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和谐与心理应激的关系研究*
2015-12-05万会会卢国华张倚玮
万会会 王 瑛 卢国华* 张倚玮
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和谐与心理应激的关系研究*
万会会①王 瑛①卢国华①*张倚玮①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和谐与心理应激的现状,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心理和谐问卷、心理应激量表以及复原力量表对886名医学院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统计描述、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以及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心理应激在性别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0,P<0.05),在是否独生子女和是否参加过社会实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47,t=-0.189;P>0.05)。心理和谐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及是否参加过社会实践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68,t=1.868,t=4.179;P<0.05)。复原力在是否参加过社会实践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6,P<0.05),在性别和是否独生子女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1,t=0.621;P>0.05);②心理应激与心理和谐呈负相关(r=-0.113,P<0.05),心理应激与复原力呈负相关(r=-0.070,P<0.05),心理和谐与复原力呈正相关(r=0.658,P<0.05);③复原力在心理应激与心理和谐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9.184%。结论:心理应激、心理和谐与复原力在不同变量上存在差异,三者关系密切,心理应激可直接影响心理和谐,也可通过复原力间接影响心理和谐。
医学院校学生;心理应激;心理和谐;复原力
DOI∶ 10.3969/J.ISSN.1672-8270.2015.03.007
[First-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Nursing, Weifang Medical College, Weifang 261053, China.
心理和谐体现的是个体心理内部与外部各种关系的综合反应,反映的是个体心理内部要素之间、身心之间、人际之间以及人事之间协调稳定关系的一种现象[1]。和谐的心理能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和谐校园的构建。“精神压力”是心理应激的俗语,有研究认为,精神压力极易导致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2]。大学生处在成长与成熟的关键时期,要面临来自学业和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面对这些压力,有些大学生能够保持和谐的心态健康成长,有些则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有研究显示,心理应激可以通过复原力来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3]。复原力指个体面对逆境、威胁、创伤、悲剧及其他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能力[4]。心理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心,而心理应激可否通过复原力来影响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和谐水平是许多学者重点关注的问题[5]。为此,本研究引入复原力,探讨心理应激、心理和谐及复原力的关系,以期为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选择山东省内某医学院校麻醉学、影像学、护理学及临床医学4个专业的在校学生;调查范围为1~5年级;其中男生249名,女生637名;年龄18~26岁,平均年龄(21.46±1.914)岁;独生子女329名(占37.10%),非独生子女557名(占62.90%);汉族868名(占98.00%),其他民族18名(占2.00%)。
1.2 调查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1000份问卷,回收924份(回收率为92.40%),有效问卷886份(有效率为95.89%)。
(1)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自编医学生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专业、年级、年龄以及性别等一般人口学资料。
(2)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由梁宝勇等编制、具有较高信效度以及可用来测量近一年内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应激状况的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2]。量表共80项(本研究删除了发生频率较低的转学、结婚、分居或离婚、其他婚外性关系及准备出国外语考试5项),采用从“极小至极大”依次记为“1~7”的计分方式,量表分生活事件和日常琐事2个维度。本研究中总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946。
(3)青少年学生心理和谐问卷。石国兴等编制,信效度较高,可有效测量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和谐水平[6]。问卷共48项(17项反向计分),采用从“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依次记为“1~5”的计分方式,问卷分4个维度:内心和谐、身心和谐、人事和谐及人际和谐。本研究中总问卷的Cronbach’α系数为0.930。
(4)亚洲复原力量表[7]。由卢国华等修订、具有良好信效度以及修订后适用于测量医学院校大学生复原力水平的亚洲复原力量表共19项,采用“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依次记为“1~5”的计分方式,量表分3个维度:自我可塑性、情绪管制及灵活应对。本研究中总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928。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AMO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中介效应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医学生心理应激、心理和谐及复原力在各变量上的差异性比较
调查显示,男生的心理应激水平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0,P<0.05);男生的心理和谐水平低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8,P<0.05);独生子女的心理和谐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68,P<0.05);参加过社会实践的医学生的心理和谐水平、复原力水平均高于未参加过社会实践的医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79,t=2.866;P<0.05),见表1。
2.2 医学生心理应激、心理和谐及复原力的相关性分析
研究显示,心理应激与心理和谐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113,P<0.05),心理应激与复原力呈负相关(r=-0.07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理和谐与复原力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658,P<0.05),见表2。
表2 医学生心理应激、心理和谐及复原力的相关分析(r)
表1 医学生心理应激、心理和谐及复原力在各变量上的差异性比较(x-±s)
2.3 医学生心理应激、心理和谐及复原力之间的关系分析
以心理应激(自变量)、心理和谐(因变量)和复原力(中介变量)为潜变量,以各潜变量对应的各维度为观察变量建立中介模型(如图1所示),对假设模型进行检验。所得模型拟合指标为:x2/df=3.422,RMSEA=0.052,NFI=0.986,RFI=0.979,IFI=0.990,CFI=0.990,TLI=0.985,GFI=0.979,AGFI=0.960,拟合度较好,模型可接受[8]。同时研究发现,复原力在心理应激与心理和谐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直接效应为-0.040,间接效应为-0.058(-0.080×0.730),总效应为-0.098,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0.058÷(-0.098)=59.184%。
图1 医学生心理应激、心理和谐及复原力间的关系模型图
3 讨论
3.1 变量上的差异性
(1)医学生心理应激均数为(83.25±60.135),处于低等水平。心理应激在性别方面有显著差异,男生的心理应激水平高于女生,这与毛志宏等[9]和梁宝勇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其原因与社会寄予男性过高的期望以及赋予男性更多的责任有关;心理应激在是否为独生子女和是否参加过社会实践方面无差异,与医学生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客观方面,较少受独生子女与否和参加过社会实践与否的影响有关。
(2)医学生心理和谐均数为(177.01±21.244),处于中上水平。心理和谐情况在性别上有差异,男生的心理和谐水平低于女生,这种现象可能与男生的压力高于女生有关[9-10];与刘潇荃等[11]和杨光金等[12]研究发现的男性得到的社会支持少于女性有关;心理和谐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独生子女的心理和谐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其原因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感受到更多的温暖与支持有关;心理和谐在是否参加过社会实践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参加过社会实践的医学生心理和谐水平高于未参加过社会实践的医学生,与适度的活动降低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其体会到更多的朋辈支持有关[13]。
(3)医学生复原力均数为(70.70±10.088),处于中上水平。复原力在是否参加过社会实践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参加过社会实践的医学生复原力水平高于未参加过社会实践的医学生,原因可能与社会实践可塑造医学生坚韧的人格,提高其恢复良好适应的能力有关;复原力在性别和是否独生子女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原因可能是复原力为个人的特有品质,与性别和是否独生子女关系不大,这与史丽丽[14]的研究结果不同,究其原因可能与样本的调查范围及方式不同有关。
3.2 相关性分析
心理应激、心理和谐及复原力三者关系密切,心理应激与心理和谐、心理应激与复原力均呈负相关,心理和谐与复原力呈正相关,与以往相关研究结果相似[3,14-17]。当医学生面临较大压力时,自身复原力不能及时发挥作用或较弱,因而此时心理和谐水平较低。相反,当医学生面临的压力较小时自身较强的复原力会及时对心理进行调节,因而心理和谐水平较高。
3.3 相互关系
中介模型显示,复原力在心理应激与心理和谐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9.18%。这个结论不仅使假设得以验证,而且有助于解释心理应激与心理和谐之间的关系。医学生的心理应激水平可直接影响其心理和谐水平,也可通过影响其复原力水平,进而影响心理和谐水平。
4 结语
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和谐与心理应激的关系研究启示,医学院校可通过以下措施来提升学生的心理和谐水平:避免某些不良事件的发生,或控制已发生的不良事件的负面影响来降低医学生的心理压力,同时还可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其复原力水平,如鼓励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医学生的复原力进行团体干预等,进而提高其心理和谐水平,促进心理健康。
[1]石国兴,王紫微.心理和谐概念辨析[J].心理科学,2013,36(l):234-238.
[2]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梁宝勇,郝志红.“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3(2):81-87.
[3]郭雪萍,冯超,张红雷.高校贫困生生活事件、复原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11):1375-1377.
[4]American Psychology Association.The road toresilience:what is resilience[EB/OL].(2010-12-20) [2014-09-22]http://www.apahelpcenter.Org/ featuredtop-ics/feature php?id=6&ch=2,2004.
[5]王登峰,黄希庭.自我和谐与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心理学解读[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3(1):1-7.
[6]石国兴,陆运清,王紫微.青少年学生心理和谐问卷编制及信效度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2):166-168.
[7]刘小利,卢国华.亚洲复原力量表在中国大学生中的初步修订及信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1):24-25.
[8]温忠麟,侯杰泰,马什赫伯特.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拟合指数与卡方准则[J].心理学报,2004,36(2):186-194.
[9]毛志宏,郭娓娓.陕西高校连续五级(2008-2012)新生心理应激状况[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5):780-782.
[10]梁宝勇,郝志红,卢国华.大学生和研究生心理压力情况的调查研究[J].心理科学,2009(1):63-66.
[11]刘潇荃,薛云珍.医学硕士研究生社会支持及心理控制源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3,10(2):28-30.
[12]杨光金,程永佳,陈朝阳.“80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9):1366-1368.
[13]陈学伟,马强,王静,等.运动和应激对海马5-羟色胺及其受体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7):822-823.
[14]史丽丽.大学生心理压力、心理复原力和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2.
[15]杨彩霞.大学生复原力与压力事件、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8.
[16]刘溪,梁宝勇,高健,等.特质焦虑、应激和应对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4):602-605.
[17]唐海波,周敏.大学生生活事件、认知情绪调节与心理弹性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3):441-443.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ological harmony and psychological stress of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WAN Hui-hui, WANG Ying, LU Guo-hua, et al// China Medical Equipment,2015,12(3)∶19-22.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ituation of psychological stresss, psychological harmony and resilience of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an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of them. Methods∶ Eight hundred and eighty six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by General Information Questionnaire,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Stress Scale (CCSPSS), Psychological Harmony Questionnaire and Asian Resilience Scale for Adolescent Students, and the data were statistical analysed by statistical description,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the mediation effect analysis. Results∶ ①Psychological stres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ender (t=2.780, P<0.05), bu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tudents who were one-child or not and who participated in social practice or not (t=1.147, t=-0.189, P>0.05); psychological harmony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ender, whether the one-child or not, whether participated in social practice or not (t=-1.568, t=1.868, t=4.179, P<0.05); resilience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tudents who participated in social practice (t=2.866,P<0.05), bu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ender and whether the one-child or not (t=-0.451, t=0.621, P>0.05). ②Psychological harmony and resilience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to psychological stress (r=-0.113, r=-0.070, P<0.05), and resilienc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psychological harmony (r=0.658, P<0.05). ③Resilience took part in an partial intermediary rol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psychological harmony, and the mediation effect accounted for 59.184% of the total effect. 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stress, psychological harmony and resilience wer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variables; the three had close relationship; psychological stress can not only affect psychological harmony directly, but impact psychological harmony indirectly through resilience.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stress; Psychological harmony; Resilience
1672-8270(2015)03-0019-04
R749.91
A
万会会,女,(1987- ),硕士研究生。潍坊医学院护理学院,研究方向:护理心理。
2014-12-20
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计划(J13WH08)“危机管理在大学生心理和谐中的应用研究”
①潍坊医学院护理学院 山东 潍坊 261053
*通讯作者:ghlu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