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民健身视角下调整运动训练教学发展取向的必要性分析①

2015-12-05姜岩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32期
关键词:全民竞技调整

姜岩

(辽宁省体育学校 辽宁沈阳 110179)

全民健身视角下调整运动训练教学发展取向的必要性分析①

姜岩

(辽宁省体育学校 辽宁沈阳 110179)

社会体育是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基础,衡量一个国家体育运动整体发展水平的标准不仅体现在竞技体育水平的高低,同时,社会体育的普及与发展程度更具有决定作用。运用文献综述法阐述了全民健身视角下调整运动训练教学发展取向的必要性,并对相关的调整策略进行探讨。其核心目的在于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形势,促进竞技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融合发展进行有益的尝试。这对于实现我国全新的体育发展目标,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民健身 运动训练教学 发展取向 调整 必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的竞技体育与社会体育始终处于失衡的发展状态。造成此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金牌战略思想的禁锢,使得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成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核心目标,因而在政策制定、保障机制的建立以及资源的配置上,竞技体育都获得了绝对的优先发展,由此造成了社会体育的发展呈现出严重的滞后状态。现阶段,我国正致力于由体育大国向着体育强国的嬗变,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全面推进社会体育的发展,彻底改变社会体育发展的滞后局面。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是实施全新的体育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然而面对“基础差、底子薄”的现实问题,如何确保全民健身运动的持久性发展,不仅需要国家在相关政策上的扶持与保障,同时,也需要资源相对充足的竞技体育的必要支持与帮助。基于此,对全民健身视角下运动训练教学发展取向调整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1 全民健身视域下调整运动训练教学发展取向的必要性

1.1运动训练教学发展取向的专一性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调整发展取向已成为必然

现阶段,通过对体育资源的有机整合与重新配置,促进我国社会体育的快速发展,实现竞技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并重发展,是我国体育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而鉴于社会体育所存在的滞后性发展态势,因而,加强对社会体育的资源保障、政策扶持以及相关领域的鼎力相助,就成为实现社会体育蓬勃发展的关键环节。运动训练教学是一项以传授竞技体育相关理论与原理为核心内容的专业学科,其培养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在竞技体育素养方面的全面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讲,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的核心,而运动训练教学则是竞技体育发展的理论基础。学生通过运动训练教学所掌握的竞技体育相关理论,成为其竞技体育素质能力发展的重要保障。在金牌战略思想的影响下,运动训练教学在发展取向上具有明显的指向性,“服务于竞技体育的发展”成为运动训练教学发展的核心理念。但是,由于运动训练教学的专业性极强,其应用范围凸显出较为明显的局限性,而一旦从事运动训练专业学习的学生或运动员出现改行、退役等情况,他们所具备的运动训练专业素质则会出现失效的现象。由此可见,调整运动训练教学的发展取向,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1.2社会体育人才的严重缺乏已严重影响了我国新型体育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调整运动训练教学的发展取向已迫在眉睫

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开启了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新纪元。然而,伴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普及,群众性体育基础薄弱的弊端被逐渐显现出来,基础设施的匮乏、组织体系的不健全以及人力资源配置的严重缺失,都成为我国社会体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绊脚石”。其中,人力资源配备的不合理主要是指具有一定运动素养的大众体育人才的贫乏现象严重,这对于群众性体育运动的组织与开展、广大民众对于自身体育健身能力培养需求的满足以及推动我国社会体育的蓬勃发展,已产生了极大的隐患。而运动训练教学是一项旨在于提高学生运动技能与理论素养的专业学科,伴随着我国竞技体育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较为科学与完善的运动训练体系已逐步建立,在全面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基础上,再通过运动训练教学来提升其理论素养,进而达成理论与实际技能的有机结合,使得学生在竞技体育的综合素质能力上得到有效的发展。相对于全民健身运动而言,这种既具有较高运动能力,又兼具一定的理论素养的人才,是其实现深入普及与蓬勃发展的必要条件。因而,针对群众性体育运动人才匮乏的现状,实现对运动训练教学发展取向的调整,确保其在保持竞技体育特征的基础上,满足社会体育发展的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

1.3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便于为其未来的角色转换提供保障

运动训练教学的专业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为了获取理想的运动训练素质能力,学生往往会把所有的精力置于运动训练的技能学习以及相关的理论培养上。同时,由于我国在专业运动员培养模式的采用上以“圈养”为主,因而,人为地造成了运动训练学生与社会的隔离。致使这一特殊的群体无论是对于社会的认知、还是对于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上,都存在着极其明显的缺失。例如:前亚洲举重冠军才力在退役后,因其自身所具备的素质无法适应新的社会生活而成为一名更夫;再如湖北省女子标枪运动员袁芳在退役后摆地摊赚钱来补贴家用。造成此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运动训练教学在发展取向上过于强调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而忽略了对其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因而造成了运动训练教学所培养的学生或运动员虽然成为竞技体育领域的强者,同是,也是生活的弱者,处于一种被社会逐步遗忘或淘汰的尴尬境况。鉴于此,实现运动训练教学发展取向的调整,强调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自身综合素质能力体系的拓展与完善,同时,还有助于为学生未来的社会生活提供保障。

2 基于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背景下的运动训练教学发展取向的调整策略

2.1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为基点,实现对运动训练教学培养目标的变革

教育是一种崇高的社会行为,是提高人们文化素养、修塑与完善其道德品质、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保障。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凸显狭隘性的传统教育理念得到有效的更新,强调教育对社会发展形势的适应、突出教育对社会发展需求的满足已成为新形势下我国教育发展的主流取向。运动训练教学是我国体育领域当中重要的教育内容,在金牌战略思想的影响下,“为竞技体育培养与输送具有较高运动训练素质的人才”是其核心的发展目标,在我国体育事业特定的发展时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由于我国在体育发展战略上的调整,促进了发展重心的转移,社会体育已成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然而,在社会体育发展过程中所必须面临的资源匮乏、基础薄弱等现实问题,已成为影响与制约社会体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运动训练教学应积极调整其发展取向,在确保满足竞技体育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积极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主流形势,对培养目标进行社会化的变革,用以实现对社会体育发展的扶持与帮助。

2.2打破狭隘的属性界限,注重对大众体育元素的接收与吸纳

运动训练教学隶属于竞技体育范畴,肩负着培养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相关理论素质的重要责任。长期以来,运动训练教学的受众群体主要是从事专业运动训练的学生或运动员,所涉及的教育内容与竞技体育密切相关,与社会体育存在着明显的隔离状态。因此,经过较为系统的运动训练教学的学生所掌握的理论与技能,也仅局限在竞技体育领域内的发挥与运用。现阶段,伴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普及,对于具有较高专业运动技能以及理论素质的大众体育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一旦这种需求无法得到有效的满足,势必会对我国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而经过系统的运动训练教学的学生或运动员完全具备了成为大众体育人才的基本素质,唯一所欠缺的只是对于社会体育的基本特征与内涵还缺乏必要的了解与认识。因此,打破狭隘的属性界限,在运动训练教学中是当地融入大众体育元素,用以提高学生的社会体育认知感,不仅有助于实现对运动训练教学发展取向的合理调整,改善社会体育人才匮乏的境况,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3 结语

长期以来,在金牌战略的保障下,运动训练教学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发展体系,在培养学生运动训练专业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阶段,伴随着我国体育发展战略的调整,以全民健身运动为主要形式的社会体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然而,大众体育人才匮乏这一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却愈加凸显,成为影响我国社会体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鉴于此,为了适应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调整运动训练教学的发展取向,使之成为社会体育所需人才的培养基地,不仅必须,而且必要,这对于整合我国现有的体育资源,推动竞技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并重发展,彰显出重要的现实意义。

[1]陈金雄.对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异同的探讨[J].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3(1):11-16.

[2]王永翔,邱泉,汤乃州.试论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竞技性特征[J].体育与科学,2000(6):52-53.

[3]田麦久.关于运动训练原则的辩证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1-9.

G841

A

2095-2813(2015)11(b)-0190-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32.190

姜岩(1965—),女,汉,吉林省榆树县人,本科,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

猜你喜欢

全民竞技调整
全民·爱·阅读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夏季午睡越睡越困该如何调整
全民阅读 让师生遇见更好的自己
工位大调整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花与竞技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