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标准》的颁布
2015-12-06白晓蓉温州大学体育学院浙江温州325035
白晓蓉(温州大学体育学院 浙江温州 325035)
浅议《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标准》的颁布
白晓蓉
(温州大学体育学院 浙江温州 325035)
摘 要:该文紧扣社会发展的潮流,社会对体育的关注越来越高,本文就“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标准”进行讨论,从(1)2014年“标准”与1990年“条例”的外在延生性。(2)“标准”发展的内生驱动力。(3)“标准”发展的阻滞最小化等三个方面对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标准进行评价,这是国家就学生体质下降,从学校抓起,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进行严格规划的政策。研究此题目是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对学校体育工作标准落实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标准 驱动力 延生性 高等学校
近年来学校体育工作逐渐在完善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学校体育工作缺少相应的制度和措施教学目标不明确,课程设计不合理,无法达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和教师对体育锻炼意识的浅薄,加上自古以来“重文轻武”思想的根深蒂固等等。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表示,目前大学体育已经出现许多危险的征兆,“比如学科建设中大学公体方向迷失,很多高校体育教学水平低下,甚至有取消大学体育课的声音出现等等”,必须引起充分重视。记者卢苇文章中提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文件)印发5年来,全国学校体育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下降趋势初步得到了遏制,但学校体育的一些根本难题还没有得到解决。”[1]特别是根据“教育部关于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表明,大学生身体素质还在继续下降。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体质问题,那么一定要改革学校体育的各种制度,完善学生体质的监控系统。2014年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就是对高等院校体育工作的完善和改革,对“标准”的颁布进行分析讨论。
1 2014年“标准”与1990年“条例”相比的优越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2014年的“标准”应运而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标准”与1990年的《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进行对比。主要有几个方面:(1)基本目标更具体。“条例”中只提到学生应该在体育课中掌握“两基”在2014年的“标准”中不仅提到了两基,而且还指明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学会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运动项目、创新人才教育模式等。(2)体育课程设计提出了具体要求。相比“条例”,“标准”提出了每周不少于两个学时的体育课,每节课保证一定的运动强度,心肺功能强度练习不少于本节课30%等。(3)课外体育活动增多。“标准”明确规定运动会的次数比“条例”多,“标准”还规定经常开展竞赛交流活动,学校开设体育运动项目的社团不少于20个,定期的宣传体育文化知识等。(4)最大亮点的出现。2014年标准中出现了开展社会服务的字眼,支持教师爱心公益活动以及作为志愿者的服务的职能。(5)学生体质监测与评价系统的完善。1990年的条例中只是提出体育课成绩考核计入到学生档案中,“标准”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有了及格线,学生体质测试成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6)学校的体育保障机制的健全。“标准”的经费预算中多了学校体育活动的意外保险等。(7)教师的酬薪有保障。课外体育活动算入教师的课时费,条例没有标出,作为薪酬教师对课外体育锻炼指导使学生安全、科学的训练。
这些比较充分的说明2014年的标准是与时俱进的,是时代的新产物,是新课程向更好方向引领的坐标,结合各地的情况,把新课程的优势发挥出来。
2 “标准”发展的内生驱动力
学校学生以及社会各界对新的学校体育制度改革的呼声,引起了国家的关注,教育部制定,学校具体执行的“标准”。
从国家层面来说,教育部于2014年7月18日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的修订,明确指出学生体质测试者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评奖活动。宣传力度加大,集体宣讲、培训、新闻发布会等途径进行宣传。“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的根本目标中提到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国务院提出《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从另一方面看出我国未来体育事业发展的前景一片光明。
从学校层面来说,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物质准备充分:财力和物力的大力支持,学校体育工作经费纳入学校经费预算,并与学校教育事业经费同步增长,体育场馆、设施和器材等符合国家配备、安全和质量标准,完善配备、管理、使用等规章制度,基本满足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需求。政策保障机制的完善:鼓励督导检查,社会大众的监督,组织领导的高度重视,从学校,社会,国家,三方面监督学校体育工作制度的落实。政策的全面实施,已经不仅仅是国家对学校的一个政策的制定,而且是关乎民族未来发展的长远大计。学生体质监测不仅作为学生毕业的成绩考核,并且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学校体育工作有了评价标准,学生体质下降关乎学校发展。
从政策的宣传到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制度的制定到执行都有强有力的保障体系,比以往的更彻底,更科学。
3 “标准”发展的阻滞最小化
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我们可以深切的感受到国家对此项标准期望值很高,但是现实是否可以如愿以偿。一直以来对体育非常重视,把竞技体育作为举国体制,金牌至上,2008年的奥运会,总金牌数第一的中国,那么学校体育工作的落实是否收到重视呢?
首先,表现在锻炼的群体有偏颇。现行的体育锻炼现状就是老年人动力十足,中年人蠢蠢欲动,青年人按兵不动。老年人广场舞的盛行,中年人工作压力大,时间不充裕,青年人手机电脑玩,学习压力颇大,更是没时间锻炼。
其次,我们要让学生快乐运动,避免出现完成任务的方式。近年来学校体育的发展随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及《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等政策的出台,都推动了学校体育的发展。此次的“标准”的颁布是国家最具体和理想化的政策,但能否避免以往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杨智琼,刘斌等人说“学校体育由于受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片面追求金牌和商品经济的冲击,对于《条例》的颁布,领导的不重视,也是一纸空文。”[2]“在一个法治与人治的社会里,要使得学校体育得到高度认识,就必须得到人的理解、支持、鼓励才能回给“标准”一个向前的推动力。要改变人们的思想,让体育与文化课同等重要。国家对学校体育具体工作要求提到了政策中,把学生的体质健康与学校的办学水平挂钩,我们应该加强学校的监管系统,让每个人对标准的充分解读,并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学校体育的规划做详细报告,并具体规划学生的体质锻炼。
再次,结合社会的力量。学校体育经费的与学校教育事业经费同步增长,以多少比例划分给体育事业,我们是否应该抓住市场,调动社会各界人士给予支持。让各界对体育有新的了解和认识,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政府可利用激励政策,使活跃的市场发挥作用,带动学校体育的发展。学生平时不加强锻炼,这就是网上报道好多学生在体跑步时猝死,在最终的体质测试时严格要求教
师态度严谨,学生认真。
最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缺少人文关怀,学生对体育课没有兴趣,达到主动锻炼,教师这一因素不可忽视。应该多让教师参加综合素质的培训,加强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学习这是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不可忽视的。
以往工作抓的不紧,抓的不实,效果不高,工作比较忙乱,缺乏计划性,目标不明确,工作缺乏主动性。要想彻底的使学校体育工作做的有条理,就必须健全机构,体育法的完善,让每个人都参与,每个人都有责任。检查工作效果,进行多元的考核制度,给予奖励。
4 展望
随着社会的发展,上到国家,下到个人对体育的发展都比较重视,尤其是国家出台了几个针对体育发展的政策,让体育事业发展踏上新的征程。这无疑对“标准”的发展落实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从时代的发展来看,“标准”的发展是符合时代的要求。从学生的教学中,家长、学校、国家对“标准”的殷切期盼,“条例”无法满足新时代课程的要求,凸显了“标准”的紧迫性。虽然在落实这项政策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许多障碍,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只要我们克服困难,让“标准”在学校里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卢苇.全国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硬伤”评价体系缺失[N].中国体育报,2014-04-27.
[2]杨智琼,刘斌.对市场经济下学校体育改革的思考[J].经济管理者,2009(23):13.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7(b)-02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