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点滴
2015-12-05■钟燕
■ 钟 燕
(作者为云南省开远市园林局泸江公园管理科职工)
对我这样一个年过40走向不惑之年的普通科技工作者来说,应该好好静下来思考一下前半生是怎么走过来的,下半生应该怎样走,怎样个活法才能使自己今后的人生更有意义。
人们都说时间是至上的哲人,能揭示真理展示真相;时间是超凡的革新家,能创造奇迹创新未来;时间是高明的医生,能医愈心灵重创,消除情感瘢痕;时间是鉴别真伪美丑的镜子,是衡量平庸抑或伟大的尺子,是破解蒙昧走向成熟的梯子;时间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最不偏私,它给任何人都是24小时;时间也最偏私,它给任何人都不是24小时,对于勤勉的人,时间给他的是智慧和力量;对于懒散的人,时间给他的是寂寞和悔恨;时间是世界上一切成就谋取的土壤。对于已是不惑之年的我,青春年华一去不复返,然而一个人的自我成长,从中年以后才真正开始。这是因为,年轻时的自我成长是具体明确、可以被测量的,譬如,每天念书,知识就会增加。至于其他方面的修行,年轻人的生活经验还不足以配合。换言之,年轻时所面对的世界比较单纯,自我成长还无法全面展开。我们这代人成长,不应该像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悲观,而要勇于思考新的出发点,有“君子立恒志”的坚定信念,从志向确定自我信仰,进而能够解决“我将怎样生活”之类的人生课题。真正的成长不是被动、被安排,或无意识发生的,而是出于自己意愿,并且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应该再进修、再充实。时间于现在的我,不是最好是刚好。把握自己中年时期的自我成长。
作为一名普通劳动者,我无法将这里染红,也不是圣人,不能独善其身。我也曾经失去许多。譬如:以前我认为我的专业技能还可以,但是在具体项目中,却不时犯错,导致项目损失。失去的可能还远不止这些,可得到的却不是很多。我曾经细细思量过这个问题,我想,主要原因是我浮躁的心理和毅力信念衰退,以及自身意志不坚定,再加上周围环境诱惑和安逸平静的生活氛围,使我放松自我修炼,“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你在得到的同时注定要失去些什么。我们很难静下心来思考这些问题,可这些问题实实在在地发生在我的生活里。
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该真正崇拜谁?回忆往事,脑海里竟出现无数崇拜过的人。崇拜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让我知道自己现在的位置,以及未来的方向。一个人只要对自己负责任,或早或迟都会思考这个问题。现代人所尊敬崇拜的,大多是功成名就、升官发财之类所谓有“成就”的人。这种价值选择本身就有问题,因为它并未掌握到所崇拜对象应该是什么样子。值得崇拜的对象应该是拥有完美人格的人,这才是一种正确的价值观。然而,现在却少有人崇拜人格高尚的人,因为人格高尚很难做到,并且就算做到了也没有什么实际利益。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崇拜错位,主要关乎一个人成长早期如何立志。现代人听到志向一词,通常会联想到具体的、外在的、社会化的成就,譬如,赚多少钱、从事什么职业等。而真正的志向应该是内在特质的培养,譬如,欣赏勇敢,就应该设法培养自己成为一个勇敢的人;欣赏正直,就应该培养自己成为一个正直的人。有些性格特质尽管现在做不到,但只要立定志向,将来就有可能达成。一旦志向达成,崇拜将不再迷茫,更不会误入歧途。
人的一生都要懂得敬天爱人,懂得感恩上苍赐予的福泽,并有一颗仁爱之心,不强调自己得到多少失去多少,因为懂得得失不过是不同时间和空间中的能量守恒。深谙舍与得的道理,不斤斤计较眼前得失,因为知道要以包容心态对人处事,才能获得更大回报,而所需回报也不只是局限在物质层面,一个由衷感谢的微笑或许就足够了,正是这样的心态反而获得机会更多。
生活中,我们都喜欢去比较。其实,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是常态。要有一颗平常心,知足点儿、想开点儿、明白点儿,扬长避短,持续努力去创造美满和谐的生活,这才是我们应该去做的。人要有出世精神才可以干入世的事业。知足,并不是“得过且过”。知足是为了常乐,常乐是为了永葆生活激情。既要积极去追求想要的人生,又要能以淡然心态看待得失。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一路奋进一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