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产学研用”教学体系初探①

2015-12-05戴国清高秋平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32期
关键词:专业体育课程

戴国清 高秋平

(大庆师范学院 黑龙江大庆 163712)

地方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办学定位是以地方特点和需要为前提,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因此。地方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和“研、用”相结合,符合当地的用人需求,不断摸索厚植创新创业土壤,使地方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学生能够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

1 地方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重构建设基本思路

1.1 完全学分制的实施与通识教育的渗透并存

培养符合本地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育人的主要目的。根据广泛适应、重视创新、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使完全学分制的实施与通识教育的渗透并存,再将个性化人才的培养落实到教育的每个环节。目前,学分制以被地方高校的普遍认可,通过改革完善学分制,构建起文理通识的平合,改善狭窄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如大庆师范学院的通识课选修有22门,主要是为优化学生知识结构、促进学生文理渗透与学科交融面向全校开设。学生在校期间须修读至少8学分通识选修课程,其中文科类(含艺术)学生应选至少4学分自然科学课程,理科类(含体育、教师教育学院)学生应选至少4学分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所有学生在校至少修读1学分艺术素养课程。

1.2 重视实践技能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课程重构以培养学生毕业后工作的实践能力为准则,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行业属于第三产业,有极强的服务性和高端性。目前,中国正从以制造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转向以服务和研发为基础的产业,面临的困境是缺乏大量合格的毕业生而不是岗位。在中国160万年轻的工程技术人员中,只有约16万人拥有在跨国企业所必备的实践技能和语言能力,每年毕业生中也只有1/10的毕业生具有在跨国企业所需要的技能和素质。我国的教育体制在不断的改革,可大学不但没有培养出大科学家,而且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也不多,这是教育的一大诟病。现在大学生没有综合知识的熏陶和自由的学术氛围,完善自由的人格精神就难以建立。实践技能和团队协作精神的缺乏,使创造性成果的出现无从谈起。上述问题不仅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育存在,在中国整个教育也存在。只是伴随着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发展现状中的种种混乱和困境,使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1.3 课程重构要与培养人才的能力结构相适应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课程重构必须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能力结构相适应,这样的课程体系才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当今社会的体育现象特点是人员构成复杂、参与动机多样、选择锻炼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活动地点和范围不确定。这也预示着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未来要从事的工作是多元化的,运动产业、体育娱乐、体育管理、体育营销和开发等等。社会体育也从以健身为价值取向休闲、娱乐、健身、康复及体育产品的经营开发发展;从单一的政府行为向地方团队行为、民间团队行为和个人行为协调的全社会行为转化;从单一的福利型向福利型、经营型和消费型相结合方向转化;从传统的单位举办活动向单位、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活动空间转化[2]。要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社会体育人才,必须了解社会体育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结构。社会体育人才的能力结构由基础素质、知识结构、专业能力三方面组成,其中语言沟通能力、文字表达能力、道德修养水平、完善的个性和独立的人格构成了社会体育人才的基础素质;人体科学及人文知识、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锻炼指导知识、外语和计算机知识构成社会体育人才的知识结构;市场开拓能力、公共关系能力、营销策划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健身技能指导能力构成了社会体育人才的专业能力[3]。

2 地方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途径

目前,多数地方高校都是新建的本科院校,办学的定位主要以地方特点和需求为前提,为地方建设和社会服务,为地方着重培养应用型合格人才是其主要办学目标。因此,地方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既要体现学科的专业性、又要体现地方高校的特殊性,二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做到产、学、研、用实践教学一体化。

2.1 加强管理稳定秩序

教学管理自古有之:“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教学管理是一个学校领导层的职责,是学校有序发展的保证。学校教学部门要设有相应的教学督导,定期的听课检查教学基本文件,形成一个长期稳定的督促检查与管理并存制度,使教师从被动的接受慢慢养成自律。

地方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新引进教师多数是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因此,导师制的实施及管理也是必要的。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人生阅历,青年教师有学科前沿的知识储备、旺盛的精力和工作热情,二者结成对子,在教学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2 合理制定系统的实践教学方案

要保证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科学、合理,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科学的教学体系结构是一个关键。以“加深拓宽课程资源、优化改革课程结构、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强化人文教育、提高适应能力”为依据,以“整体优化、因材施教、学习分成、方向分流、增强适应性、办出持色”为原则来重新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与结构,要体现“少而精的基础课、广而浅的专业课、多而泛的选修课、新而实的实践课”的特点。

针对高校所在地不同,对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也不同,各个地方高校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制定出符合专业特点和地方特色的实践教学计划,在保证专业基础课教学的同时,与实践教学环节相互结合。在落实制定好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同时,还要做好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评价体系,全方位的考评其运行效果,及时做出调整和完善。

2.3 建立与完善校内外课程资源

地方高校教学资源缺乏是一个普遍现象,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开发利用,是对现有教学资源不足的缓解和补充,更是解决学生“学”“用”严重脱节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的桥梁和纽带。

在校内可以建立助课机制,完善体育社团和第二课堂管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可以按照专项分组,为低年级专业课或公共体育课进行助课;组织、领导体育社团进行各种活动;开展以学生合作学习为主的第二课堂训练等都可以充分发挥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

由于地方高校经费紧张,投入到实践教学建设的经费有限,校方不可能为各个院系每个专业的学生提供模拟企业的实习、实训基地,即使有也是在硬件和软件设施上不尽完善。因此,学生无法得到专业的系统性的实践教学训练。通过与校外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能够最快捷地补充和完善高校实践教学资源的不足,经费、场地、设施更新不及时等方面的问题会迎刃而解。依托校外企业资源,学校既能够缓解校内资源不足的压力,又能够达到教学资源利用最大化、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范围不仅仅局限在健身会所,它只是体育产业中的一小部分,还有一大部分像体育营销、体育经纪人等市场,地方高校应该根据各个地方及企业发展状况,不断地完善和更新与地方企业新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另外,与社区建立学生志愿者服务实践实习基地,扩大学校在地区的影响,为全民健身工作普及开展进行指导,也是一个实践教学训练的好去处。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设立运动康复方向,也可与地方医院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3 结语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构时,要把专业实践课的创新放在重要位置,提出“时间上贯穿,空间上拓展,课程中渗透”的全方位实践理念。实践课程能为职业能力提供服务,为内化知识提供服务。要大大提高实践课的学分比例,并在每一学期穿插一项社会实习内容。甚至可以和实习基地联合办学,课堂直接设在健身中心,开放实践课教学。在体育市场营销学、体育管理学等主干专业课中强调实践教学内容的重要性,明确将实践成绩记入这类课程的总评成绩中,从而全方面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在具体实施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案中,实习基地的建设是重要问题,这要求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努力,主动出击,多方努力,才能把实习基地建设好,取得多方共赢的结果,真正做到“产学研用”一体化。

[1]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十大困境[Z].山东企业宣传网,2014-03-13.

[2]陈永军.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的反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0):1398-1414.

[3]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R].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2013.

猜你喜欢

专业体育课程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部分专业介绍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