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界流氓习气盛行的社会根源分析
2015-12-05林祥芸
林祥芸
(川北医学院体育教研室 四川南充 637007)
体育道德败坏作为世界性的一个社会问题,体育道德败坏行为频频发生,成为体育界的一个隐痛,引起了世界各国体育界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一些国家也颁布了法律法规对体育道德败坏的行为进行控制。体育道德:指以是否有利于体育活动的开展为是非和善恶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个人内心的信念和体育习俗为力量与途径,用以指导参与体育活动成员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5]。体育界的流氓行为作为体育道德败坏的一个方面它背离了体育的调节,健身,教育等基本功能,对整个社会和体育界造成了极坏的影响[1]。
1 流氓及体育界流氓概念界定
在罗竹凤主编的《汉语大字典》中对流氓的解释为:一是指无业游民,后指不务正业,为非作歹之人;二是指施展下流手段,放刁撒泼等行为[11];《现代汉语辞海》对流氓的解释为:(1)原指无业游民后指不务正业经常办坏事的人。(2)是指放任刁蛮耍赖,寻衅滋事,聚众斗殴,调戏妇女等[13]。从上述对流氓的解释可以看出“流氓”包涵三层含义:一是指属于无业或不务正业这是从职业方面讲;二是看具有流氓特征行为,为非作歹扰乱社会秩序的特点;三是从道德规范角度看,流氓主要是以放刁、耍赖、施展下流手段,如:斗殴、猥亵强奸妇女等恶劣行为,或以恶劣行为扰乱社会秩序的人[2]。
综上所述,体育界流氓是指体育的参与者在参与体育活动中所表现的不道德和违规违法的行为举止,言行等。该文的体育界的流氓习气主要是指竞技体育界的流氓习气,包括体育参与者以不文明的语言和刁蛮、耍赖、欺诈等行为以及通过暴力行动来妨碍和抑制体育运动的正常进行和健康发展。
2 体育界的流氓现象
2.1 体育运动参与者流氓现象
所有体育运动的直接参与者,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获得比赛的胜利,这样对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是有利可图的,运动员获得数不尽的金钱、名誉、地位等;教练员同时也会得到金钱名誉和地位;管理人员不仅能够得到金钱、名誉和地位,更重要的是比赛胜负与他们升降官位有直接的联系。如果没有取得好的比赛成绩运动员,教练员,管理人员等不但得不到金钱、地位、名誉,确要承受各方面的压力,如教练员要“下课”,管理者要降级受处分等等。正因为如此,胜负形成的反差巨大两种结果导致了这个群体为了取得比赛的胜利和取得较好的运动成绩不惜一切代价。诸如:采用体育暴力手段、忽略体育的法规法则、淡化体育道德等。具体表现有使用兴奋剂,赌球,假球,控制比赛结果,运动员殴打裁判,运动员互相殴打,教练员殴打辱骂队员,运动员和观众间的殴打辱骂,虚报年龄等等行为。在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过度的竞争力、商业操纵和兴奋剂的滥用与利益追求的膨胀,最终形成了一种将竞技体育扭曲的力量,这一力量使人们越来越远离体育运动,使竞技体育出现了异化现象。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的体操、击剑等有些项目中裁判越轨判罚就是一则典型案例。[3]
2.2 非体育运动参与者流氓现象
非体育运动参与者主要是指体育比赛的观赏者,体育媒介人员以及相关体育从业人员等。体育比赛的观赏者流氓现象,主要是指关注和球迷因受比赛的运动员,裁判,比赛气氛等各个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情绪激动,不满而出现的不文明语言和行为。如向场内投掷杂物,在看台上点燃易燃物品,辱骂和殴打裁判或运动员等。具体事件如:2000年6月,欧洲足球锦标赛上,数百名英格兰球迷酒后闹事,被比利时驱逐出境;2000年7月15日,陕西主场与成都踢平,赛后一些球迷不满比赛结果聚众闹事,最后警察用催泪瓦斯和消防高压水枪平息球迷闹事;2002年3月24日,陕西主场对青岛赛后,因球迷不满出现殴打裁判和烧毁多辆警车;2002年4月3日,排球比赛中辽宁主场对江苏,在比赛中江苏队的一名队员被两个矿泉水瓶击倒在地[10]。体育界的媒介人员和其他的体育从业人员,为了自己的某种利益,偏离事实,利用不合法和不正当的手段获取利益,对其他的体育参与人员产生不良的影响,导致会出现一些体育流氓的行为。如: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对运动员捏造绯闻,不道德评论,甚至污蔑报道。这些非正常压力导致运动员用一种非正当的手段来发泄,如:殴打裁判、场外的喝酒斗殴等[10]。
3 体育界的流氓现象的社会根源
3.1 政治因素
一些国家之间由于历史上存在一些矛盾和发生过一些战争,在和平时期两国的球迷、运动员、裁判员等体育参与人员,寄希望在比赛中战胜对方。如在中国队与日本队的比赛中,中国的球迷运动员和裁判员等体育参与人员寄希望“抗日战争”能够在运动场上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当最终得失与人们的期望值出现差距的时候,就容易引发体育界流氓行为的产生。
3.2 经济因素
在当今社会,由于经济结构还处于不合理状况,出现了下岗失业,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扩大等现象,容易引起社会不同阶层的对抗心理,这种对抗心理极易在激情四射的体育比赛过程中得到宣泄,导致体育界流氓行为的出现。
3.3 文化因素
在文化多元化的社会中,多种文化的相互渗透,有些主流文化的缺失,不健康文化的渗入导致人们的价值观扭曲也是体育界流氓习气盛行的原因之一。
3.4 个体自身的因素
3.4.1 个体寻求刺激与自身侵犯性的发泄
在运动员与球迷群体中,存在着一小部分喜欢惹事生非具有攻击型的个体,他们常常把寻求刺激、招惹他人作为休闲活动的主要内容,以侵犯他人或目睹他人被侵犯作为比赛和观看比赛的目的。
3.4.2 比赛中的感情投入程度
队员和球迷在比赛中会投入一定的感情,对自己球队的热爱和自己所钟爱球队的支持,他们把自己球队的胜负作为自己生活的全部,把自己所支持球队的胜负当成他们生活中最有意义的内容。因此,一旦他们自己的球队和所支持的球队受到不公正待遇,特别是关系球队出线、晋级比赛时,容易导致攻击性行为。
3.4.3 对球队的热爱程度
尽管大多数体育参与人员都明白体育比赛一贯提倡“友谊第一,比赛第二,重在参与”“体现公平”,但是广大体育参与者对自己的球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对球队或球员形成了一种过激的偏爱,他们只希望自己的球队或自己钟爱的球队在比赛中获胜,对胜负缺乏辩证的认识。
3.4.4 从众心理
从众是指个人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和压力而与多数人向一致方向变化的现象。在比赛中或比赛结束后,队员和球迷的情绪处于极度兴奋或悲伤状态下,对于他人行为是否规范缺乏准确的判断,易受同伴的情绪状态和其他闹事者情绪的感染,并以他们散发出的信息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源,而且球场内的群体氛围会使队员和球迷产生一种匿名感,从而使球场被认作是可以从事反社会行为的场所,导致队员和球迷不自觉地采取从众的行为方式,造成队员出现流氓行为和形成球迷成骚乱群体。从众心理也是产生大规模球场暴力行为的前提之一。
3.5 其他因素
3.5.1 媒体宣传的负面影响对人们形成的某种看法或观点有强化单向心理定势的作用
媒体的负面报道会增强体育参与者的心理暗示效应,会使一部分体育参与者把体育流氓行为看作是一种借鉴和消遣性范围来考虑。比如对竞赛中的暴力镜头不断重复播放,对一些攻击事件和暴力事件的报道使用大量带有煽动性的语言都会增加球场流氓行为出现的可能性。
3.5.2 组织管理的不善
体育界的流氓行为与组织管理者的组织管理方法和措施的不得力有直接关系。如在比赛前的安检不够严格,使部分球迷将矿泉水等能伤人的物品带到球场中;没有和公安机关协调好信息,让闹事的球迷进入球场;球迷、观众通道不通畅;缺乏必要的保护措施,球迷很容易冲到球场;看台结构不合理使双方球迷混杂在一起;赛后对球迷,特别是闹事球迷疏散不力等,均会导致球迷攻击性的行为发生[6]。
4 建议与对策
(1)发挥球迷组织的积极作用,加强球迷的组织和管理。
(2)加强各体育组织的内部管理,完善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道德规范,提高运动员的自身修养。
(3)净化裁判员队伍,提高裁判员的业务能力和道德素质,尽量避免错判、漏判。
(4)发挥媒体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对赛事进行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报道,同时树立文明竞赛,文明观球的典范,营造和谐文明公平的赛场氛围。
(5)健全体育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黑哨”和“假球”行为,对于情节严重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尽快改革和完善各竞赛规则,加强对裁判员、运动员、教练员和相关工作人员的约束。
[1]郭琴.CBA球场暴力的探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7(8):27,39.
[2]何胜军.体育流氓习气的成因及匡正[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
[3]王娟.竞技体育异化与人性回归的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2009,28(1):37-38.
[4]杨建华.社会转型期我国足球观众暴力的成因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5):87-88.
[5]陈伟,魏万珍,王清芳.体育道德论[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11.
[6]王家力,徐鸿鹏,陆剑,等.透视中国球场暴力的成因[J].安徽体育科技,2007(1):11-13.
[7]谭华.体育本质论[M].成都,四川学技术出版社,2008:22-46.
[8]周西宽.体育基础理论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460.
[9]张玉超,栗丽,王朝军.我国体育道德失范成因及预防对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7(6):52-54.
[10]赵建安,张鲲.足球赛场球迷骚乱和暴力成因的社会心理学探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6):112-114.
[11]罗竹凤.汉语大辞典[M].北京: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
[1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13]现代汉语辞海编辑委员会.现代汉语.辞海[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