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与印度的公共外交
2015-12-06李凯
李凯
中山大学 广州 510006
浅析中国与印度的公共外交
李凯
中山大学 广州 510006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正处于转型的特殊阶段,来自于国际各国的压力日趋增加。而作为我们近邻的印度对我们的发展也保留着谨慎的态度。本文旨在论述发展中印公共外交的重要意义,并就如何开展对印公共外交提出建议。本文强调,在中印相互依赖加深与双方互信不足并存的背景下,加强公共外交正当其时。
公共外交;中国;印度;中印关系;策略
一、公共外交的概念
1987年,美国国务院《国际关系术语词典》把公共外交定义为:“由政府发起交流项目,利用电台等信息传播手段,了解、获悉和影响其他国家的舆论,减少其他国家政府和民众对美国产生的错误观念,避免引起关系复杂化,提高美国在国外公众中的形象和影响力,进而增加美国国家利益的活动”。1997年美国政府将新闻署并入国务院时的政策设计小组认为公共外交是通过理解、增进和影响外国公众的方式来促进美国国家利益的实现[1]。
二、开展公共外交对中印关系的重要意义
有学者指出,“鉴于目前中国尚无成熟的对印度公共外交体系,因此不断提升中国对印度公共外交水平,使其作为首脑外交、经济外交的重要补充,有利于推动中印两国及人民间友谊的持续发展。”[2]尤其是结合近年中印交往的表现来看,加强在中印公共外交方面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推动,确有非常现实而紧迫的意义。
其一,塑造中国良好国家形象的需要。众所周知的是,由于中国的文化和外交方针,导致了外部环境并没有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做好思想和行动上的准备。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中国威胁论”甚喧嚣其上。英国广播公司(BBC)对28个国家进行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3],对中国国际形象的评价是多元化的。中国的形象仅在非洲和巴基斯坦保持正面,而在亚洲其他国家、北美和拉美等地区,对中国的形象评级是从中到差。在整个欧洲,中国的形象是完全负面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有必要通过发展公共外交,帮助世界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中国。实际上,某些国家的政客或学者们之所以不断宣扬“中国威胁论”,其实质是要在世界各国公众的心目中制造敌视中国的观念,通过丑化中国、“妖魔化”中国达到险恶的政治目的,对此,通过有效的公共外交活动,可以达到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和平、发展、进步的状况和政策。当然,随着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日益强大,中国也有必要通过公共外交增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营造出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就中印关系而言,应该看到的是,印度既是我们的邻国,也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第二大人口大国。让印度了解一个客观、真实、全面的中国,显然是中国在国际上塑造良好形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二,推进两国合作发展的现实需要。印度是南亚首屈一指的大国,也是中国的近邻,同时又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一员。同中国一样,印度也正处在崛起的阶段。两并且都发展迅速。在这种情况下,中印两国决不能在一些西方国家别有用心的挑拨下,走上竞争对抗的道路。因为这只会中断两国的复兴进程,白白丧失难得的时代发展机遇,落个两败俱伤、让第三方国家渔翁得利的结局。正相反,两国应当紧紧抓住对方崛起的契机,发挥地缘相邻的优势,扩大互利合作,让两国真正摆脱贫穷落后,共同实现古老文明的伟大复兴。要深入推进中印的合作,就离不开民间的相互理解、彼此好感和互信,因为这才是稳定而良好的国家间关系的基础。然而,“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中印关系虽然基本上保持了一种冷和平的状态,但是双方之间从来就没有建立起相互信任感与安全感。影响两国建立互信关系的因素除了西藏问题、边界争端和中巴关系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彼此对对方的看法。由于两国之间长期缺乏交流和对话,可以说彼此互不了解,于是都对对方产生了许多不正确的看法和误解。如果不能克服这种心理上的障碍,中印关系的未来发展就可能仍处于不稳定和脆弱的状态。”因此,如果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印友好合作,就必须将发展对印公共外交作为消除误解、增进双方沟通与认同的重要途径。事实上,在印度这个“弱政府、强社会”的国家里,公众舆论对政府影响巨大,因而加强与印度民众信息交流的数量和质量,改善舆论环境,不仅有助于弥补其他官方交往方式的不足,也有助于加强印度公众对中国崛起的正面认知,为两国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提供强大而坚实的民意基础。
三、加强中印公共外交的建议
1、中国应加强与印度媒体的日常沟通交流。许多印度媒体的记者、编辑和撰稿人对中国社会的复杂与微妙缺乏整体把握与具体认识,因此如果中国能够在这一环上加强与印度媒体的沟通交流,通过印度媒体阐述中国的内政外交政策,那么印度媒体对中国的报道相对而言会比较客观,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印度公众对中国的负面评价。再者,日常层面的沟通与交流意味着中国必须准备应对各种危机同时发动有效“反击”。换言之,快速的反应能力意味着印度媒体对中国的不当指控与不实报道能够及时得到中方的回应,这一点对中国公共外交而言同样不可或缺。事实上,由于中印在许多敏感议题上存有分歧与争端,而这些议题又与双方的民族尊严与国家荣誉相互交织,因此印度媒体出于自身的立场也不可避免会对中国进行不当指控与不实报道。更重要的是,由于印度公众倾向于相信本国媒体的报道,所以中国必须对这些不当指控与不实报道进行澄清与反驳。归根结底,在信息化时代,“成功不仅取决于谁的武器能够取得胜利,还取决于谁的故事能够深入人心”。
2、中国应加强与印度的战略沟通与交流。这意味着中国需要设定一系列相关的主题,这有点类似于政治竞选运动或者广告宣传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中国可以在一年的时间内策划一系列具有象征意义的事件和双边交流来推广该国所热衷的主题或推行政府的特定政策。具体而言,我们首先要做到“搭台唱戏”(本国媒体直接向外国播出),其次,我们要做到“借台唱戏”(在外国媒体上播出我们的节目),最终达到“让别人唱我的戏”(通过投资控股等方式让外国媒体自发制作对中国客观友好的节目)。鉴于印度公众对中国的冷漠与无知,中国更应该在这个层面开展公共外交,发起或扩展中印文化年之类的主题宣传活动。同时,中印在经济领域具有可观的合作潜力,两国也应该加强对中印经济合作这个主题的宣传与推广,为深化扩展两国的经贸合作扫除障碍。
3、中国应加强与印度精英的长期联系。专家学者在一国的外交决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特别是在多元民主的社会更是如此。专家学者可能引出新的争论,不管是好是坏,这都可能进一步改变公众和政治家的立场。印度的研究机构和精英更倾向于研究欧美而非中国,因此印度的中国研究其实也很薄弱。印度的中国研究者虽然一如既往地坚持中国研究,但他们同样有孤身奋战的无奈与无助。因此,当务之急是协调与整合印度的中国研究力量,并在未来能进一步整合地区乃至全球的中国研究,协调发展,以达到推动印度中国学研究更上一层楼的目标。
[1]任孟山.《公共外交理论与实践视域下的中国国家形象的构建》,《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2):85
[2]陈利君、许娟,前引文,第8 7页。
[3]沈大伟:“中国公共外交为形象而战”,2 0 1 0-0 6-1 1,h t t p://www.c a n k a o a.c o m/A r t i c l e/j u n s h i c a n k a o/1 4 0 4 4.h t m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