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品质的饲料控制策略
2015-12-06王道坤山东省沂水县职业学校
文│王道坤(山东省沂水县职业学校)
牛肉的生产,是饲料营养成分在肉牛体内转化的最终结果。但饲料在提供营养物质的同时,可能还会携带某些有毒有害或不利的成分,这些成分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在肌肉、脂肪细胞和组织内沉积,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牛肉的安全性、商品性和营养性。牛肉品质与饲料息息相关,欲提升牛肉的品质,饲料源头上的控制措施必不可少。
一、牛肉安全的饲料控制策略
牛肉的安全至关重要,这是其作为食品的首要条件。药物残留、生物污染、毒物沉积是影响牛肉安全的外源性因素,而植物本身含有的某些毒素,则是影响牛肉安全的内源性因素。外源性因素的控制在于正确选择饲料,内源性因素的控制在于合理调制饲料。
1.防止药物残留。养殖肉牛,必须严格遵守《兽药使用标准》《饲料使用标准》等规范,否则,药物在牛肉内残留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如:抗生素残留可损害食用者健康,还可助长耐药性微生物的生长和耐药菌株的出现;硝基呋喃类药物残留除引起耐药菌株的产生外,还具有致癌作用;β-兴奋剂(如瘦肉精)残留使食用者出现心动过速、肌肉震颤和神经过敏等症状;激素残留可扰乱人体内分泌,具有致癌、致畸的危险。按照规定,肉牛生产中不能使用β-兴奋剂类、性激素类、具有雌激素样作用的物质、氯霉素及制剂、氨苯砜及制剂、硝基呋喃类、硝基化合物、催眠镇静类等8类药物和性激素类、催眠镇静类、硝基咪唑类等3类促生长剂。
即使是允许使用的药物,肉牛生产中也必须严格按照剂量要求和停药期规定。如:莫能菌素钠预混剂每头每天用量为200~360毫克,禁止与泰妙菌素、竹桃霉素并用,休药期5天;杆菌肽锌预混剂在每吨饲料中添加的剂量,3月龄以下的犊牛为10~100克、6月龄以下的犊牛为4~40克;黄霉素预混剂每头每天用量为30~50毫克;盐霉素钠预混剂在每吨饲料中的添加剂量为10~30克,禁止与泰妙菌素、竹桃霉素并用;硫酸粘杆菌素预混剂在每吨犊牛饲料中的添加剂量为5~40克,休药期7天。
农药的残留同样不可忽视。有机氯农药在饲料中的残留很高,通过饲料又可残留在肌肉内,对食用者造成危害。饲料中有机磷农药残留超标,会通过牛肉产品传递给人。青绿饲料最容易被农药污染,养殖户采集青绿饲料时必须谨慎,明确被农药污染或者怀疑被农药污染的饲料,一律不得使用。
2.防止生物污染。发霉变质的饲料含有霉菌毒素。霉菌毒素超过300种,如黄曲霉毒素可转移到肉牛的内脏和肌肉中,使食用者中毒。赭曲霉毒素致癌性更强。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T-2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烟曲霉毒素等,具有累加或相乘效应,若同时出现,其毒力将大大高于单一霉菌毒素的毒力,危害会更加严重。因此,养殖肉牛使用的玉米、豆饼等精饲料,必须干燥无霉变,一旦发现霉变,应进行脱毒处理,严重霉变的饲料绝对不能使用。
发生病虫害的饲料,也不能用于肉牛生产,否则,同样会影响牛肉品质。如:肉牛采食寄生蚜虫的黄花苜蓿,可引起感光过敏;采食患黑斑病的地瓜,常出现呼吸困难、间质性肺气肿、肝脏肿大和胰脏坏死。肉牛一旦患病,牛肉的色泽和风味将会受到严重损害。另外,肉牛生产不能使用肉骨粉等动物性饲料(蛋、乳制品除外),以保证牛肉的安全性不受影响。
3.防止毒物危害。如二恶英具有很强的亲脂性,既能对肉牛导致直接危害,又可能通过脂肪传递给人类。汞、镉、铅、砷、氟等都是有毒有害元素,也可在肉牛体内蓄积,超过一定的量后,将对食用者产生毒害,引起组织器官病变或功能失调。因此,养殖肉牛使用的饲料原料,必须来自无污染的地区。
某些饲料本身含有一些有毒有害成分,可能会对牛肉生产造成危害,养殖户需要引起重视。如:利用菜籽饼作饲料时,会产生具有抗甲状腺作用的物质——恶唑烷硫酮,这种物质对肉牛有害;亚麻中含有亚麻苦甙,经酶解后会生成氢氰酸,若肉牛食入过多,会引起中毒。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可直接或间接影响牛肉的品质。养殖户使用菜籽饼、亚麻籽饼作为肉牛的饲料时,需要控制用量,或与其他饼类混合使用。另外,使用石粉、磷酸氢钙等作为矿物质添加剂时,要注意选择氟含量不超标的产品,防止氟在牛肉产品中沉积危害消费者。
二、优质牛肉的饲料控制策略
牛肉的内在品质,由肌肉色泽、脂肪色泽和特征风味等要素共同决定。牛肉产品的这些特征,完全可以通过饲料手段进行合理调控,以提升牛肉品质、满足消费者需求。
1.控制肌肉色泽。日粮营养水平对牛肉的品质和产肉量有显著影响。研究表明,在低营养水平下,肉品中水分和蛋白质的含量相对较高,脂肪含量较少;高营养水平时,则是脂肪含量较高,水分和蛋白质含量较低。在良好营养状态下饲养的肉牛,肌内脂肪含量增加,胶原含量较低,肉品嫩度提高,品质明显较好。若肉牛长期处于不良的营养状态中,肌肉中糖原的贮备较低,则易产生DFD(干、硬、黑)样肉。肉牛生长期间用高蛋白质、低能量饲料,肥育期间用低蛋白质、高能量饲料,有利于形成大理石状花纹。因此,在肉牛的育肥期,应尽量提高混合精料的比例,保证肌肉间的脂肪沉积,生产出更受市场欢迎的大理石状花纹牛肉产品。
日粮中如果长期缺铁,会使肉牛血液中铁的浓度下降,导致肌肉中铁元素分离补充血液而含量不足,肌肉颜色因此变淡,这既会损害肉牛健康、妨碍肉牛增重,还会影响牛肉的感官性状。母牛育肥时可能肌肉色泽较浅,为加以改善,可在日粮中使用含铁高的草料,如鸡粪再生饲料、西红柿、格兰马草、须芒草、阿拉伯高粱、菠萝皮(渣)、椰子饼、红花饼、玉米酒糟、燕麦、亚麻饼、土豆及绿豆粉渣、意大利黑麦青草、燕麦麸、绛三叶、苜蓿等,也可在混合精料中配入硫酸亚铁,使每千克混合精料中铁的含量提高到500毫克左右。
维生素E能保持肌肉的完整性,日粮中缺乏维生素E,会导致肌肉发育不良。营养不良的肌肉,颜色苍白、松软、渗水,品质明显变差,食用价值降低。维生素E还具有抗氧化作用,在肉牛日粮中补充维生素E,能抑制脂肪氧化,缓解异味的形成,提高牛肉的嫩度,改善牛肉的颜色和品质,还可延长牛肉的货架期。研究表明,肉牛日粮中每天添加1500~2000单位的维生素E,牛肉的嫩度、颜色等指标得到明显改善。维生素E存在于各种饲料中,青草、青干草和谷实都是肉牛维生素E的丰富来源。但维生素E易被氧化,饲料中维生素E因储存时间长而不断减少。为提升牛肉的品质,应适当在肉牛日粮中添加维生素E。具体添加剂量应根据饲料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
2.控制脂肪色泽。牛肉脂肪的色泽,是决定牛肉商品性的关键因素。牛肉脂肪颜色以洁白而有光泽、质地较硬为最佳,这样的牛肉,脂肪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叶黄素和胡萝卜素等脂溶性色素沉积较少,因适合餐厨业的造型加工而受消费者欢迎,市场价格较高。要想使肉牛酮体的脂肪颜色洁白有光泽,可选择3岁以上年龄较大的肉牛进行育肥,同时,应给肉牛饲喂干草、秸秆、白玉米、大麦、燕麦、高粱、麸皮、麦糠、马铃薯、淀粉渣、椰子饼、豆饼、豆粕、啤酒糟、甜菜渣、糖蜜等饲料,这类饲料中的叶黄素和胡萝卜素等脂溶性色素含量少,饲喂3个月以上,就可使胴体脂肪颜色变浅。
大麦是生产高档牛肉极好的能量饲料,养殖户对此应给予高度重视并尽可能地大量使用。大麦脂肪含量很低,淀粉含量很高,富含饱和脂肪酸,叶黄素、胡萝卜素含量则较低。肉牛瘤胃在代谢过程中,可将大麦中的淀粉直接变成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颜色洁白且硬度很好,肉牛屠宰后胴体脂肪硬挺,感官性状和质地均良好。在屠宰前期饲喂大麦,对改善牛肉品质有其他饲料不能替代的作用。
与白色硬挺的脂肪相反,牛肉脂肪的颜色越黄,硬度越小,感观越差,商品等级越低。之所以出现黄色的脂肪,是由于花青素、叶黄素、胡萝卜素等物质在脂肪组织中沉积造成的。含花青素、叶黄素、胡萝卜素较多的饲料,主要有胡萝卜、西红柿、南瓜、黄心、红心和花心的甘薯、鸡粪再生饲料、高粱糠、红辣椒、苋菜等。育肥肉牛在出栏前30天,应尽量避免使用以上饲料,以免胴体脂肪色泽不佳影响商品价格。
3.控制牛肉风味。生牛肉的香味很淡,还有牲畜特有的腥味。但将牛肉加热后,其中的前体物质(蛋白质、肽类、脂肪、糖类、有机酸、非蛋白态氮、矿物质、维生素)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转化成为低分子水溶性物质,其中有些呈味物质和风味挥发性化合物构成了牛肉的特征风味。
脂肪酸是构成风味的重要物质。牛肉脂肪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多,为增加牛肉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可在肉牛日粮中增加以鱼油为原料(海鱼油中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钙皂,但用量不能超过混合精料的3%,以防牛肉有鱼腥味,影响应有的风味。另外,在肉牛混合精料中平衡微量元素的含量,既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加快肉牛生长速度,又有利于提高牛肉的风味。
饲料中的不良气味,也可经肉牛肠道吸收后转入肌肉之内,影响牛肉的风味。因此,肉牛育肥期不能饲喂带辛辣味的葱类饲料等,以免牛肉带有不良气味而影响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