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3年广东省高校图书馆科研成果的计量分析
2015-12-05景晶
景 晶
(华南师范大学,广州510631)
1 引言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图书馆除了需要发挥提供信息服务的职能,本身还是情报研究的科研团队。图书馆员的科研产出能够代表该馆的科研服务水平,从而也反映出所属高校的信息服务工作重点和水准[1]。
本文通过研究2008—2013年广东省十所高校图书馆员发表的科研论文情况,分析高校图书馆员的科研能力及研究重点,以揭示所研究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方向和重点,以期为其他高校图书馆提供参考借鉴。依据《武书连2013中国大学排行榜》广东省排名前十位的高校分别为: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汕头大学、深圳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采用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利用高级检索功能进行“精确”检索。检索项为“单位”=某一大学图书馆,“时间”是2008年至2013年。为增强研究的准确性,对同著者同篇名或不同篇名但内容基本相同的学术论文,只计一篇。最终得到1292条样本数据。
2 广东省十所高校图书馆科研总量分析
2.1 论文年代分布
如表1所示,广东十所高校图书馆2008—2013年发文总量为1292篇,2008至2010年呈上涨趋势,2010年达到峰值265篇,2011—2013年呈现下降趋势,具体见表1。
表1 论文年代分布
2.2 期刊分布
根据2013年《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广东省十所高校图书馆在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的发文量如表2。
表2 核心期刊发文量(篇)
从表2中可知,广东省近六年十所高校图书馆在核心期刊上发文533篇,占全部发文总量的41.3%,表明广东省高校图书馆馆员科研能力整体较强,发文水平较高。发表论文数超过20篇的核心期刊分别是:《图书馆论坛》《图书情报工作》《图书馆建设》《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学报》《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和《图书馆杂志》等。
2.3 多产作者分析
多产作者统计只计入第一作者的发文数。70名作者发文量在5篇以上,被调查的十所高校图书馆都有发文5篇以上的多产作者,其中中山大学图书馆有16名5篇以上的多产作者,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均有8名5篇以上的多产作者,显示这四所高校图书馆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有17名作者发文量在十篇以上,这11名作者分布如下: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4名,中山大学图书馆、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均有3名,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2名,深圳大学图书馆、汕头大学图书馆均有1名。研究发现,多产作者不仅发文量较多,而且发文质量也很高,他们的论文大多数都发表在图书馆学、情报学的核心期刊上,展示了这些多产作者较高的科研水平。
2.4 论文研究主题分析
笔者对1292篇文献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删除如“趋势”“策略”“对策”等不能准确反映研究主题的词汇及“高校图书馆”“图书馆”等雷同词汇,关键词频次在15以上者汇总如表3。
表3 论文关键词分析
从表3中看到,近六年广东省十所高校图书馆的研究热点是:学科馆员、服务(创新、模式)、数字资源(建设)、电子资源(管理)、信息素养(教育)、文献计量研究、公共图书馆等。以学科馆员为主题的研究涉及学科馆员制度、学科馆员激励、学科服务模式构想、广东省高校学科馆员建设调查、中美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对比研究等。
2.5 论文的基金支持分析
论文的发表是基金项目研究过程、实施、结项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论文的基金支持分析,能够反映高校图书馆团队的科研水平和研究热点。1292篇论文中受到各类基金项目支持的294篇(统计中存在1项基金项目有多篇研究成果的情况)。其中受国家级项目支持论文46篇,受省、部级项目支持论文78篇,受市、厅级项目支持论文45篇,校级项目资助95篇,CALIS、CADAL项目资助29篇,专业期刊项目资助1篇。
3 广东省十所高校图书馆科研产出对比分析
3.1 发表论文量分析
从表5中看到,近六年广东省十所高校图书馆发文量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中山大学图书馆、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广东工业大学图书馆。
表5 论文数量对比分析(篇)
3.2 期刊分析
从表6中看到,广东省十所高校图书馆在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发文的比例超过50%的高校是暨南大学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汕头大学图书馆,表明这三所高校图书馆发文质量较高,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各高校图书馆论文发表的期刊与高校的学科优势、图书馆的工作优势有直接联系。
表6 论文期刊对比分析
3.3 论文研究主题分析
从表7中看到论文主题都与图书馆的工作紧密相连,注重实用性,关注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或困惑。各高校图书馆的研究重点与热点也有差别,体现出不同图书馆的办馆特色和风格。
表7 论文关键词前5对比分析
4 研究结论及建议
通过统计分析2008—2013年广东省高校图书馆科研论文,从文献总量来看,广东省十所高校图书馆发文1292篇,核心期刊发文比例41.3%,体现广东省高校图书馆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从主题词排序分析看,广东省高校图书馆一直致力于图书馆学科服务、服务创新、学科馆员等方面研究。从科研成果对比分析,各高校图书馆科研成果大致呈现以下特征:(1)从发文总量和核心期刊发文比例来看,高校的规模、排名高低与所在图书馆科研产量并没有正相关关系。此研究结论与赵美娣[2]等在《高校图书馆科研产出及科研能力分析》研究结果一致。但中山大学图书馆无论在论文数量、论文质量、高产作者数量方面都位于广东省高校图书馆前列。(2)从论文关键词看,各高校图书馆的研究都紧紧抓住图书馆工作实际,力求实效性。研究重点与各馆的办馆特色紧密相连。例如中山大学图书馆以“文献保护与修复”为主题的论文最多,该馆拥有丰富的古籍馆藏,2008年被文化部评为“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在古籍修复与保护方面既有大量的实践成果,又有丰富的理论和经验交流、介绍。暨南大学图书馆以“华侨华人”为研究主题的论文最多,这与该馆的研究特色和服务优势有关。暨南大学是我国侨校最高学府,暨南大学图书馆结合校情、为优势学科服务,成立了“华侨华人文献信息中心”,负责收集、整理、加工、开发国内外有关华侨华人文献信息资源。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以“学科馆员”为主题的论文最多。该馆从2014年在大学城校区图书馆开始了学科分馆与学科馆员的实践,设立八个学科分馆,实现以学科分类为主的中文图书、外文图书、现刊、报纸、过刊的藏、借、阅、管一体化服务,不同学科馆均配有具有相同学科背景的学科馆员为读者提供深层次、个性化的学科服务。(3)从基金支持项目上看,各高校图书馆获得的基金资助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远远低于高校文科院系,在申请基金项目资助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高校内部资助项目成为图书馆员获取科研立项的重要渠道。
根据研究结论,为提高高校图书馆的科研水平和力量,以更好地为高校科学教研提供文献信息支持,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鼓励馆员从事科学研究。有一种观点认为高校图书馆员进行科研工作影响本职工作,只是为评职称等功利目的,不应该提倡。通过研究发现,高校图书馆员发表的论文大多数与所从事的工作内容息息相关。笔者认为馆员的科研行为与本职工作不存在矛盾,反而有相互促进的作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也提出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开展学术研究,组织学术交流活动。有研究者认为高校图书馆开展科研工作是提高图书馆员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深化图书馆工作,提高图书馆声誉、地位的必由之路[3]。馆员的科研立足于工作实际,以科研促工作,把工作中的难题带到科研中,实现科研与工作的良性循环。因此,作为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者,应该辩证地认识馆员的科研行为,鼓励馆员开展科学研究。
第二,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图书馆应帮助馆员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比如“以老带新”。每个图书馆都有一批资深专家,他们科研能力强,研究经验丰富,应鼓励这些专家采取导师带学生的方法指导年轻馆员进行科学研究,逐步提高其科研能力[4]。建立激励机制鼓励馆员进行科研活动,奖励科研成果,为促进馆员科研能力提高提供制度保障。以笔者所在的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该馆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制定《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学术委员会章程》,致力于在全馆范围发扬学术民主,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图书馆的学术水平。制定并实施了《图书馆科研奖励暂行办法》和《图书馆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设立馆内科研立项,鼓励馆员根据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出现的新技术、新方法,结合工作内容形成课题。
第三,重视基金申报工作。研究发现,高校图书馆在基金申报上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一方面,图书馆管理者应积极争取校内基金项目对图书馆项目的支持和倾斜,另一方面,各馆应根据图书馆的特点和优势,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点工作,形成特色和示范,组成科研攻关团队,搞好创新研究,以争取国家社科基金等高层级基金项目支持。
第四,组建科学研究团队。鼓励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的馆员就某一兴趣研究主题组成科研小组,分享研究成果和思想碰撞,既可避免个人单打独斗做科研的局限性,还可避免科研选题的重复,以免造成资源的浪费。大家一起讨论科研思路,各学科交叉融合,可形成相互讨论、互帮互学的良好氛围[5]。
第五,积极与院系开展科研合作。图书馆员与院系开展科研合作的形式是多样化的,既可以主动地为院系老师提供定题检索服务,充分发挥馆员在信息挖掘方面的优势,又能依靠馆员自身的研究特长和专业与院系老师共同申报基金项目,通过与院系的合作,为双方的科研交流提供更广阔的平台,使馆员在基金选题、申报等方面得到培养和历练,从而整体上提升图书馆的科研水平。
高校图书馆开展科研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要推动图书馆科研的发展,必须从思想认识、管理理念、评价体系、激励机制等多方面入手。科研产出量应逐渐进入图书馆评估和图书馆员个人绩效考评的指标体系中[6]。高校图书馆员要树立科研意识,在平常工作中勤思考,多动笔,多积累,拓展自己的研究领域和思路,以科研促工作,更高效地为高校提供优质文献信息服务。
[1]宁 岩,季 莹.9所“985工程“高校图书馆科研情况计量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3):109-112.
[2][6]赵美娣,缪家鼎.高校图书馆科研产出及科研能力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2):24-29.
[3]朱末霞.关于高校图书馆科研工作的几点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1):80-82.
[4]郑微波,谭方富.师范院校图书馆员科研能力现状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4):187-188.
[5]鲍远芳.高校图书馆员科研工作的探讨[J].黑龙江史志,2010,(15):11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