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2015-12-06彭景涛

中国领导科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同质化理学个性化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第一,培养个性化的素质还是共性化的素质?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对“素质”一词的理解,而这种理解与我们的文化传统是联系在一起的。豪放不羁的李白在唐朝受到普遍的崇拜,明朝的李贽却因其个性化的思想追求受到社会的冷落与孤立。这两位有着鲜明个性的人的处境之所以完全不同,是因为文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唐朝的社会可以接受各种各样的怪才,明清社会却不可以,其原因在于程朱理学的思想统治。程朱理学要求每个人按照同样的人格目标去修行,其结果必然会造成人们在追求习惯上的同质化。我们今天对同质化的不自觉追求,源于这种文化精神的长期积淀。可是,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彻底改变了模样。人活在这种环境中,需要有应付这种环境的能力,这便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主要功能。而要成为社会的精英,则必须具备创新的能力。至于科学研究、对信念的论证,都必须奠基于创新能力之上。无论是应付复杂环境的能力,还是创新能力,都指向一个方向:有明确倾向性的而非全面的发展。

第二,培养有知识的人还是会思考的人?现代教育最重要的内容是科学。“科学”一词,既包含大量的科学研究结论(知识),也包含科学思维、科学探索的方法。从小学到大学,我们的重点显然在于前者。有许多老师说,进入研究生阶段,教学方法就由原来的“授之以鱼”变为“授之以渔”。所谓的“渔”,也就是研究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在这些教师看来,本科及以下的教育阶段,就是把“鱼”(即知识)喂给学生,这也就是他们的教学目标。如果教育的目的是“授之以鱼”,可以说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可是,在人的思维最活跃的时代,我们不注重培养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却要等到这种兴趣被成千上万的“鱼”撑得失去味觉之后再教,是不是很荒唐呢?

(《同舟共进》2015年第3期 彭景涛/文)

谢飞 书画作品

猜你喜欢

同质化理学个性化
文理学人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征稿简则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立足“小我” 彰显“大我”——家国情怀类作文如何避免同质化表达
怎样看待农产品电商的同质化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征稿简则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同质化叙述中的价值重构——从韩剧《太阳的后裔》说开去
同桌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