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省级地震应急救援训练基地科普馆建设的几点问题

2015-12-06赵晶鲁长江赵建军吴今生

中国应急救援 2015年4期
关键词:科普馆防震减灾

◎ 赵晶 鲁长江 赵建军 吴今生

浅谈省级地震应急救援训练基地科普馆建设的几点问题

◎ 赵晶 鲁长江 赵建军 吴今生

阐述了省级应急救援专业队伍训练基地中防震减灾知识教育科普馆建设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并提出了解决办法与策略。

陈展设计 运营管理 数字化科普馆

前言

四川省地震局为完善我省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救援能力,促进防震减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正在建设省级应急救援专业队伍训练基地,该基地的建成,将弥补我国应急救援专业训练基地太少的不足,以及解决多年来地震紧急救援队缺少综合性、专业性、经常性的知识、技能和体能培训场所和训练场地的问题。基地综合楼一层主要用于防震减灾应急救援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其建设目标为建立一个为参观者提供地震科普知识宣传,同时作为辅助基地的防灾减灾知识教育工作开展的地震防震减灾知识教育科普馆,建设规划总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布展面积4100平方米。该馆为目前我国唯一的,由地震专业部门独立承建的,陈展规模最大的,以地震应急救援为主题的科普教育基地。它建成后将成为四川省地震局社会服务的重要窗口, 并代表着四川省地震局的社会形象。因此,我们要以“高标准、严要求”为基本出发点来建设它。该馆的建设具有规模大、影响力大、质量要求高、专业性强等特点。在该馆建设过程中有诸多问题是我们在探索中逐渐解决的,还有很多问题仍在探讨中寻求答案。本文旨在阐述我们建设地震防震减灾知识教育科普馆中所遇到的几点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探索。

1、科普馆展示内容及展项专业性问题研究

图1 地震应急救援训练基地科普馆总体效果图

科普馆的设计主要包括展品和布展工程两个方面。展品包括展示内容及展项的设计,而布展工程主要为展厅布展及展品的二次包装。其中,展示内容及展项的设计是科普馆设计的重中之重,它决定了科普馆的定位,表现出科普馆的专业性、独创性、创新性,并影响到科普馆的可持续性发展。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我国大部分科普馆的设施和展示教育手段都比较陈旧,部分科普馆的展览和展品缺乏创新,简单模仿、相互雷同的现象十分普遍,展览只是单纯的展品罗列和堆砌,缺少清晰的展览设计理念和主体思想。面对这些经验教训,我们应避免重蹈覆辙。我们的科普馆设计目标明确,以汶川、芦山等典型地震为背景,结合典型应急救援案例,让观众认识地震、体验地震,收获防震减灾知识,学习自救、互救等地震应急救援知识技能。我们的主题也很明确,体现“科技和科普”的主题。为此,科普馆将大量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信息可视化技术手段等,做到陈展方式多样化,陈展手段有技术创新。

在科普馆建设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像我们这种专业性较强的科普馆设计,常规的陈展设计单位很难独立完成。常规的陈展设计单位在地震专业性方面明显不足,难以保证对科普馆建设目标的准确把握。因此,科普馆的陈展设计必须有地震专业研发团队的支持。为此,四川省地震局基地建设指挥部抽调了一批专业人才,组建了一支高素质、专业性强的研发团队,为科普馆的设计进行专门研究,并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以保证项目的高质量完成。该团队的工作内容主要围绕着陈展设计专业性这一主题开展,主要工作包括地震基础素材数据库的建立、地震相关知识点选用、地震灾害情景及应急救援典型场景的建模等等。

此外,“省级应急救援专业队伍训练基地”已建成三向六自由度地震虚拟仿真运动平台系统[1]。该运动平台将为体验者提供特定震级、特定烈度的地震体验。配合地震虚拟仿真运动平台的体验效果,当体验者体验结束后,通过在地震科普知识陈展区接触文字、图片、视频、特色创意展项等形式的地震科普内容,可更深刻地了解地震知识,提高防震减灾意识。

图2 地震应急救援陈列室展项分布示意图

2、科普馆运营管理体系建设问题研究

科普馆建成后,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日常运营管理。运营管理的水平直接关系到科普馆作用和功能的发挥、直接关系到科普馆的未来可持续发展。国内科普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传统展馆到现代展馆的发展都很迅速。在不同时代,科普馆运营管理的思想理念、对象内容、方法手段、运行机制等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科普馆的运营管理工作正在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和方法体系,既有一般管理工作的特征,又有其自身特点和规律。运营管理比较成功的科普馆,他们的运营管理工作各具特色,但其中有些认识和实践具有普遍规律性和广泛适应性。为此,我们调研了一批独具特色且成功运营的科普馆,通过研究他们的运营管理规律,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我们的运营管理办法。 调研中我们除了了解了目标科普馆的一些基本运营管理制度,如组织结构建立、部门职能、日常运维管理条例,还深入了解了以下问题:

2.1 运营经费

充足的经费投入,是提高科普馆运营管理水平的基本保障条件。经费不足一直是困扰我国科普馆发展的老大难问题。从世界范围看,科普馆的运行经费主要来自三个途径:政府拨款、社会捐赠和自营收入。即使是在发达国家,目前也还没有一家科普馆能离开政府支持、完全靠自身的创收维持正常运营。目前,大多数科普馆在自营创收方面动足脑筋。首先是收取门票,并实行灵活的票务策略,针对不同的的对象制定套票、年票、团体票、亲子票等不同票种,旺季与淡季不同的票价,划出一些特定的时段对全社会免费开放等;还有的开设商店,出售能反映该科普馆特点的有教育意义的文化用品或旅游纪念品;也有与教育机构合作,从事一些支持当地中小学校科技教育的项目,举办青少年馆营及科学营地等等,获得一定收益。在发达国家,公益性机构和盈利性机构有着严格的法律界限,公益性机构不能以盈利为目的,自营收入被严格限定在一定范围内。

2.2 人才支撑

在影响科普馆运营管理的众多因素中,人才因素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能不能建成科普馆,取决于当地政府部门的重视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建成之后能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和功能,则取决于本馆的人才水平。在大多数科普馆中,从事业务工作的各类人员所占比例很低。专门从事展教业务工作的、具有多方面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有一定研究和创意能力的人员更少。这不仅造成日常展教业务工作水平低下,影响运营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且无法适应科普馆工作需要不断提高质量、不断创新的新形势。在这方面基地配备了高素质的地震科普专业人员,与此相应人事管理制度也正在建立,配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提高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素质,增强面向市场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2.3 展品创新

科技展品不同于艺术展品,因为它要展现的是复杂、玄妙、抽象的科技知识、现象和原理,而且面对的是不同知识背景、不同学习习惯的观众。因此,在展品制作方面,我们有专业的开发人员,且还将借鉴美国旧金山探索馆(以开发深受观众欢迎的展品而世界闻名),请馆外的科技人员、教育工作者和艺术人员参与展品开发工作。

2.4 宣传渠道

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宣传,让社会最大限度地了解科普馆。通常可采用的方法是出版科普读物,对科普读物有强烈兴趣的人,不少是科普馆的现实和潜在观众。普及读物传播迅速、传播面广,是最有效的宣传方式之一。另外,科普馆要吸引观众,首先要做到有“人气”。招聘青少年学生和退休的科技人员志愿者担任展览的辅助阐释人员。这些工作人员能赋予科普馆以生气与活力,创造相关的环境,鼓励群众参与展览并进行相互交流。

2.5 节支环保

科普馆运营成本巨大,为了科普馆的可持续发展,管理中既要考虑“增收”,还要注意“节支”,尽可能降低展品维护、损耗材料、服务人员、水电等费用。同时,建设及运营过程中,多采用先进科技技术、环保措施、节能措施,争取打造成绿色科普馆。

3、数字化网络科普馆建设问题研究

我们的科普馆要走创新之路,必须紧跟当今科技发展的步伐。目前,在科技展馆建设中最为前沿的发展方向之一,就是数字化网络科普馆。网络数字科普馆是采用互联网、数字化展馆、富媒体展示、网页游戏、交互式动漫、三维虚拟技术等现代化数字手段,让群众通过网络接触趣味性、互动性的科普资源,在娱乐过程中轻松获取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

网络数字科普馆采用大量虚拟现实技术,即可以实现对传统科普馆的网络展馆虚拟重建,还可以开发基于虚拟现实的互动体验项目。IBM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对北京故宫进行整个故宫的数字模拟,人们可以在网上直接看到三维数字化的故宫。目前,孔庙、秦始皇兵马俑等国内知名博物馆都有进行这方面的开发。另外,网络数字科普馆的虚拟体验开发也非常有效,人们像打游戏一样浏览数字科普资源,增强了人们学习的主动性[2]。

网络数字科普馆可以使公众足不出户便可通过网络数字科普馆感受科学知识的无穷魅力,满足对科普知识的需求,同时可以促进科普资源的网络共享。目前,我国应急科普资源存在着资源分散、亟待统一的问题。我们建设数字化网络科普馆,也有利于地震应急科普资源的共享与统一。

另外,实体科普馆的建设和运营维护成本很高,而数字化网络科普馆在这方面有非常大的优势,调研显示数字化网络科普馆的成本仅为实体科普馆的几十分之一,甚至更低。

4、结论

国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了39个重大选题,“我国灾害应急体系建设研究”列为其中之一。灾害应急体系建设中,很重要的一项措施是做好应急科普宣教工作,这对于增强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提高各级组织的应急管理水平,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防震减灾知识教育科普馆的建立是必须的,是适应时代需求的,在今后防震减灾事业又快又好科学发展中定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图3 基础常识展示分区设计效果图

作者单位:四川省地震局

[1]赵晶.地震模拟振动台的发展及应用 [J]. 四川地震,2014,(3)

[2] 贺雪晨,陈振云,周自斌.虚拟现实技术应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科普馆防震减灾
山东玉米主要逆境及抗逆减灾技术
中日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对比研究
扬州市全力做好防汛减灾准备工作
防震演练
是谁帮汽车停下来
汽车的大动脉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来势汹汹的肺炎
飞机“长脚”只是为了站在地上吗
家庭防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