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滋有味的贫穷生活
2015-12-05岛田洋七
岛田洋七
我读小学低年级时,战争伤痕犹深,大家都穷,很多孩子都吃不饱饭。于是,学校会定期对学生做营养调查,问些“今天早上吃了什么”“昨天晚上吃了什么”之类的问题,我们就把答案写在笔记本上交上去。
“早饭吃了龙虾大酱汤。”“晚饭吃了烤龙虾。”
班主任老师看我连续几天都这样写,有一天放学后,他表情狐疑地来到我们家——他大概觉得穷苦人家的小孩,每天两餐龙虾太奇怪了。老师把笔记本拿给外婆看,问道:“这是德永君的答案,是真的吗?”
我气乎乎地辩驳说:“我没有说谎,对不对?阿嬷,我们每天早饭、晚饭都是吃龙虾嘛!”外婆立刻哈哈大笑起来。“老师,对不起,那不是龙虾,是螯虾,只是我都跟这孩子说那是龙虾……”
“这样啊?”
“看起来差不多嘛!”
“唉,真是。”
老师也哈哈大笑,这件事总算搞清楚了。
夏天,我到朋友家玩,发现一个有趣的东西——西瓜皮做的面具。就像现在万圣节时大家用南瓜做的面具一样,那个面具是用西瓜皮做的。
“真有趣,真好玩。”
见我赞不绝口,朋友就把那个西瓜面具送给了我。
我喜不自禁,很郑重地抱回家给外婆看。
晚上睡觉时我把西瓜面具放在枕边,打算明天带去学校向同学们炫耀。可是早上醒来,发现枕边的西瓜面具已经无影无踪了。问外婆:“阿嬷,我的西瓜面具到哪里去了?”外婆笑嘻嘻地让我看玻璃盘子,“看,很好吃吧?”西瓜皮正腌在盘子里。
从这些小故事就可以明白,在穷人生活中,最要紧的是每天的饮食。饭是每天非吃不可的,因此外婆在吃的方面也就格外精明。
就说鱼骨头。“鱼骨含有钙质,吃吧。”外婆这么说着,连很粗的鱼骨头都叫我吃下去。嚼不碎的硬骨头,外婆就把它放在碗里,倒进热开水,冲成骨汤喝下去。这还没完哪,剩下的鱼骨头再晒干,用菜刀剁碎,压成粉,当作鸡饲料。其他还有苹果皮、有伤痕的蔬菜等,都被外婆当作了鸡饲料。
外婆总是这么得意地说:“只有可以捡来的东西,没有应该扔掉的东西。”
说到捡来的东西,河滨“超级市场”每年都有一场美食盛会。那就是盂兰盆节。
在九州岛,盂兰盆祭祀的最后一天有送神的“精灵流”仪式,就是在小船上载着鲜花食物,顺着河水漂流而下。
你大概已经猜到,从上游漂流下来的小船,当然又被外婆的木棒拦住了。外婆捞起小船,拿起上面的苹果、香蕉等水果。
“阿嬷,这是供给菩萨的东西吧?”
“这样做不会遭老天惩罚吗?”
“什么话?这样放任它们漂下去,水果腐烂了,会污染大海,也给鱼类带来麻烦。”
“可是……”
外婆继续说:“船上还载着死人的灵魂,不好好送回河里不行。”说着,就把小船恭敬地放回河里,并双掌合十说:“谢谢。”
如果有菩萨因为我们这每年一度的美食盛会而惩罚我们,会让人觉得菩萨没有菩萨心肠。
(选自《现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