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均衡发展观视域下的安徽省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研究

2015-12-05李晓静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体育教师新课程

曹 垚,李晓静

(合肥师范学院 体育科学系,安徽 合肥 230061)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当前教育变革的主要内容和主流话语,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基本导向[1]。从2001年9月国家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至今已经走过了十三载,“新课标”(实验稿)的出台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自实验之日起,广泛地听取了各方意见、认真地进行修改后,正式公布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推行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区域间和区域内出现了改革进程不均衡的现象。

2010年,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明确将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2]。本研究将对影响安徽省城乡中小学体育均衡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全面剖析,为安徽省有关部门决策提供服务,促进安徽省城乡中小学体育均衡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安徽省合肥市、芜湖、马鞍山、铜陵、池州、宣城、黄山等17个地市34所初中(城市和乡村学校各占一半)2011级、2012级、2013级的学生中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每校抽出100名学生,共计3400名学生和以上学校的170名体育教师(城市和乡村学校各占一半)为研究对象[3]。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充分利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合肥师范学院的网络资源,大量搜索中国学术期刊网,超星数字图书馆,查阅了国内外体育教学改革资料,特别是安徽省新课程改革最近三年的资料。

1.2.2 访谈法

走访体育课程论、学校体育教学方面的专家以及优秀的一线中小学体育教师,针对本课题的某些问题、观点和方法进行咨询。

1.3 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设计成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向学生共发放3400份问卷,回收3365份,回收率98.97%,有效问卷3287份,有效率96.68%,向教师共发放170份问卷,回收168份,回收率98.82%,有效问卷165份,有效率为97.06%,调查问卷的设计严格按照调查问卷设计原则,由专家对问卷进行效度检验获得正式问卷,运用重测法进行信度检验,信度相关系数教师问卷为0.88,学生问卷为0.86,说明检验结果达到统计学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教师对新一轮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认识

2.1.1 对《课程标准》精神的领会程度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而对课程的实施则首先要建立在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认识的程度,只有教师对《课程标准》有较深入地理解和认识之后,新课改的精神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教师的参与程度直接关系着新课程的实施[4]。

调查显示:截至2014年1月,有73.33%的体育教师参加过新课程的培训和学习,参加培训的教师当中有52.89%的人员认为没有达到培训的预期效果,但还有26.67%的体育教师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培训和学习,其中在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培训和学习的体育教师当中有88.64%来自乡村的学校。体育教师中对《课程标准》的背景、目标、理念非常了解的占2.3%,比较了解的占18.8%,有所了解的占77.1%,不了解的占1.8%。说明体育教师对《课程标准》精神的领会程度并不十分高,尽管有27.65%的体育教师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培训和学习,但是仍能通过其他途径对《课程标准》有所了解。体育教师对《课程标准》比较了解而不熟悉的占比偏低,与培训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有关。乡村的体育教师获得参加新课程改革方面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偏少。

2.1.2 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达成的认同度

《课程标准》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划分为四级水平,并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分别设置了相应的学习目标[6]。

表1 体育与健康课程领域目标的达成情况[5](N=165)

从表1中可以看出:四个领域目标中达成“非常好”的前三位分别是:①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②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③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选择这三项的教师人数分别达到56、49、48人。

四个领域目标中达成“不好”的前三位分别是:①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②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③学习体育运动知识,选择这三项的教师人数分别达到43、31、21人。其中认为身体健康领域中“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目标达成不好的31名体育教师中有87.1%(27名教师)来自乡村学校,认为运动技能领域中“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目标达成不好的17名老师中全部来自乡村学校。

结果表明: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实施中偏重于运动参与领域中“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运动技能领域中“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和 “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目标的培养,但却忽视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领域的目标。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达成是不理想的,乡村学校体育教师在传授“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以及强调“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较薄弱。

2.1.3 对《课程标准》中教学内容的认识

与教学大纲相比,《课程标准》彻底放弃了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规定,而只是规定了学习内容选取的原则和范围。然而,教学内容的空泛及课程评价标准的模糊性使体育教师难以操作。《课程标准》把1~12年级放在一起,跨度太大,各学段的针对性不强,教师难以把握[3]。

调查结果显示:有53.94%的教师认为《课程标准》无明确的教学内容,评价标准难以把握。其中有75.28%的教师来自乡村学校,城市的教师只占24.72%。说明乡村学校的体育教师相对城市体育教师而言,对课程内容不作具体规定而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更加感到无所适从。另一方面也说明《课程标准》本身有不够完善的地方,有待进一步修订。

2.1.4 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与方法的认识

《课程标准》强调各校根据学习目标的基本要求,结合本校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实际,运用多样的评价方法,全面、综合地评价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5]。

调查结果显示:79.39%的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改革中对学习评价进行了改革。其中有70.99%的教师来自城市学校,乡村学校的教师只占24.72%。半数以上城市学校体育教师在学习评价方面,开始意识到对学生体能、技能、态度、心理等多方面综合评价的重要性。说明安徽省乡村初级中学未充分重视体育教师在新课程评价改革方面的培训和学习,教师主动学习的愿望较弱。

2.2 体育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实践情况

2.2.1 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具有专科学历的占被调查教师总人数的23.64%,本科以上学历的占被调查教师总人数的76.36%,获得教育硕士学位的5人则全部来自城市学校。其中,在被调查的39名专科教师中,11人来自城市学校(占28.21%),28人来自乡村学校(占71.79%)。国家曾在2007年就要求基础教育的体育师资学历达标率达到90%左右,[7]安徽省城市初级中学体育教师学历的达标状况离国家要求比较接近,而乡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学历的达标状况离国家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安徽省一线教师的学历达标率近几年逐渐提高表明一线教师越来越注重自身业务知识的积累,关注教学技能水平的提高。

2.2.2 体育教师对新课程实施的情况

表2 体育教师是否按新课标上课情况统计表N=165

调查结果显示:半数以上的体育教师对新课程的实施主要表现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学习评价等方面,其次是师生关系、课程内容和目标,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所占比例最低,仅为10.3%。91.52%的初中体育教师赞成这次体育新课改,由表2可知,有24人完全按新课标上课,占14.55%,大部分体育老师部分按照新课标上课,仍有23人按照原来的教学大纲上体育课。

结果说明:体育教师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实施新课程,但在改变体育设施条件方面的力量是有限的。多数初中体育教师认为新课标的实施不是很理想,大部分教师的态度模棱两可,这很可能和他们对新课标的认识、理解有一定关系。新课标没有了既定大纲安排的教学计划,让一部分教师感到无所适从,所以他们还是按照原来的教学大纲上课。

3 初级中学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中的实施现状

3.1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器材情况

场地、器材作为条件性课程资源,对课程目标的实现非常重要,它是课程实施的前提条件,没有必备的场地设施,没有基本的运动器械,再好的课程标准也难以实施[8]。

调查结果显示:在城市学校体育教师授课班级人数为40~50人的,占22.89%;51~60人的,占55.42%;61人以上的,占21.69%;在乡村学校体育教师授课班级人数为40~50人的,占3.66%;51~60人的,占48.78%;61人以上的,占47.56%。班级人数过多难以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不能很好地落实针对学生施行因材施教,难以关注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乡村学校40~50人的班级很少,61人以上的大班级接近半数和城市学校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城市学校体育教师认为体育场地、器材不能满足实际教学需要的占31.33%,基本满足的占68.67%;乡村学校体育教师认为体育场地、器材不能满足实际教学需要的占64.63%,基本满足的占35.37%。说明安徽省乡村初级中学场地、器材匮乏的矛盾十分突出,城市学校和乡村学校教学资源分配很不均衡。

3.2 学校对体育课程改革的认识与态度

学校首先要为体育教师铺设一个平台,要把体育与健康的教学指向每一位学生,没有学校的物质、政策的支持,没有学校全方位的监督管理,一切就会流于形式[9]。

在学校对体育与健康课程重视程度的调查中显示:城市城区学校认为校领导很重视的占6.02%,重视程度等同其他学科的占37.35%,重视程度一般的占54.22%,很不重视的占2.41%;乡村学校认为校领导很重视的占1.22%,重视程度等同其他学科的占10.98%,重视程度一般的占50%,很不重视的占31%,如果以语文科目教师的课酬系数为1的话,半数以上学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的课酬系数小于1。说明,安徽省初级中学对体育教师的待遇存在不公平现象,且乡村的初级中学这种不公平的现象更加严重。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多数学校并没有受到和其他学科一样的同等重视。

4 结论与建议

(1)乡村学校和城市城区学校在教育资源的分配、获得二次教育的机会、班级师生配比、场地器材条件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都处于弱势,除了上述外在因素,乡村教师主动学习意愿不强也是造成区域内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施差异的一方面原因。因此,各级行政部门应加强政策支持,增加资金投入,转变办学理念,引导教师主动学习“新课标”从而逐渐消除地区间教育不均衡的现象。

(2)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精神的领会不是十分到位,从而影响了课程标准的实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不仅要开展不同类型、层次的培训,而且要深入了解培训对象的需求和期望,从而保证教师培训按质按量地完成。

(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了四个领域的目标,而实施过程中各个领域目标的达成度并不一致,目标达成较好的是“运动参与”、“运动技能”目标;忽视了“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领域目标达成情况不好,课程目标本身的逻辑不是十分清晰以及难以操作和评价是造成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

(4)安徽省初级中学班级人数多而场地、气场相对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程目标的实现,体育教师自身对体育课程资源缺乏相应的开发能力是影响新课改革目标实现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类问题在乡村学校则显得更加突出。因此,学校及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应在增加体育场地、器材经费投入;增加体育教师数量;控制班级人数并争取小班教学的同时重视提升体育教师自身的课程资源开发能力。

(5)安徽省初级中学领导多数不太重视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实施,其主要原因有:“升学率”压力大;学校体育工作没有突出成绩;对体育与智育的关系以及体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方面缺乏足够的认识。体育教师应主动克服困难,加强沟通,经常主动向校领导请示、汇报工作,并在请示汇报工作中适时宣传体育的功能。

[1]刘新成,苏尚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三重意蕴及其超越性[J].教育研究.2010,5:18.

[2]朱家存,阮成武,刘宝根.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指标体系研究[J].教育研究.2010,11:13.

[3]蒋新国.广东省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探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4):82.

[4]殷红.河南省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调查与分析[J].体育学刊.2004,11(6):97.

[5]蒋国旻.苏州南通盐城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研究[D].苏州大学.2007:17.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7]季克异.关于学校体育改革的思考(2004年北京师范大学体育教学研讨班演讲提纲)[R].2004:10.

[8]何元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的支持系统[J].体育学刊,2004,11(6):102-104.

[9]于飞.山东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15.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体育教师新课程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