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体育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5-12-05高巍
高 巍
(宁波鄞州职教中心学校,浙江 宁波315100)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体育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重视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的理念逐步为人所熟悉。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1]。通过文献调查发现,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并不理想,我国关于体育自主学习的研究还比较薄弱,研究重点也是讨论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可行性、特点、内容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很少有人追究自主学习究竟遇到了哪些困难,怎样去解决这些困难。
1 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
1.1 教育主体自主性发展的教育理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现代教育是以现代生产和现代生活方式为基础,以现代科技和现代文化为背景,坚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培养自主性发展的个人为目的的教育。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现代教育培养的人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自主发展能力。
1.2 以学习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
现代教育的变革重点表现在三个方面[2]:一是要以教育主体自主性发展和创新教育为中心来构建现代教育的理论体系,建立以“学会学习”为中心内容的现代教育理论。二是以“学习论”改造现行的“教学论”,建立以“学习论”为中心的现代教学观念。自主学习要求真正确立学习者主体发展和自主发展的地位,使知识经济时代的教学理论更加符合学习者学习知识、技能与人格发展的内在规律,教师的所谓“教学”,其真正含义由过去的“教学生知识与技能”变为“教会学生学习”[3]。三是以学法研究为中心带动教学法观念的根本性变革。构建以学法为中心的教学法理论体系,并不断推进这一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索。
1.3 以理解为核心的学习观
教师要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必须确立学习是一个理解-记忆-运用过程的观念,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一个初步理解-强化记忆-学会应用-加深理解的过程。学习过程的实质和核心在于理解,而不是记忆。确立这样的学习观才能使学到的知识更稳固,更灵活,才有可能使知识成为创造力的翅膀。
1.4 动态的结构化的知识观
在自主学习中,教师要确立科学的结构化的知识观,既要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经验的积累和理论化;学生既要重视学习“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更要重视对“怎么做”的知识的学习。
从上面描述的内容上我们可以看出,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发展、知识的发展以及教师的观念转变都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因素,但从哲学的观点看,学生是影响事物变化的内因,其它的因素是外因。从有关自主学习的研究中我们发现,研究者往往忽视真正起作用的内因——学生。
2 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存在的问题
2.1 价值取向的功利性
过去我们的教学指导思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单纯强调身体上的改善。在这个思想的影响下,人们发现无论是“体质教育”,还是“三基教育”,都不能解决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难题,因为这些教学思想过多的体现了社会的意志、教育者的意志,表现出明显的功利性,而没有真正地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没有尊重和满足天性,没有使生命活动处于自然、蓬勃的状态。
2.2 课程改革给体育教师带来的文化冲击
我国自上世纪80 年代以来,许多国外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不断冲击着我们的观念,改变着我们的教学行为。自主学习这一教育理论就是由美国等发达国家在20 世纪70 年代提出的。广大体育教师在接触这些来自异邦文化的教育理论、方法和技术时,感到的不仅仅是新事物、新知识和新方法,而且还有强烈的文化冲击。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提倡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把个人融入群体之中。这种文化是他人取向和集体取向的文化,而西方文化则是自我取向和个人取向的文化。[4]课堂生活自然是文化的一个延续。中国老师和学生习惯中庸的、平和的、他人取向的学习和互动方式,这使得体现着创新和独立意识的自主学习方式在我们的课堂上实施起来总面临着文化上不适应的困境,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间内的内容安排、主动性、计划性、利用率、自我满意率上,都不尽人意。
2.3 课堂上自主学习氛围的缺失
作为主流社会代表的课堂,基本上是以师为本的,它压抑和控制着学生的生命活动,违背学生的学习天性,与生命的自然取向相抵触,特别是原本应当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尽情享受体育带来的激情和快乐并和谐发展的时候,我们的教学却出现了大相径庭的两种极端局面:要么还是与课程改革前的体育课堂相似,枯燥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还在残食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主学习机会甚少,有调查发现,学生被赋予的自主学习权是非常有限的;要么体育课堂成了学生“自学”的场所,体育教师的主导功能失效。有学者调查发现中学体育教师更多地关注“教法”,虽也提到“自主、发现”等“学法”,但对这些学习方法的理论基础缺少认识和研究。[5]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即: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订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脱离教师指导情况下的“自学”是不能称之为自主学习的,教师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也是影响课堂自主学习气氛的主要原因。
2.4 自主学习能力和能力培养方式的表面化
体育教师对自主学习的概念淡漠,部分能意识到其重要性的教师也只是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倾向于对学生外施的、刻意的、有形的、知性的、可比较和控制的方面,这只是从较低层次反映了教学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关系。教育功效的发挥最终是依靠教育对象本身。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是高度依托学生的本能。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要仅仅用老师的教授、学校的规定、家庭的引导等外力来实现,而更要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生活中自己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3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的动机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知识只有从学生的内在精神力量与其所认识的世界的融合中产生出来时,才能成为学生的一种福利;知识只有被学生体验和感受到是智力创造的结果、探索的结果和心灵劳动的结果时,才能成为学生快乐的源泉。[6]当我们认识和理解到这点时,学生才会在了解和感受知识的同时,形成和确立自己的思想观点,才能真正地自主学习。价值观的正确与否关系到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成败,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健康。在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学习不同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这些来自异邦的理念、方法和技术包含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和价值内涵,仅仅把它们看作是显性的知识和技能来学习是不够的。本文认为在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需做到以下几点。
3.1 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体育是以增强体质,促进健康为目的,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过去我们把身体的发展看的过于重要,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和社会适应,没有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来进行教学,这就很可能让他们产生厌学的情绪,更不要谈学生自主学习。总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这种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符合人的本性和自身发展规律。此外,我们要树立终身体育的价值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终身体育价值观与自主学习是相辅相成的,终身体育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
3.2 正确对待文化差异和冲击
教育文化的重建不是革命性的推倒重来,而是一个渐进的文化变迁过程。这种文化的变迁甚至要涉及到几代人,我们首先需要做的是不能急于求成,许多人总想马上看到课程改革的成效,这实际上是杀鸡取卵的做法,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变化越慢,才越能取得正确的结果。其次不要过分注重课堂上“自主学习”的形式。我们要清楚形式上的技术模仿总是东施效颦,教育文化与社会政治文化、家庭伦理文化以及习惯的教育行为方式是相适应的。
3.3 以学生为本,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除了要认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外,还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这里的环境,不单是学校的硬环境,还要包括软环境,软环境是指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的关系所构成的学习环境。这就首先要求教育者转变教学理念,明确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所以,教学的重心该由“教”转向“学”。国际21 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其著名的报告《教育— —财富蕴藏其中》里提出把学知、学做、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发展作为教育的四大支柱,还“应该使每个人尤其借助于青年时代所受的教育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思想意识”。由此看来,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同时也是信息资源的管理者,教师应帮助学生打开“信息之窗”,让他们自己去领略窗外绚丽多彩的风光。其次,教师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把讨论型、研究型的学习方式引进课堂教学,只有在参与讨论、研究过程中才能将其感知、记忆、思维、想像等智力活动和情感、意志、动机、兴趣等非智力活动均保持在最佳状态,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的需要中的最高层次,一个人只有当高级需要得到满足才能产生令人满意的主观效果,才能得到一种鼓舞力量。[7]
自主学习实际上是追求教育本体功能的回归,即:对人的关注,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使每个人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给学生一个探求知识、发现规律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尝到成功的甜头,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内在潜能,这才是学生用之不尽的财富,也是教育者孜孜以求的理想的教学境界。
[1]吴本连,季浏.学校体育课改中“自主学习”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J].体育科研,2004,25(4):68-70.
[2]李启迪,邵伟德.体育教学基本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8:10.
[3]李启迪,邵伟德.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育课程理念的意义与实施策烙[J].体育科学,2014(3):15-23.
[4]万明钢,王平.教学改革中的文化冲击与文化适应问题[J].教育研究,2005,309(10):44-48.
[5]邱伟.关于学生自主学习状况的调查及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6(3):96-98.
[6]徐继存.面向现实教学活动的师生关系建设[J].教育研究,2005,300(1):58-62.
[7]李健,王荣民,董大力,等.中学体育教师对教学自主性认识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5):663-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