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助力上海三菱创造更和谐的生活空间
2015-12-06沈吟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沈吟(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标准化助力上海三菱创造更和谐的生活空间
沈吟(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2014年10月16日,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的第50万台电梯正式出厂,并将安装于上海大虹桥地区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这是继上海三菱在中国电梯行业第一个突破10万台(2004年10月)、20万台(2008年11月)、30万台(2011年6月)和40万台(2013年6月)后的又一新纪录。在技术创新方面上海三菱也同样创造了中国电梯行业多项第一——在行业内率先推出变压变频调速、能量反馈、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可变速、终端层电子强制减速装置等创新技术。上海三菱一路奋发前行的动力是源于“创造更和谐的生活空间”这一企业理念所蕴含的使命感。正如“创造更和谐的生活空间”的内涵——“电梯不再仅仅是一种垂直交通工具,而应被看作是一个人类社会融汇交流的场所。制造和销售品质无瑕的电梯不是我们唯一的任务,我们始终把电梯视为文明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赋予我们的使命是为现代社会缔造一种和谐。”,上海三菱对电梯质量的理解不仅仅局限于电梯设备本身的品质,而是基于电梯服务于建筑、城市、生活空间的大视角,始终为用户、社会着想,为电梯乘客提供安全、舒适的乘运空间,为社会提供和谐的生活空间,使电梯真正成为建筑这一城市凝固音乐中的灵动音符。
发展实践证明,标准化——为了在既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促进共同效益,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确立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以及编制、发布和应用文件的活动——在践行“创造更和谐的生活空间”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 “安全”是和谐生活空间之本 标准是“安全”之规
电梯已成为现代社会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每天有上亿人次乘坐电梯。电梯质量关乎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安全是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之一,电梯安全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生活空间和谐程度的感知。电梯安全规范是有关各方依据风险评价的科学方法,通过识别与电梯相关的危险、评估风险的系统过程,所形成的免除了电梯不可接受的风险状态的标准化文件,其中凝聚了电梯安全有关各方的经验和智慧,也包含了电梯事故案例所总结出的深刻教训。这类标准化文件规范了电梯整机、部件的安全性能,是指导电梯设计、制造(含安装、改造、修理、维护)、使用以及检验等相关工作的重要依据,是保障电梯安全的重要技术支撑。
上海三菱积极参与我国各类电梯标准的制修订工作,通过在标准制定过程中的研究以及与各参与方的交流、讨论,为形成能反映最新技术水平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技术条款贡献了我们的实践经验以及技术力量。上海三菱是全国电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96)副主任委员单位,SAC/TC 196电梯工作组(WG1)副组长单位,SAC/TC 196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工作组(WG2)组长单位,参与了SAC/TC 196归口的所有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的制修订。作为SAC/TC 196/WG2组长单位,上海三菱尽职地协助SAC/TC 196组织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专业领域的国际、国内标准化交流活动,为我国电梯行业提供了了解国际相关领域标准化发展最新信息的窗口,也为我国实质参与相关领域国际标准化活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积极组织相关标准化活动、参与相关标准的制修订是上海三菱担当起社会责任的实际行动,通过这一过程也使上海三菱对电梯安全标准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为产品严格执行安全规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严格执行国家标准的基础上,上海三菱积极对标国外先进国家、企业的标准,公司成立之初就在国内率先推出“实现轿厢中竖立的烟卷和硬币在运行时不倒”的变压变频(VVVF)驱动电梯,为上海三菱电梯后来以“上上下下的享受”而扬名打下了基础。在对标日本三菱设计基准的同时,通过自主创新形成了上海三菱的产品开发设计标准体系,
组建了获得CNAS认证的中心实验室,在标准体系的规范下开展电梯产品开发设计工作,对新开发的电梯部件、整机执行严苛的可靠性试验、评价标准。上海三菱的电梯部件可靠性评价标准也为相关国家标准、安全技术规范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2 “有序”是和谐生活空间之形标准是“有序”之基
设计、制造决定了电梯产品的内在质量,但电梯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还涉及许多可能会影响其安全性、预期性能、乘客体验等的各种因素,例如:与建筑的接口、安装、修理、改造、使用等, 如何让这些纷繁复杂的因素变得“有序”并围绕电梯安全、可靠、舒适的目标产生有益的影响,需要标准化发挥其“在既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促进共同效益”的重要作用。
作为安装于建筑中的机电设备并且是服务于建筑的垂直交通工具,为确保电梯在预定使用条件下使用、充分发挥不同规格电梯产品的技术特点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在确定电梯规格前用户应与电梯制造商就环境条件(例如:温度、湿度、污染等级)、建筑交通流量分析、规格选型(例如:载重量、额定速度)、土建布局、装潢搭配等进行充分沟通,以求建筑与电梯之间接口的匹配、协调。媒体报道中的居民抱怨电梯性能不佳(例如:候梯时间长)的情况,究其原因不少是当初电梯选型时未充分考虑建筑的实际交通需求。电梯用户与制造商之间协商的内容,对于用户是将环境条件、交通流量等转化为对电梯的产品要求,对于制造商是确定产品设计输入的相关内容,而产品设计输入的内容对于电梯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和维修性非常重要。但这不是凭电梯制造商一己之力可以解决的,而是需要用户与制造商协商一致,更需要用户对电梯这一特种设备技术特点的理解,例如:一些建筑土建尺寸涉及电梯安全规范所规定的保证尺寸,是不允许迁就的;再如:考虑到电梯的服役时间较长,建筑交通流量分析需要一定的预期,而这需要用户对建筑的功能、使用做好较长远的规划。在长期电梯售前服务工作经验基础上,上海三菱总结形成了标准化的作业流程,营销团队全程提供“顾问式”主动营销服务,与客户共商最佳合同方案。今年,上海三菱参与了上海市地方标准《电梯选型指南 第1部分:住宅电梯》制定项目,希望通过在该地方标准编制、实施中的研究、探索,分享我们的经验,更好地为广大电梯用户提供服务。
电梯的安装和维护也是保证电梯质量极为重要的一环。安装质量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电梯以零部件形式出厂,总装配在安装现场。电梯安装环节众多且环环相扣,任何一个节点有瑕疵都会影响电梯的最终质量,这就需要整个安装作业流程“有序”进行。上海三菱推行“安装质量100%受控”,实施从安装合同签订直到安装验收、竣工移交等13个流程节点全过程信息化管理的标准化作业程序。电梯使用频繁,整个生命周期里总行程达数万公里,开关门达数百万次,日常维保必不可少。上海三菱根据产品特点,制定了标准化的日常维保工作程序,为了方便客户召修,开通了8008203030/4008203030全国服务免费热线,并建成了面向全国的“用户服务中心”, 24小时提供销售、安装、维保、更新改造的各类服务咨询、应急处理及主动回访等呼叫服务。
3 “创新”是和谐生活空间之翼标准是“创新”之依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电梯安全、便利的需求日益提高,这也促使电梯行业不断追求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作为行业的排头兵,上海三菱始终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并举的技术发展战略,孜孜以求更安全、更可靠、更舒适、更节能的电梯产品。上海三菱以针对高速电梯的安全保护技术、大容量的驱动和控制技术、振动和噪声抑制技术、能耗降低技术等高速电梯关键技术研究、攻关为引领,不但实现了自主技术高速电梯产品的重大突破,也带动了公司电梯产品线技术水平的整体提高,例如最初用于中高速电梯的能量回馈技术也在上海三菱低速电梯产品上广泛应用;同时大大提升了开发设计的管理水平,构建起了驱动控制系统开发、软件开发、曳引机设计开发、装潢开发、EMC测试以及可靠性测试平台等研发平台,培养了一支技术扎实、经验丰富的人才队伍。上海三菱也始终保持对相关技术领域发展动态的敏锐洞察,信息技术的发展预示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这对公司一直坚持的“专业人员实施日常维保,并运用专业维修计算机、预诊断软件技术开展预防性维保”的电梯维保理念而言又是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由于有着长期的技术研究、积累,公司在行业内较早开发出了基于GPRS/3G等技术的“电梯远程监视系统”,对于签约客户,上海三菱运用“电梯远程监视系统”将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电梯组织成物联网,对电梯运行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分析,一旦发现异常/故障的隐患就在第一时间自动向分公司、维保站发出急修信号。
在欣喜地看到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在我国电梯行业不断涌现的同时,也需要加快相关标准体系的建设,规范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与现行标准要求同等安全性的评价,对技术成熟的应及时纳入相关标准。上海三菱参与编制的《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 风险评价和降低的方法》(GB/T 20900—2007)、《电梯安全要求 第1部分:电梯基本安全要求》(GB 24803.1—2009)、《电梯安全要求 第2部分:满足电梯基本安全要求的安全参数》(GB/T 24803.2—2013 )、《电梯安全要求 第3部分:电梯、电梯部件和电梯功能符合性评价的前提条件》(GB/T 24803.3—2013)以及《电梯安全要求 第4部分:评价要求》(GB/T 24803.4—2013),规定了如何对电梯整机、部件或技术进行风险评价的系统方法,促进了现行国家或行业安全标准没有涉及的电梯技术自主创新,同时保证维持同等安全水平。
未来,我们希望继续与有关各方共同担当起不断完善、提升我国电梯标准技术水平的责任,用高标准来确保电梯产品的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