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飞行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建设评估方法
2015-12-06令张纯林
◎ 付 令张纯林
浅议飞行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建设评估方法
◎ 付 令1张纯林2
机场区域内的飞行事故发生后,机场及时、有效开展应急救援是控制、减轻和消除灾害损失的关键。依据“人机料法环”原则,从机场的组织管理体系、预案体系、人员培训、设施设备、作业环境等各个角度,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方法对其救援能力进行评估。
机场 应急救援 飞行事故 模糊评价
按照事故致因理论,在特定环境下,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危险源突破人、机器、技术等层层防护后,导致飞行事故的发生,并造成公众和社会不可接受的严重后果。及时、有效开展应急救援是控制、减轻和消除灾害损失的关键。
1.机场应急救援
1.1 法定应急救援职责
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国民用航空应急管理规定》(CCAR-397部)、《民用机场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管理规则》(CCAR-139部)等法律、法规和规章要求,结合国家、省、地三级飞行事故应急预案,机场及其邻近区域飞行事故发生后,民用机场在地方政府领导下、民航局方的指导下,承担应急救援的协调指挥职能。民航四川监管局作为中国民航局在四川地区的分支机构,负责对四川地区机场、航空公司、空管单位、飞行院校等单位应急管理工作进行监管。四川监管局在对运输航空公司、通用航空公司、机场等各类民航单位的应急工作评价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1.2 机场应急救援的分类
相关法规和标准都将应急工作分为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应急救援、恢复重建等阶段。民用运输飞行的运行控制权力在航空公司,经历了航空公司主导的应急处置,仍然导致的飞行事故,应急管理自然进入到应急救援阶段。在应急救援阶段,实施的主体为机场。飞行事故的救援等级分为原地待命、集结待命、紧急出动三级,与事故灾害类突发事件和飞行事故的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并非一一对应,但有一定内在联系。
2.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指标体系与权重
图1 机场应急演练
2.1 指标体系
评价机场的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涉及方方面面,为分清轻重缓急,我们尝试使用层次分析法,将主观感受量化。依据“人机料法环”原则,以及《民用机场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管理规则》(CCAR-139部),将评价分为以下方面: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与职责、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设施设备、应急救援人员、日常管理与演练五大类。
2.2 权重确立
对这五个方面,建立一个比较矩阵,依据行元素比列元素的重要性赋值,赋值范围从1到9。赋值采用机场管理和应急管理专家打分算数平均的方法。行元素比列元素同等重要,则值为1;行元素比列元素稍微重要,则值为3;行元素比列元素明显重要,则值为5;行元素比列元素强烈重要,则值为7;行元素比列元素极端重要,则值为9。中间值为介于两者之间的情况,如数字8表示行元素比列元素的重要性介于强烈重要和极端重要之间。总体上,专家认为“应急救援预案”相比“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与职责”的重要性为3,则在“应急救援预案”行与“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与职责”列的交叉处填上3。以此类推。
表1 各项指标的重要性比对
这个表实际上是一个矩阵,可以利用EXCEL、MATLAB、MCE等常用软件,算出该矩阵的特征值5.48和特征向量。这个特征向量表示了权重,即(0.06,0.11,0.33,0.27,0.23)。表示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与职责占6%,应急救援预案占11%,应急救援设施设备占33%,应急救援人员占27%,日常管理与演练占23%。
事实上,需要进行检验。一致性比率CR=一致性指标CI/随机一致性指标RI,越小越好,一般应小于0.1。其中,一致性指标CI=(特征值-阶数)/(阶数-1)。而随机一致性指标RI可以查表得到,常见的有:一阶0,二阶0,三阶0.58,四阶0.90,五阶1.12。在这里,CR=0.1,符合要求,表明指标权重可用。
3.监管与模糊评价
依据以上权重,我们在设施设备、人员队伍建设、演练和培训方面监管中投入较大精力。检查组针对机场的五大方面,依据检查条目进行等级打分。
3.1 以人员方面为例进行模糊评价
多位监察员评分,进行综合模糊评价。建立评价集V={好,较好,一般,差}。各元素分别表示各等级的得分比例。如应急救援预案方面,(0.6,0.3,0.1,0)表示60%的专家打分为好,30%专家打分为较好,10%专家打分为一般,没有专家认为差。依据最大隶属度原则,总体得分应当为好。
人员方面,我们也得到一个评判矩阵,各行分别表示人员组成及资质、人员数量、培训教育三方面的得分情况。如第一行表示,40%的专家认为人员组成及资质为好,30%认为较好,20%认为一般,10%认为差。人员数量、培训教育方面类似。
人员组成及资质、人员数量、培训教育三方面的权重也可用两两比对法得到人员方面的权重向量(0.2,0.5,0.3)。
人员方面的综合评判结果=人员方面的权重向量。人员评判矩阵
=(0.2,0.5,0.3)。
=(0.23,0.35,0.29,0.13)。这个结果表示,23%的专家认为该机场应急能力建设的人员方面为好,35%专家认为较好,29%认为一般,还有13%认为不好。
最常用的算法为加权平均法,即行向量元素与列向量元素相乘并求和,是标准矩阵乘法。这个计算过程,也可以通过EXCEL实现。函数为mmult(权重向量,评判矩阵),得到一个值,选中该值,按F2,再三键齐下:Ctrl+Shift+Enter,得到评判结果。
3.2 综合模糊评价结果
同理,得到急救援组织机构与职责、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设施设备、日常管理与演练的评判向量。将这五个行向量组成评判矩阵。
综合评判结果=权重向量。评判矩阵
=(0.06,0.11,0.33,0.27,0.23)。
=(0.316,0.287,0.273,0.124)
以上结果表示,31.6%的专家认为该机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为好,28.7%专家认为较好,27.3%认为一般,还有12.4%认为不好。总体上应介于好和较好之间。
4.评分解读及对策
从上述评判矩阵看,设备和人员是弱项,日常管理与演练也偏弱。而这三项重要性却很高,分别占到0.33,0.27,0.23,需要重点抓好。
4.1 组织管理
组织管理上,立足于现有的应急处置条件,不断完善专业应急救援体系。抓非专业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教育培训,使非专业应急队伍作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有力补充,将在突发事件处置的现场救援、简单救助伤员、疏导旅客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应急救护能力上,要求机场与地方签订协议,作为协议单位,医院能够及时有效的提供医疗救护服务,更大程度的保证了机场的安全和发展。定期检查机场24小时值班部门的人员在岗情况,通过一系列的检查,确保机场遭遇突发事件时,能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4.2 预案体系
预案方面,预案没有细化到部门、岗位。一些单位的法律法规规章预案库等基础性工作做得不够。缺失这些资料,让相关单位对应急工作横到边、纵到底的认识不够全局、系统,也不利于开展培训教育工作。在预案编制方面,各单位水平有高有低,不同程度存在针对性、操作性不强的问题,覆盖面不够、处置程序不明晰的现象。个别单位建立的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很多只是公司层面的,具体到部门、到岗位如何细化落实,快速检查单、规范化的信息报送流程、格式等还需进一步完善。我们要求机场对航空器失事、航空器空中故障、航空器受到非法干扰、航空器与航空器、障碍物相撞的应急救援行动制定程序化安排,每月核查并视情下发各应急救援成员单位应急联络方式,设立对讲系统群发器、广播系统客户端等,确保在应急情况下信息传递及时,应急救援命令的及时下达,应急救援工作及时有序开展。
4.3 人员队伍
人员方面,培训教育是弱项。建议多管齐下:一是讲授应急救援知识,传授应急救援技能。结合民航运行实际和部门岗位职责的具体应急处置培训要加强。二是加强宣传,增强机场员工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的紧迫感和主动性。
4.4 设施设备
设施设备上,消防应急救援装备不足,难以保障消防需要。我们督促机场严格执行车辆管理规定,确保车辆及应急救援物品时刻处于适用状态。对消防干粉车及时进行氮气充装。
4.5 应急演练
演练方面,我们认为有脚本的演练和无脚本的演练都很重要,可以让不同程度的应急救援群体得到锻炼。目前看来,培训内容的系统性、针对性还需要加强。演练科目、项目不够全面,专项演练较多,综合性的各单位联动的演练偏少。演练对真实情境的模拟程度不高,实战性不够。在突发情况发生时,出现应急处置思维紧张,应急工作开展混乱的情况。演练周期也不规范,记录不够完整,总结提高做得不够。
此外,对不同情境下的应急处置,如何根据其性质、特点、发展趋势,确定最佳处置方案,需要相关理论知识支持,也需要案例、经验、情境等隐含知识支撑。案例库的建设亟待加强。
作者单位:
1.民航四川监管局
2.中国民航大学 安全学院
[1]王湛.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过程及能力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
[2]中国民用航空局. 民用机场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管理规则[S].2011
[3]徐吉辉,楚维,周镜,周磊.基于AHP-FCE的航空应急救援能力评价研究[J].航空维修与工程,2012,(1):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