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游泳教学安全问题的几点探讨

2015-12-05李志超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12期
关键词:场馆游泳应急

李志超

(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663)

游泳作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特色项目,在教学目标中加入游泳课程,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水中技能,而且还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达到健身塑造体形的效果,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技能之一。然而,由于游泳需要在水中进行,影响游泳安全的不确定因素很多,为了保障学生在游泳教学中的安全,增强游泳安全意识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1 游泳教学中影响安全的因素

游泳不但作为一项特殊的体育教学项目,更是被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列入第一批次《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因此从教学的形式、组织、环境和方法等多方面考虑,都必须把安全列为首要任务,相对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为了提高游泳教学的安全性,下面简单地将从四方面对影响游泳教学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有效地减少或杜绝游泳教学安全事故的发生。

1.1 教师因素

在游泳教学中,教师作为游泳项目的主导者及安全保障者,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游泳安全的重视度。因此,加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安全意识教育,对游泳教学的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在高校的游泳教学中,仅仅只有不到10%的老师在授课前及过程中会不断重复地强调游泳安全的重要性,这很大程度上在游泳教学的安全隐患上存在巨大的风险。一方面,由于老师缺乏安全意识,忽略了游泳这一体育项目的高危险性及特殊性,过分高估自身技能及错误判断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导致老师对学生的安全不够重视。这就造成了在游泳教学之前,老师没有认真仔细地排查游泳场地存在的安全问题来针对性进行安全指引及调整教学模式,例如:游泳池的深浅、池水的温度、水质和相关游泳器具的安全等等。此外,也忽略了对学生的游泳安全教育,没有明确的指出在游泳过程中什么该做,而哪些行为坚决不能做;另一方面,在游泳教学之前,准备活动不充分,学生的身体机能等没有完全调动,这就造成了学生一旦下水后,就会出现一系列的安全问题,甚至威胁到自己的生命安全。所以,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游泳教学经验,而且具有游泳急救知识和能力。但是,从高校的游泳教学事故来看,很多游泳教师缺乏专业的游泳知识,遇到事故不能及时的采取紧急的救治,导致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提高游泳教师的职业技能刻不容缓。

1.2 学生因素

在游泳过程中,学生作为主要的参与者,游泳安全意识和游泳前的准备活动,学生对自身的安全保护意识显得特别重要。一方面,大部分学生是游泳初学者,缺乏专业的游泳知识及安全保护知识,这就导致了学生在游泳过程中,没有强烈的安全意识,不注重老师在游泳教学过程中强调的安全问题,特别是部分学生,在游泳课程教学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老师的动作规范及组织方式进行练习,纪律自由散漫,上课不认真听讲,缺乏安全防护意识,最终出现安全事故;另一方面,绝大多数学生在准备活动过程中,思想松懈,而且在潜意识里认为课前的准备活动是多余的,与游泳学习没有关系,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准备活动时,动作不到位,完全没有起到充分地热身准备活动的目的。一旦在这样的情况下下水,由于身上的机能和生理没有预热准备,很容易引起身体局部部位痉挛等情况的出现,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1.3 场馆因素

游泳池,作为游泳教学的主要活动场所,场馆的安全直接决定了游泳教学的安全系数。基于一般高校每班级参与游泳课的学生数量较多;一般的师生配置为每名老师教授一个超过25名学生的自然教学班;游泳场馆场地设计严重不合理,脱离实际需要,且教学区域难以合理分配;配置的泳池单一且泳池水位较深,多为1.5m以上,对于身高较矮小的学生就显得过于不利,女生相对瘦小及胆小特点造成的安全问题尤为凸显,导致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难度呈现几何级的增加,使得老师既不能很好地传授学生游泳技能,更难以在授课同时保障学生的安全。同时,部分高校在规划或建设游泳场馆期间无视专业的游泳授课老师的专业知识,毫不理会其建议或甚至不然其参与其中,导致游泳场馆的功能和规划上忽视有效的安全措施等等都为游泳场馆日后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

1.4 其它因素

对于游泳教学,除了以上这些存在的因素外,影响教学安全的因素还有很多。例如:有部分高校,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在学校的游泳场馆正常授课期间,竟然不仅对外开放,也不配置专业的游泳救生员,更甚者不考虑场馆的空间因素和实际的安全有效教学容纳量,这就无形间让游泳教学过程中的安全保障变得更加脆弱;特别是在正常授课教学中,由于外来人员的进入参与游泳,毫不自律,罔顾授课需求经常出现大声喧哗、穿插教学区域等情况使得原本已显得安全隐患重重的游泳场馆变得更加复杂,令授课老师对学生的讲解与教学、组织练习等等变得更加困难重重,最终出现安全事故。

其次,高校管理部门的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没有制定一系列的安全管理措施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更没有组织相关授课老师及游泳场馆相关管理人员和涉及的学校其他管理部门进行定期的安全应急演练。为了保证学生们的自身安全,学校要加强安全部门的建设,优化安全防护机制,不断完善体育安全方面的制度和规定。

2 保证教学安全的策略

游泳是一种对人体最全面、最均衡、最有效、最“安全”运动,更通过不同的环境与外界成因集合水疗为一体的综合体育锻炼项目,它既能强健人们的身心又能培养人们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被誉为“全民健身的第一运动”。为了保证在游泳安全教学中学生们的自身安全,下面将具体阐述几种保证游泳教学安全的策略和方法。

2.1 加强安全教育与监控

在老师教授游泳课的同时,不但要不断重复灌输安全知识给学生,更要传授学生自我保护的技能,不能只顾及教授游泳技能;经过笔者教学的实践证明,而且更加有利于安全地开展教学,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对游泳课技能学习的专注度和重视度。在授课过程中,教师的安全意识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游泳教学的“安全保护者”,单靠加强学生游泳的安全意识是不足够的,同时在不同的游泳技术环节教授他们对自己的保护技能知识与技术显得特别重要;特别在前期的游泳课通过2~3人为小组的模式,不但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更有利于课堂上的安全保障,便于老师对全体学生安全的监控与整体管理。

2.2 做好组织管理工作

从游泳老师的角度来说,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学校游泳场馆管理部门及教学管理部门应该每学期开展授课前和期末结束时连同相关授课教师,针对游泳场馆的设施、设备、场地等进行一次安全排查汇总,形成书面报告呈交学校领导层,由领导层安排相关部门对游泳场馆进行相应的维护及改善工作。且教师在每天游泳技能授课之前,提前15min以上要对游泳场地周边的情况进行探查,排除一切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授课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场地因素、环境因素等情况,调整预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教学,根据各方面的因素对游泳课的教学要围绕安全且合理的分配。甚至,遇到特殊情况的,必须以“安全为第一”的准则,甚至改变授课形态及内容。其次,在没有游泳救生员在现场的,可以采取不能下水练习的学生进行陆上的见习的同时担任安全巡视任务,进而及早或避免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初期。按照国家相关的政策与指引,师生比例一般都不超越过1∶15,目前高校的术科授课都存在师生比例超过1∶25的教学模式,有些甚至高达1∶50的比例以上,由此可见游泳的教学组织管理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是巨大无比的,因此,我们可以采取2/3分组有着不可抗拒的优势,例如:3人/组,1人练习,1人协助指导,1人保护安全,这样就更有利于分担和减少老师在整体上的安全压力,从而能更有效地开展教学。教学管理部门尽可能地调整师生比例符合相关管理条例,避免教师过量负担安全责任。而教师在每一节游泳课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每课充分运用教学辅具;课后,要仔细进行教学总结,以便更好地在有效的安全下提高教学质量。最后,教学要循序渐进,在游泳技巧讲解过程中,不但消除学生对水的恐惧,更要传授安全的自我保护技能,让学生们更安全、更有效、更好的进行游泳学习与锻炼。

2.3 制定应急预案

由于游泳教学属于“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特殊性,学校部门必须加强安全保障体制的建设,制定分级别的应急预案,区分和明确各相关部门相关人等的应急措施和责任,定期进行不同情况下的应急演练,确保在安全事故的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实施救助,从而降低或消除出现安全事故的几率。最大限度地保护参与游泳的人员进行有效的游泳锻炼、愉快的游泳活动的开展同时保障其生命安全。例如:《无意识无自主呼吸深度昏迷》应急预案、《局部肢体痉挛溺水救助》应急预案、《心/血管疾病病发溺水救治》应急预案和《开放性损伤处理》应急预案等等。

3 结语

游泳作为一项人类生存的技能之一,既集健身和锻炼身体等为一体的项目,因其具有《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特殊性,在游泳过程中,不确定的安全因素太多。为了提高游泳教学的安全性,我们要提高学生们的安全防护意识,优化高校的防护体系,为保障学生们的安全健康做出努力。

[1]陈亚金.如何做好游泳教学中不安全因素的防范[J].体育教学,2002(1):56.

[2]谢晚成.游泳教学中的技能训练与安全保护措施的实践研究[J].内蒙古体育科技,2011(1):103-104.

[3]胡瑶,张诚.提高游泳教学安全保障的对策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191-192,195.

猜你喜欢

场馆游泳应急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情景构建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听说你要去游泳 “妆”一下吧!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场馆风采
游泳时小腿抽筋了