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转型需畜禽养殖小区助力
2015-12-06周爱国江苏省新沂市农业委员会
文│周爱国(江苏省新沂市农业委员会)
畜牧业转型需畜禽养殖小区助力
文│周爱国(江苏省新沂市农业委员会)
从提升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角度出发,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家就已经开始谋划畜牧业转型升级,由于当时畜牧从业者的资金规模相对较小,资本对畜牧业的投资力度不足,金融机构对畜牧业的支持力度亦十分有限,畜牧主管部门将发展畜禽养殖小区,作为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初始手段。现有的畜禽养殖小区,相当部分是在2000年前后近十年时间内建成的,对畜牧业转型升级起到了示范、引领和促进作用。
2005年后,由于畜牧业投资收益率与钢铁、纺织等传统行业比,有了明显的优势,产业资本和社会资本流入畜牧产业的速度明显加快,单个养殖主体的畜禽规模养殖进入快速发展期,再加上政府对畜禽规模养殖的大力扶持,单个养殖主体的畜禽规模养殖场,成为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式。与此同时,畜禽养殖小区因动物防疫、内部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发展势头明显减缓。畜禽养殖小区到底利大弊大?畜牧业转型是否需要畜禽养殖小区继续助力?畜禽养殖小区如何扬长避短?
一、畜禽养殖小区的利与弊
从广义角度看,畜禽养殖小区属于规模养殖范畴,也可以说是多养殖主体的规模养殖场,是将规模相对较小的同类养殖主体,集中在一起,在同一地点,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独立生产经营的养殖方式。其有利之处与规模养殖场相似,可以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便于管理,可以推行标准化养殖,可以消除分散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可以改善农村面貌,提高村民生活品质。
畜禽养殖小区与畜禽规模养殖场主要区别是其养殖经营主体,前者是多个主体,后者只有一个主体,由于多个主体同时在一个小区生产经营,不同主体文化程度、技术水平、管理经验、经营思路各异,前者的疫病风险明显高于后者。软件建设滞后、内部管理困难、存在防疫隐患,是制约畜禽养殖小区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兴利除弊、扬长避短,畜禽养殖小区才能助力畜牧业转型。
二、助力畜牧业转型
发展规模化养殖和标准化养殖,是畜牧业转型升级的两大目标。这一转型,一开始由畜禽养殖小区担当先锋,后由畜禽规模养殖场接棒,可谓史无前例、如火如荼、成绩卓著。目前家禽、生猪、牛羊的规模养殖比重,差不多达到80%、60%、40%,除了畜禽规模养殖场外,畜禽养殖小区能不能继续助力畜牧业转型?答案是肯定的。
客观地讲,上述畜禽规模养殖比重已经不低,靠发展畜禽规模养殖场提升规模养殖比重,有一定的空间,但这种空间越来越小,难度越来越大。剩下20%家禽、40%生猪、60%牛羊零散养殖户,长期靠畜禽养殖谋生,养殖历史悠久,资金规模较小,无其他一技之长和谋生手段,通过行政权力让他们放弃畜禽养殖,既不合法,也不合理,亦违背市场规则。维持现状让他们继续存在,不仅影响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广度和深度,更会影响新农村建设,面对两难选择,畜禽养殖小区可以继续助力畜牧业转型,政府可以提供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财政扶持资金,鼓励、引导、扶持畜禽零散养殖户共建和入驻畜禽养殖小区,同时限期拆除零散养殖圈舍,复垦零散养殖用地。畜禽养殖小区扬长避短的关键,是共建防疫屏障。
三、共建防疫屏障
1.共建防疫制度。畜禽养殖小区的特点是养殖经营主体多,其防疫隐患亦源于此。没有防疫制度,小区就是一盘散沙,就会各自为政,就会自行其是,就会自生自灭。建立包含专人监管、统一免疫、封闭管理、人员进出、规范消毒、病畜隔离、无害处置、入区检疫、杀鼠灭蝇、环保储粪等内容的防疫制度,并切实加以实施,是小区经营成败的关键。
2.共用免疫程序。免疫无疑是保护畜禽免受疫病侵害最有效的手段,畜禽养殖小区要配备专职兽医人员,从事畜禽防疫工作,要根据所在地区历年来的疫情状况,畜禽来源地的疫情状况,本小区的历年疫情,结合小区周边道路、车流、人流及野生动物活动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由全体养殖主体同步实施。
3.共享无害设施。免疫工作做得再好,消毒工作做得再彻底,也难免不发生疫情,对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置,是消灭和控制疫病传染源的治本之举。建设病死畜禽焚化、高压灭菌、生态发酵等无害化处理设施,由各独立养殖单元共享,不仅能防止疫情向外扩散传播,更能防止独立养殖单元之间的交叉传播。
4.共营养殖小区。由畜禽养殖小区多主体经营,所带来的畜禽疫病隐患和风险,可以通过软件建设、协调监管,来拉长防疫欠缺的短板,但要补齐到畜禽规模养殖场一样的水平,并非易事。可考虑通过小区内独立养殖单元的股份制整合、养殖圈舍租赁、协议托管、产权兼并,最终实现畜禽养殖小区的一体化经营,从经营机制上消除畜禽养殖小区的防疫隐患,降低疫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