龄段人群的健康教育。家长要配合学校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同时政府相关部门需加强对水库、河流、游泳场馆的管理。意外中毒位于伤害死亡第4位。应加强群众饮食方面的健康教育,告知其各种动植物的特性及食用方法,从而减少意外中毒的发生[9]。意外机械性窒息是0岁组的主要死因,应该针对0岁组家长或监护人,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其责任感与安全意识,从而降低意外机械性窒息的发生。总之,不同年龄组死亡主要原因有区别,这与国内相关研究[10]一致。应该充分考虑年龄因素,根据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采取不同的预防控制措施,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工作[11],降低伤害死亡的发生。

3.3 城市和农村分布

农村的伤害死亡年平均死亡率高于城市,以淹死和触电最为突出。应该加强农村地区的伤害预防控制工作,加强相关的健康教育,提高农村人群的安全意识,尤其是自然水域的管理、留守儿童的监护以及安全用电的宣传教育。

[1]周曦斓,王静,李小攀,等.2002-201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伤害死亡流行趋势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23(3):235-237.

[2]吴黎明.西宁市2010年伤害致死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2):288-289.

[3]朱爱娅,张益霞,叶红兵,等.2004-2005年贵州省疾病监测点居民主要死因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医药月刊,2007,4(9):84-86.

[4]袁昆华,范义兵,饶东平.江西省安义县2005年居民死因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16(4):425-426.

[5]杨功焕,周脉耕,黄正京,等.中国人群1991-2000年伤害死亡的流行趋势和疾病负担[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3):193-198.

[6]温金锁,戚玉琴,田辉,等.2009年宝鸡市居民死因监测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19(1):99-100.

[7]祝寒松,黄文龙,吴生根,等.福建省2008-2010年老年人伤害死亡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2,18(2):33-35.

[8]伍啸青,戴龙,魏云,等.厦门市居民2002-2009年伤害死亡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2,16(2):105-108.

[9]杨婕,周金意,覃玉,等.江苏省2003-2005年居民损伤和中毒死亡水平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14(11):1115-1118.

[10]翁兵,周荣群,沈超华,等.梅州市五华县2006-2007年居民死因监测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8,24(23):2565-2566.

[11]李秀霞,罗燕,陈伟强.2008-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居民伤害死亡原因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2,28(9):762-764.

猜你喜欢

死因成都市交通事故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成都市青羊区:推行“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
对上下班交通事故工伤认定的思考
《闹科场传奇》述介——兼及张懋畿死因
预防交通事故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6年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居民死亡现况及去死因期望寿命分析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死因
一起高速交通事故院前急救工作实践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