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体育强国的关键问题解决途径及其思路

2015-12-05李晶辉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36期
关键词:教化强国竞技

李晶辉

(吉林体育学院 吉林长春 130022)

建设体育强国的关键问题解决途径及其思路

李晶辉

(吉林体育学院吉林长春130022)

以“史论结合”的方法,围绕建设体育强国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首先对论文中建设“体育强国”的研究范围进行界定;其次对竞技体育的内在属性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点对有悖于建设“体育强国”的一些不良现象进行归纳;再次指出了竞技体育的政治化和商业化是当今赛场内外各类不良现象产生的实质;最后阐明“内涵”建设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关键问题,挖掘竞技体育的教化属性是建设体育强国的战略选择。

体育强国 内涵建设 重点问题 政治化 教化

体育事业作为国家文化建设发展的一个特殊领域,在不到30年的时间内两次提出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体育事业发展目标,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探究和深刻反思的重大问题。实际上,两次理念的提出,虽然有着历史的延续性,但其基本内涵却不尽相同:前者是一种“强国体育”的概念,即体育是作为一种手段而达到强国的目的,中国体育发展史很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而当今所提出的“体育强国”这一概念中,体育本身却成为了目的,即建设“体育的强国”,某种程度上讲,强国成为了手段,体育成为了目的,从中体育出深刻的“人学”内涵,这套发展思路符合当今中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1 论文中建设“体育强国”研究范围的界定

论文将建设体育强国的重点问题限定在“竞技体育强国”建设的理论及其实践研究的范围。这种限定有五个方面的主要原因。

(1)从中国近代体育发展脉络来看,竞技体育在中国体育事业之中一直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虽然中国体育也包含了群众性和学校性的体育活动,但竞技体育一直起到了示范和带动的作用。

(2)竞技体育有其自身的研究范畴,它包含群众性和学校性的竞技活动,而这种竞技活动的发展也同时带动了健身性和娱乐性,乃至产业性的体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值得对之进行专门研究。

(3)任何一个被称为体育强国的国家,不可能让竞技体育成为软肋。竞技体育水平高的国家不一定是体育强国,但体育强国一定是竞技体育的强国,因此对竞技体育的建设与发展理应成为体育强国建设的重点内容。

(4)建国以来,计划经济下竞技体育领域已经形成了相对独立和封闭的运作体系,并已经形成了特色鲜明和相对优化的运作模式。但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在保留竞技体育的这种优势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革和完善是建设体育强国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5)当今中国竞技体育的“硬实力”已经跻身于世界竞技体育大国的行列,但多年来赛场内外诸多“异化现象”的出现,例如近年来不断增多的“竞技弱势人群”和新近发生的各类暴力事件,已经严重地影响了中国竞技体育的整体形象,因此必须对之进行专题研究。

鉴于以上因素,在当今现实条件下,竞技体育强国的建设仍然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特在此作以概念及其研究范围的限定。

2 竞技的本质及其“异化现象”

现代意义上的竞技体育虽然在中国发展仅仅60余年,以一种普遍的文化形式存在,且始终被人们所关注。历史上许多哲学家和美学家均有着对竞技体育相当精彩的论述,例如对自由性的论述:黑格尔在其《历史哲学》之中用较大篇幅描写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并对之大加赞赏:“在那里边人类修饰他的身体,在自由美丽的动作、有力量的伶俐中,做成一件艺术作品”德国美学家温克尔曼在描述古希腊竞技之时曾写道:“竞技学校成了艺术家的学校,最为完美的裸体在这里以极为多方面的、真实的和优雅的动作和姿态得到展现。”德国哲学家和美学家席勒称奥林匹克赛会是“不流血的力量、速度、灵巧的比赛以及更高尚的智力竞赛”。并试图在古希腊寻找“维娜斯、尤诺、阿波罗的理想形象”。如此等等,某种程度上,这些哲学家和美学家从一个侧面为竞技体育确立了内在的本质属性——自由性、秩序性和审美性。如果说竞技体育的主体是人,那么竞技主体所展现的便是自由意识、秩序意识和审美意识“三位一体”的内在精神。

然而,当人们以这种“内在精神”为基点对当今竞技体育进行审视之时,却发现了种种“异化现象”。首先是与自由性的矛盾:当竞技体育成为一项政治事务之时,其强国强种和为国争光之目的彰显了“大我”遮蔽了“小我”;为自身目的服务的“非实利性”活动,如今却主要发挥着谋取物质利益的功能;赛场上“自由发挥”的世界冠军,在现实生活中却成为自由度极低的“弱势人群”。其次是与秩序性的矛盾:古希腊展现“公平竞赛”的竞技活动变成了兴奋剂、“黑哨”等事件时有发生混乱场所;宣扬和平与友谊的奥林匹克运动,如今却变成了反恐焦点;象征人类文明与进步的竞技场却退化成为遵循着“丛林法则”的野蛮“斗兽场”。最后是与审美性的矛盾:展现丰富审美内涵的竞技,如今却时常表现为以获胜为唯一目的争斗;符合力学原理的技术动作,却在有着“错误动作”的古希腊竞技者雕像面前大为逊色; “哲学家头脑和运动员身手”的“绅士”如今却退化为“大身子、小脑袋”的“选手”。实际上,这些不良现象由来已久,但有些问题已严重偏离了其赖以存在的本质属性,根本原因便是政治和商业的侵入,这本是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题中应有之义”,但当政治和商业价值几乎成为竞技体育唯一目的之时,虽然创造了巨大的政治和经济效益,但其赖以存在的内在精神在这种单纯追求外在目的之中现实殆尽,竞技体育将成为别的事物,由此将之称为“异化现象”却不为过。

3 问题产生的实质分析

尽管自由性、秩序性和审美性构成了竞技体育之内在属性的核心内容,作为一项活动,竞技体育必然与这样或那样的事物相关联,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推动其发展的内部的和外部的动力。竞技体育产生之初与巫术的结合,古希腊竞技与宗教的结合,中世纪骑士竞技与军事战争的结合,当代奥林匹克运动与政治和资本的融合等等,如果大家将这些复合形态看作竞技体育的“异化”当然是不合适的,因为单纯地表现为自由、秩序和审美特征的竞技体育从来也不可能独立存在,它只能通过与各种各样的外部事物相结合来实现自身的发展逻辑。实际上在于其主次目的的选择,即一旦竞技体育不再以彰显自由、秩序和审美等内在属性为主要目的,而是以实现政治或商业目的为其主旨,那么竞技体育的异化就产生了。竞技体育是“竞争”的一种最为直观的表现形式,它与中国传统感性思维方式和当代实用主义思想相结合,使得竞技体育成为一种符号或工具。一方面,这种“符号”的作用小到可以代表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低,大到可以代表一个国家或民族“综合实力”的强弱,从“金牌战略”到“举国体制”,从“强国强种”到“零的突破”等等,竞技体育自近代传入中国起便一直发挥着这种符号性的作用;另一方面,这种“工具”的作用使得竞技体育与一些获取物质利益的活动发生联系,具体表现为竞技与商业的结合,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几乎一切事物均被“物化”,本为自身目的服务的竞技体育也不例外地成为了谋取各种利益的手段和工具。

竞技体育作为一个建设系统的整体,要求人们慎重处理它所包含的内、外双重规定性之间的关系。竞技体育的本质属性和所展现的内在精神是其赖以存在的根基,而政治和经济等外在目的则是竞技体育得以发展、变化与繁荣的外部推动力,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只有使二者保持适当的张力而达到微妙的平衡,才能实践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种种迹象表明,社会已经发展到了这种阶段,即已经或将要发展到足以支撑竞技体育这种协调发展模式的时期,而“体育强国”建设目标亦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提出的。

4 问题的解决途径

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事业得到全面地发展,竞技体育更是取得了历史性地突破。尤其是北京奥运的成功举办和百枚奖牌的优异成绩,表明中国竞技体育水平已经迈入了世界体育大国之行列。然而纵观近代中国竞技体育,它所展现的却是一部“强国体育”的发展历史。根据中国现时代的社会发展特征,竞技体育的内涵建设主要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重视隶属于竞技体育自身的文化内涵建设,以平衡由政治目的和商业目的而带来的竞技体育自身文化建设的忽视;第二,要注重金牌“质”的提升,这种质的提升表现为是否真正反映竞技体育自由意识、秩序意识和审美意识等内在精神的展现;第三,注重以人为本,以一改传统“见物不见人”或“重物轻人”的竞训模式。以上内涵建设的实现途径可集中为一个关键点——竞技体育“教化”属性的挖掘及其实施。

竞技体育中与外部事物结合而展现出的教化作用实际上源自于竞技本身所具有的教化功能:一方面,竞技体育表现为一种周期重复的特征。训练和竞赛是竞技体育的基本内容,无论是技术动作的训练还是激烈的比赛,乃至训练计划的大、小周期制定,它们都存在着特定的起始时间,循环往复且周而复始,这种形式不仅仅在修炼人的身体,更是在培育人的内在精神;另一方面,竞技体育的“节庆性”具有巨大的教化价值。教化乃是对心灵的培育和塑造,它更接近于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和人的思维方式,理论界虽然对教化概念还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但总的来说都把把教化和精神培育联系在一起,这是古今中外之共识。当今国内外竞技体育之中的“重物轻人”态势便是对这种“精神的敌意和对粗陋生活的表达”。教化所发挥的作用应该是实现一种极其深刻的精神培育,长期以来竞技体育一直是社会生活之中最为普遍的现象,它每时每刻都在吸引着热衷于各类运动项目的人群,享受着由竞技体育带来的自由与愉悦,无意之间接受者秩序意识与审美意识的教化,并将这些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内在精神沉淀于心灵深处,内化成为稳定的个性品质,克服由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而带来的各种“异化现象”,这便是竞技体育的一种“内涵”建设。如果说内涵建设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关键问题,那么竞技体育教化功能的挖掘和实施则更应该上升到一种战略的高度,它不仅有利于体育强国建设目标的实现,而且有利于培养和造就适应于当今社会发展的高素质的世界公民。

[1]蒋孔阳.十九世纪西方美学名著提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5.

[2](德)黑格尔.历史哲学[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249.

[3]柏拉图.柏拉图全集[M].王晓朝,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399.

[4](德)加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洪汉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137.

[5](荷)J.胡伊青加.人:游戏者[M].成穷,译.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9-195.

[6]世界艺术与美学(第一辑)[M].北京:文艺出版社,1983:205.

[7](德)弗里德里希·席勒.审美教育书简[M].冯至,范大灿,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80.

[8](德)卡尔.雅斯贝斯.时代的精神状况[M].王德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106.

G812

A

2095-2813(2015)12(c)-0006-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36.006

猜你喜欢

教化强国竞技
乘教化之风,行自主之路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儒家“礼乐教化”与新时代设计人才培养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纺织强国再出发
“学习强国”礼赞
秋夜
秦晋争霸
花与竞技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