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醴陵农村学校撤并的现状调查研究及对策分析①

2015-12-05陈采英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南长沙410000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12期
关键词:农村学校教育

陈采英(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0)

醴陵农村学校撤并的现状调查研究及对策分析①

陈采英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南长沙410000)

摘 要:为了了解醴陵农村学校撤并的趋势、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为农村教育的发展提出更好的对策建议,本文运用观察法、访谈法和文献查阅法,对湖南省醴陵市农村学校的撤并情况做了简单的调查和分析。调查中发现农村学校的撤并虽然起到了优化教育资源的作用,但是却给农村偏远地区的家长、学生带来了许多困扰。

近年来,学龄人口数量急剧下降,选择进城读书的农村孩子人数越来越多,农村学校的撤并已然成为大势所趋,适应并推动教育改革浪潮的发展。我的家乡湖南醴陵同样如此,许多村里的学校逐渐撤并了。学校的撤并迫使村里的一些学生不得不背井离乡去异地求学,不管是走读生还是寄宿生,异地上学都会给这些孩子带来诸多的麻烦。撤点并校,建设寄宿制的学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投资效益,但寄宿生的很多心理问题却逐渐显现,学生过早地寄宿,独自生活能力不强,对身体方面、心理方面都会产生诸多的影响和不良反应,容易引发亲情关系的疏远,导致情感脆弱、自卑、攻击性强、自闭症和焦虑症等心理问题。农村学校撤并,农民的经济负担加重了,安全隐患也随之而来,乡村文化的建设也会受到影响。为了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促进教育的正义、公平、优质发展,希望农村学校撤并不要被简单化的处理,而是要制订合理地规划,科学的进行决策和分析,对农村基础教育布局和调整,做到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农村孩子的成长、成才关乎着他们的家庭和我们国家的未来,他们也是真正的弱势群体。

1 调查对象

研究对象是醴陵市农村地区的中学、小学。

2 调查方法

观察法、访谈法和文献查阅法。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调查现状

调查走访了醴陵市农村地区的学校,从部分在任校长、老校长、教师以及教育局工作人员那了解近年来醴陵农村学校的撤并情况。我国在2001年颁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随后农村学校的工作布局与调整,陆续在全国范围内有步骤、有计划的大规模展开。为了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维护教育公平,国家对建国初期行政村设点、建校的农村学校模式进行调整,将一些办学条件差、规模小的学校进行撤并整合。

3.2醴陵农村学校撤并的原因

3.2.1国家政策的影响

国家的基础教育布局调整政策为农村学校撤并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村办小学、乡(镇)办初中和县(区)办高中是我国较为普遍的办学模式,实施时间长。国家在“普六、普九”相继完成阶段性任务后,随着社会经济、基础教育的发展变化,国家的教育政策也做适应性的调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按照中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对学校布局合理调整、规划。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农村小学和教学点适当合并。

3.2.2学生生源的减少

人口出生率下降,是农村学生生源减少的直接原因。改革开放后,特别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普及计划生育政策,我国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学校的生源严重不足。其次是农村学生的外流是农村小学生源减少的重要原因。城、镇学校的优质教育吸引农村学生,城里的农民工子女进城上学,学生的中途退学等原因导致了农村学生外流。

3.2.3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的需要

由于国家的教育投入、农村的现实条件等方面的问题,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师资配备及教师水平等等都落后于城镇学校。为了让有限的教师、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对优秀的资源进行整合,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好的教育,国家对农村小学进行适当撤并。

3.2.4当地政府缩减教育经费的需要

由于基础教育教师人数多、规模大,国家财政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占很大比重。当前,在学龄人口不断下降的形势下,学校基础教育撤并必然导致农村教师需求量减少,学校的规模、数量缩小,而地方政府对农村教育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入势必降低。农村学校撤并即可以达到减少教育投入、节约财政支出的目的,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因此,农村基础教育学校的撤并就成了合乎情理之事了。

3.3农村学校撤并产生的问题

3.3.1对农村家庭来讲,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家住得偏远的学生去外镇上学,上学路途安全的可以骑自行车上学,但在交通不发达、道路状况不好的地区,学生只能寄宿在学校,还有些偏远地区的学生家长不得不选择陪读,这样势必减少家中的劳动力,导致学生家庭的经济收入降低。过去就近入学,很多学生能够回家吃饭,现在我国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但是寄宿生的住宿费、交通费、伙食费、以及日常开销费用并没有减轻农民家庭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加重了其经济负担。

3.3.2对学生而言会带来饮食、健康、交通安全等问题

近年来各地频繁发生校车安全事故,学生的生命安全面临威胁。农村小学撤并后,学校离家更远,加大了学生在上学路上的难度,学生上学路上的安全隐患增多。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弱,安全意识差,致使中小学生的安全事故时常发生。

偏远农村的学校撤并,学生大量集中在中心学校,大多数的农村学生要在学校里解决饮食、住宿,但是农村学校的食堂、宿舍条件有限,负担很大。年龄尚小的孩子,是非观念薄弱,自制力相对较差,很多方面还难以自理,加上在缺少了家长监管情况下很可能会形成许多不良习惯,妨碍他们的成长和学习。

3.3.3农村学校撤并给学校带来的问题

大量的农村学生涌入镇上学校求学,镇上学校的教师资源、宿舍变得紧张,教学质量也会受到影响。而农村学校生源不足,学校规模不断缩小,教育资源被大量的浪费。撤掉的校舍大多被闲置下来,无人问津。在教师方面,农村撤并学校的教师得不到妥善安置,而城镇的教师的负担加重。

3.3.4农村学校撤并对社会的影响

农村学校的撤掉,当地的文化气息也会变得淡薄,随着教师的离开,校园文化也会逐渐消失,同样也会影响这个地区的文化建设。一个有学校、有教师、有学生、有读书声的乡村,乡村的文化气息就会要浓厚许多。业余之时,当地的村民还可以与老师打交道,耳濡目染之下,对村民起到一些文化熏陶作用,从而营造村庄的文化氛围。另外,村庄学校的场地、设备可以借给村民搞文体活动,给村民带来欢乐。农村学校的撤并直接影响乡村文化的长期建设,当地村民的归属感也会逐渐降低。

4 对策建议

经济发展、国家政策、人口等多种因素造成了我国农村小学的撤并现象。农村小学简单的撤并并不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需要来自社会、学校和政府部门等各方面的努力,合理有效的布局、调控,并且要对伴随而来的各种问题提供真正的解决措施,积极实现和促进教育资源上的优化配置。

4.1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调整农村小学布局,提高办学质量

我们要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也要考虑和联系地方的实际情况,将政策落到实处,不能盲目的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对当地的交通状况,地理位置和人口分布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合理分配学校的布局。师资资源的配置尽量做到合理,最好让学生能就近上学,这样既可以保障学生的安全和教学质量,又能提高办学的效益和质量。

4.2加大地方政府对教育的财政投入,改善教学环境与设施

地方政府应该加大对偏远地区学校的财力、物力、人力投入,改善学校的场地设施和教学设备,营造良好教学环境,而不能单纯的只是集中发展生源较多的镇上学校。有了政府的财政支持,学校建设和发展也就有了坚强的后盾,如果财政投入不到位的话,农村学校的校舍建设、危房改造、教师的待遇、正常教学仪器的配备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城乡差距也将拉大。

4.3加强并保障偏远地区的师资队伍

偏远地区本身条件非常艰苦,学校的教学设施、设备简陋,教师的待遇也不太理想,对优秀教师难以产生吸引力,农村孩子也就很难享受优秀的教师、教学资源。虽然有大学毕业生分配到偏远地区担任老师,但基本上都成了过往云烟。政府和教育部门应该多关心偏远地区的教学,制定并实施相关鼓励政策,激励年轻的大学生和经验丰富的教师贡献一份力量给农村的基础教育建设。

4.4制定有效的监督体制,保障学生的交通、卫生、生活等方面的安全

农村学校被撤掉,中心学校原有规模扩大,学校的学生数量的大量增加,学生的生活、卫生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日益彰显。因此,学校可以适当增加专门的管理人员、给学生安排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从多方面关注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的变化,让农村学校学生实现身心两方面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孙桂侠.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吉林教育:综合,2012(12):27.

[2]刘言滢.论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带来的负面影响及解决对策[D].陕西师范大学,2012.

[3]于泽元.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学校布局调整问题的教育对策[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4):21-23.

[5]尹淑芳.论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对策[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9):21.

[6]钟笃粮.教育对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及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9(26):145.

[7]邬志辉.中国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标准问题探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140-149.

[8]范先佐、曾新.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必须慎重处理的若干问题[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7-12.

[9]刘贤伟.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的负面影响[J].中小学教育,2007(8):140-149.

关键词:农村学校撤并对策分析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Liling Rural Schools Merged

Chen Caiying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Hunan,410012,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know the Liling rural school merging trends and the effect on society,put better forward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the rural education.This article uses observation method,interview method and the literature method and problems of the rural schools in Liling city of Hunan province was briefly investigated analysis.Through the survey of rural school integrates educational resources,but to remote areas of the rural parents and students to bring a lot of problems.

Key Words:Rural Schools;Merge On-site Investigation;Analysis of Countermeasures

作者简介:①陈采英(1990—),女,湖南醴陵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中图分类号:G8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4(c)-0244-02

猜你喜欢

农村学校教育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新农村 新一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