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文化教育与青少年道德成长

2015-12-06

少年体育训练 2015年6期
关键词:武德武术道德

成 英

(楚雄师范学院,云南 楚雄 675000)

武文化教育与青少年道德成长

成 英

(楚雄师范学院,云南 楚雄 675000)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道德下滑现象却在日益严重。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道德建设,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纳入国家治理体系,以此为现代中国人立立“主心骨”,提提“精气神”。武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蕴着丰富的道德精华,是促进青少年道德成长的重要源泉。然而,学校武术课堂上武文化教育的缺失使得武术的德育功能很难发挥。如何充分利用武术文化教育促进青少年道德成长应是当下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1 青少年道德成长面临的危机

1.1 仁爱缺失仁爱就是对人亲善,为人着想,助人分忧。然而,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当代有些青少年对仁爱持漠视态度,仁爱缺失现象层出不穷。首先,以自我为中心现象。由于相当一部分青少年为独生子女,在家是“小皇帝”,受尽呵护,享尽关爱,更有部分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家庭事务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尽可能地满足孩子所有索求,使孩子养成唯我独尊的习性;其次,不懂得感恩回报。部分家长不让孩子吃一点苦,不让孩子受一份累,使孩子形成一种“理所当然”获取爱的习性,而缺乏给予别人爱的自

觉;再者,不关心别人,不帮助有困难的人。社会不良现象的涌现和家长仁爱意识的淡薄给青少年造成了错误的引领和示范,使得青少年养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行事处世准则,像“不让座”“不扶老人”等等现象层出不穷;最后,不合群,不会和同伴平和相处。独生子女长期封闭在自我空间内,造成孤僻性格,不善沟通,在和同伴相处过程中,稍有摩擦,就破口大骂,拳脚相加。

1.2 诚信匮乏

诚信是立身之本,是立国之基,“民无信则不立,商无信则不兴,国无信则不威”很好地诠释了诚信的重要。然而,在当今社会,诚信匮乏已是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在青少年人群中,诚信匮乏现象也屡见不鲜。(1)诚信会吃亏的观念盛行。有调查显示,超过九成人认为诚实守信在不同程度上会吃亏。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很多青少年对诚信持怀疑态度,赞同“调皮的孩子有糖吃”,更有甚者认为“诚实是傻瓜”;(2)作弊成风。虽然对考试作弊现象的处罚力度越来越大,但是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仍然屡禁不止,在考场中,夹带小抄,传递纸条,利用手机传送答案……作弊方式五花八门,作弊手段越来越高明。在中考、高考等关键考试中甚至有群体作弊现象发生;再次,抄袭成风。抄袭作业,剽窃论文等现象日益严重。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很多青少年抄袭别人作业,甚至花钱让别人代写作业,为完成论文,整段剽窃、观点剽窃、东拼西凑等等现象相当严重;(3)弄虚作假。部分青少年为应付家长或者老师检查,就假冒签名,还有部分青少年为优化自身履历,篡改事实,伪造成绩。

1.3 识礼不施

从古至今,礼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着人们的道德观念,规范着人们交往的准则,指导着人们的行动,人们在相处过程中常用“礼之用,和为贵”的原则来约束自我行为规范。可如今,很多青少年懂得礼节,但不屑于施礼。主要表现在:(1)施礼缺乏主动性。由于娇生惯养,很多独生子女在家从不施礼,还经常呵斥长辈,乱发脾气,虽懂得礼数,但羞于表达,从不主动学习礼节,也不主动去实施礼数;(2)不重视日常行为规范。升国旗难肃立,见老师不敬礼,上课东倒西歪,睡觉现象屡禁不止等等日常行为违反了“礼”之要义;再次,违纪现象频繁发生。近年,青少年违反纪律规定的现象层出不穷,迟到、旷课、逃学成了常见现象,不遵守课堂秩序,顶撞老师、挖苦同学现象丛生;(3)摩擦、冲突事件频繁发生。礼让才能促进和谐。当下相当部分青少年不懂得尊重,非但不礼让,反而很霸道,一点不顺心的事情就会引爆小宇宙,使其大发雷霆,恶言相向,这就造成拌嘴打架事件频繁发生。

1.4 见义不为

见义勇为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正义精神的表现,也是刚正磊落人格魅力的展示。然而,在传统道德滑坡的今天,遇到不平之事大部分人抱着见义不为的心理,或冷眼旁观,或佯装未见,或敬而远之,鲜有正义之士拔刀相助,这不仅助长了不法之徒的气焰,还让人感到世态炎凉。在青少年群体中,浩然正气也在不断削弱。主要表现在:(1)缺乏社会责任感。青少年是祖国之未来,社会正义的维护者。而如今,大部分青少年却缺乏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和勇气,在面对社会上的不正之事,总认为事不关己,还害怕招惹麻烦和受到伤害,继而无视不正之事的发生;(2)缺乏正气、缺乏担当。很多青少年如温室花朵经不起风雨,缺乏浩然正气,缺乏担当的勇气,一旦遇到不平之事,胆怯、懦弱的性格就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在关键时刻放弃立场,放弃原则;(3)善恶不分。有部分青少年缺乏分辨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既不宣扬社会正义公平之事,也不阻挡社会不正之风,麻木地生活着。

总而言之,青少年道德滑坡是一个不得不正视的社会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还在于学校道德教育,其中,通过武文化教育促进青少年道德成长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2 武文化蕴含的道德精华

数千年来,中华武术不断汲取传统哲学、伦理学、养生学、兵法学、中医学、美学等多种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和观念,使其内涵丰富、寓意深刻,注重内外兼修,德艺兼备,故而又被称为武文化。从武术文化中,不仅可以看到浓郁的民族文化特征,而且还可以看到它所反映的中国文化之基本精神,其中,反映在道德上的主张被称为“武德”。自《左传·宣公十二年》首次明确提出“武有七德”起,习武者不断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逐步形成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的道德成长具有非凡的教化价值。主要表现在:(1)尊师重道。尊师重道在中国武术文化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平时对待师长,宜敬谨,凡事勿得有违抗及傲慢之行为。”都很好地诠释了尊师重道是学武之人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其次,重义守信。重义守信是学武之人的行为方式,也是其实现自我价值的主要途径。习武人不仅要重义轻利,救人于危难,而且要信守诺言,诚实待人,还要为民族大义,出力献身;(2)立身正直。习武者不仅可以独善其身,其凛然、刚正的气节还能兼济他人,能引领和感染身边更多人正派做人,远离歪风邪气;(3)谦和仁爱。“学拳宜以德行为先,凡事恭敬谦逊”“强横不义者不传”“拳以德立,无德无拳”“学武先学忍,练功先练德”,武德高尚、武风正派、武技精湛和武礼谦和是衡量武术人才的重要标准。谦和忍让是习武者必备美德,武术交流重在切磋,点到为止,习武应做到礼让为先、有理有节、刚强不狂野、功深求内在,还应注重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3 武文化教育促进青少年道德成长的路径

3.1 以武修德,重视武德教育

武术向体育归宿后,武术教学突出技术教学,充分发挥了武术的健身价值和竞技功能,然而武术文化理论教育却遭到忽视,武术的德育功能很难发挥。“尚武崇德”“文以心评,武以显德”,自古以来,中国武术倡导以武修德,注重练武与修身相统一。因此,武术文化教育应将尚武与崇德放到同样重要的位置,不仅要教授武术技击方法,还要重视武术文化教育,重视学生武德的培养。主要表现在:(1)转变观念,重视武德教育。转变武术教学竞技化现状,将武德培养纳入到教学目标,将武德教育纳入到教学进度计划中,在考核评定过程中,加大武德考核比重,老师、学生和学校领导都要认识到武德教育的重要性;(2)重视武术礼仪的由心而发。武术礼仪是习武者应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是习武之人文明礼貌的一种体现。通过展示抱拳礼、鞠躬礼和持械礼等礼节,来表达武术人对对手、观众、国旗和器械的尊重和敬仰之意,必须由心而发,不能走过程,走形式;(3)重视武术教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武术教师必须以德立身,德技兼备,以朴实的仪表,认真的教态,文明的语言,端庄的行为,正确优美的示范和高尚的品德去感染教育学生,武术教师只有加强自身修养的提升,做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才能传技育人、施教于人。

3.2 技道并重,完善武术教育内容

和西方体育相比,武术不仅重视人体的外在表现——技的练习,更加注重内在的运动——道的升华。求“技”必须重“道”,悟“道”必须练“技”,因此,武术教育内容理应涵盖技和道两个方面的内容。(1)合理分配练技和悟道教学内容比例。重新修订武术教学大纲,调整技术教学和武德教学内容比例,安排一定课时的道德修养课,特别加强首次课和最后一堂课武德教学内容,从始至终贯穿武德教学内容,增加武术对打课时比例,在模拟实战中端正学生习武态度,提升学生勇敢、坚强的意志品质;(2)在技能教学中渗透武德教育。在武术技能教学中应注重加强武礼的传授和规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其方法,明确其涵义,还要善于利用师生问候,递接器械以及辅导、练习、考核等渠道,使学生养成应用武礼的良好习惯,做到动则功夫到家,静则修养有素,行则彬彬有礼;(3)增加武术典故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我国传统武术文化中的优秀人文精神素材,如岳飞精忠报国、戚继光英勇抗倭、霍元甲扬我国威等,利用历史上武林志士爱国为民、舍生取义的崇高道德行为和卓越业绩,影响和激励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

3.3 知行合一,培养良好行为规范

知行合一是指人的道德意识与道德践履相一致。在青少年道德成长过程中,武文化教育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通过武术教育培养青少年良好的行为规范,做到知行合一。(1)以“知”为先导,营造良好武术文化氛围。通过武术课堂强化武术礼仪教学,加强武德的认知教育,做好武术文化宣传工作,建立武术文化长廊,展示武德要义和武术名家风采,打造良好的校园武术文化环境,潜移默化的提升青少年武术文化认识;(2)以“行”为根本,寓训练于日常生活中。把握好武术课堂施礼主阵地,强化学生武礼动作的练习,强调施礼环节的认真、严肃,把握好日常活动中随机实施礼节的机会,自然强化施礼习惯,在点滴中锻炼施礼行为,把握好武术交流合作中施礼的机会,在竞争中强化施礼习惯,并做好引领示范作用;(3)建立监督和长效机制。建立家长、社会和学校联合培养机制,定期开展武术文化讲座,邀请家长和社会人士积极参加,成立联合监督小组,积极监督青少年日常行为规范,长效引导青少年积极施礼。

3.4 会通创新,构建现代武德体系

武德属于中国传统道德观,承载着促进青少年道德成长的时代重任,也应紧跟时代步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会通创新,构建现代武德体系。(1)剔除不合时宜的道德观念,建立符合时代发展的武德体系。要摈弃那些体现封建等级和宗法观念的糟粕,继承和发展传统武德中的精华,把习武同弘扬传统文化联系起来,建立起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观;(2)充分吸纳先进科学文化,夯实理论基础。武德理论的发展和武德教育体系的完善都要主动吸纳现代伦理思想和西方体育思想,取经用宏,壮大自己,促使武德教育成为青少年道德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3)构建武德评价体系。全面分析武德行为,明晰武德行为的善恶,明确奖惩原则和标准,让习武者清楚自己的责任担当,通过社会各种媒介舆论进行监督,从而构建科学的武德评价体系,达到弘扬美德,促进社会和谐的目的。

4 结 语

艾斐在“文化的责任”中指出:最重要的就是要以文化为源流和中介而能动地赋予未成年人以民族精神、高尚人格和优良品德。武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理应承担起教化人、激励人、引领人的时代重任,理应为促进青少年道德成长做出一份贡献。目前,教育环境对武术文化的教育还比较欠缺,武术文化的道德教育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只有返本求新,将武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推上学校课堂,中国国术才能发扬光大。

[1] 张云飞,黄顺基.中国传统伦理的生态文明意蕴[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5):87-92.

[2] 徐德正,徐明全.武术文化中的道德规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34(1):37-40.

[3] 成英,葛小军.传统文化视角下普通高校体育院系武术教学改革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2,27(5):54-59.

G852

A

1674-151X(2015)06-082-03

2015-05-01

成英(1981 ~),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猜你喜欢

武德武术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武德文化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研究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武术课堂核心素养之武德教学探讨
论散打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有效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